出口轉內銷 馬云羊城掀起“網貨革命”
【】倡導物美價廉、貨真價實,半個世紀前開始主辦“廣交會”的廣州正醞釀另一場引發中國內外貿市場轉型的網貨“新革命”。同樣是此刻,全球性的外貿困境正沖擊著“中國制造”。這困境很像五十多年前,中國還找不到一個通向國外的“門縫”。
新式交易會將于5月舉行
5月16日,廣交會結束之后,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以及阿里巴巴集團將共同主辦中國首屆網商交易會(下文簡稱網交會)。這次網交會由阿里巴巴聯合淘寶網共同承辦。前者是全球領先的B2B(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網上貿易平臺,后者則是全球最大的網絡消費社區。
“我們要借助國內企業最大的出口貿易平臺,直接為國內最大的線上消費市場供貨,目的是打造出口轉內銷的‘網貨通渠’。”作為主辦方之一的阿里巴巴集團給記者解釋說。據悉,屆時阿里巴巴平臺上的43萬內外貿供貨商和逾千萬的注冊供、采用戶,將與年交易額逼近千億的內銷平臺淘寶進行“線下碰面”,向內貿市場提供物美價廉、貨真價實的“網貨”。
網交會在廣州進行有深層次的道理。目前,中國最大的區域經濟體——廣東省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而繼承了改革開放的“思想解放”傳統,廣東也正借助新一輪解放思想尋求突圍危機與內部轉型之道。顯而易見,網交會首次選擇在廣州,不僅是對百屆廣交會的一種呼應;更成為對持續一年多來廣東省“解放思想,推進發展模式變革”的一種落實。
馬云“應答”出口轉內銷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會見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時直言:“電子商務可以大幅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同時可以為加工貿易企業開拓內銷市場,有效地解決銷售網絡和渠道的問題。”
身處危機中的中國加工制造和廣東一樣,都在摸索突圍之道,因此電子商務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顯然,馬云已經開始行動——搭建永不落幕的“網貨”內貿大市場。
30年來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珠三角已經成為對海外市場高度依賴的經濟體。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省內有加工貿易企業48000家,2007年全省加工貿易企業出口額達403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額的63.6%,占全國加工貿易出口額的四成。廣東外貿依存度連續23年居全國首位,2007年出口依存度87.94%,為全國平均數的兩倍。
據統計,2008年1月到11月期間,受金融危機影響,廣東全省新批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421個,合同外資金額268.6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70%。不難理解,為何廣東出口轉內銷的聲音最為強烈。“首屆網商交易會選擇在廣東搭臺,就是看到了珠三角外貿內銷市場上的這一強烈訴求。”阿里巴巴集團顧問曾鳴分析道。
阿里巴巴2008年財報顯示:中國交易市場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28%上升至2008年的36%。這顯示出中國中小企業正在自發而主動地進行貿易方向調整。同一年,國內最大的線上零售平臺淘寶網錄得了999.6億元的線上交易額,這一“內銷指標”較2007年有一個131%的巨量增幅。
正是以上這些因素,企業轉內銷的訴求和市場消化外貿滯銷的能量將在5月16日的首屆網交會上直接“契合”。
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公開表示:“外部需求的減少對中國的經濟已經產生了影響。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大內部需求。主要是消費需求。”
有中國進出口貿易研究專家分析說:“從事外貿出口的制造企業,無論是生產設備還是技術水平,都要比一般企業強。他們能生產出符合歐美市場嚴格要求的產品,那么也能生產出受中國老百姓歡迎的產品。”
內銷難點在信息交流
不過廠家在出口轉內銷時候也遇到一些困難。
“三年前,就開始考慮加強內銷份額,以抵抗風險。”為全球50強鞋企中的30多家代工的華堅鞋業董事長張華榮坦言,自己在投入8000多萬元創建多個品牌后,由于經驗不足、產品定位不準確等失誤措施,計劃不得不暫緩。
而廣東省外貿開發公司負責人林勇勝也有“轉內銷”過程中的苦衷,如企業轉內銷,銷售渠道網絡的不健全是困難的第一位,其次設計方面的缺乏和對國內需求的不了解也是轉內銷的突出困難。
曾鳴分析,出口轉內銷的初期,特別要注重國內市場需求與國際市場需求的差異性,產品的針對性、生產的靈活性都將比外貿要求更高。
“而同屬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巴巴和淘寶網,在數據結構上是聯通的。換言之,內銷供需雙方的應答是即時的。”上述網交會負責人介紹說,廣州的網交會正是讓雙方當面對接,這是廣東政策層和阿里巴巴的市場力量在共同引導外貿與內銷之間的“轉向”。
網交會選址廣東有緣由
廣東的內外貿形勢,對全國進出口市場來說有“風向標”的意義。
一方面是,廣東在全國經濟中占較大比重。廣東在全國經濟總量比重達到11.9%,而外貿占比又在全國遙遙領先。另外一方面是,珠三角毗鄰港澳,直面經濟危機的寒流。數據顯示,2008年全年廣東實現進出口總額6832.6億美元,僅比上年增長7.8%,比全國外貿17.8%的增幅落后10個百分點。
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負責人在最近一次的公開表示中透露,對廣東全省進出口企業的最新摸底結果是——大多數企業訂單減少了30%到40%。
“廣東是阿里巴巴最早進入的市場之一。”阿里巴巴集團市場部有關負責人分析,很多珠三角的企業都是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的成熟客戶。在過去幾年出口良好的形式下,這些企業借助電子商務廣泛開拓市場,獲益頗豐。該負責人繼續分析:“而在危機之下,這些受惠的企業會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電子商務工具去開拓內貿市場。”而據淘寶網線上調研顯示,珠三角的加工制造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個人消費平臺上主要的貨源地。很多淘寶網店早已開始在珠三角批發采購網貨用于線上的零售。
佛山市順德區泰倫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永健告訴記者,2008年企業沒有在網上作任何宣傳,但淘寶商家從他工廠直接拿貨的銷售額就達到600萬元以上。注意到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內銷商機,梁永健在今年專門成立電子商務部,針對性地服務大型的淘寶店主。
“我們正試圖讓這種個體的自發的行為,變成一種趨勢。一旦成為大勢,不僅單個企業的問題可以解決,整個區域的困境也能得到有效的化解。”阿里巴巴網商交易會項目負責人樂觀分析,Alifest (網交會)正試圖為中國的出口轉內銷提供有益的途徑。
而阿里巴巴選擇廣州構建網交會平臺,就有更明顯的標志意義。
1957年,中國各外貿公司在羊城第一次舉辦了春秋兩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周恩來總理建議取舉辦地之名,簡稱“廣交會”。就此,廣交會不僅開啟了中國的外貿大幕,也就此開始演繹中國對外貿易螺旋上升的發展脈絡。此后半個多世紀,廣交會歷經百屆洗禮,從未間斷,更被人們看成是中國外貿發展歷程的第一“鏡像”,相應地,廣州也就成了全國的外貿重鎮。
廣州一直是中國內貿市場最大的批發集散地。廣州城區內有110家規模以上的專業批發市場。通過巨大的輻射能力和集散吞吐能力,將全國內貿的終端集聚于此。因為掌控內貿產業鏈的上端,諸多國內暢銷的消費品,素有“廣州價格”一說。外貿和內貿的雙重坐標,讓廣州市在“出口轉內銷”的圖譜上愈發顯眼;而廣州與網交會也日趨形神相合。
“希望阿里巴巴把廣州作為華南發展的中心基地,作為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一個重要節點。”整整一年之后,在政策層和市場的多方努力之下,朱小丹的期許正在慢慢兌現。
- 上一篇:運動鞋設計大賽成兩岸大學生關注焦點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