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體博會“新政”頻出全新亮相
【中國鞋網】由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華興體育用品發展中心承辦的2009(第24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于4月23日在北京新國際展覽中心盛裝亮相。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王鈞、以及商務部、審計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相關部委的領導出席了開幕儀式。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包括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秘書長、日本和韓國體育用品相關協會官員以及美國、法國、意大利、尼日利亞、荷蘭等國家駐華使館的代表。開幕式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主任、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秘書長馬繼龍主持。

【中國鞋網】王鈞表示,作為一個有16年歷史、已成功舉辦了23屆、運作成熟的國際品牌展會,體博會在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方面起到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并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體育用品業的風向標和品牌孵化器。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今天,第24屆體博會無疑將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焦點。它在為企業提供產品展示和交流平臺的同時,也將與企業分享資源,共同創造市場機遇,為企業和行業管理組織,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之間搭建橋梁。
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秘書長羅伯特・德・科克在致辭中預祝第24屆體博會成功舉辦。在談到世界一些國家在鞋業上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時,他代表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呼吁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向這些國家施加壓力,以抵制他們在鞋業和其他領域實行的貿易保護行為。羅伯特・德・科克認為,如果不采取這樣的措施,“我們將可能陷入互相報復的境地,并引發多米諾效應。”
記者了解到,以“機遇源于挑戰,信心成就品牌”為主題的本屆體博會,共吸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0多家體育用品企業參展,涵蓋3000余個體育品牌,匯集了包括威爾遜、喬山、BH、盟多、YY、斯伯丁等國際市場的領先企業,以及李寧、安踏、361°、澳瑞特、好家庭、英派斯、泰山、紅雙喜等國內市場翹楚,展覽面積超過9萬平方米。
在目前我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體育用品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體育用品企業的參展目的更加理性,需求日趨多元化。業內人士認為,正是有了這種巨大挑戰,本屆體博會品質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功能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專業。 “新政”頻出,亮點不斷,體博會正朝著涵蓋體育用品、體育文化、體育營銷資源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展會轉型。
用品搭臺 文化唱戲
自成立以來,體博會很長一段時期內是體育用品唱獨角戲的舞臺。2007年成都體博會上,主辦者嘗試將體育營銷資源引入體博會,搭建體育“硬資源”和“軟資源”交流的平臺,受到廣泛關注。如果說體育軟資源在當時的體博會上只是星星之火,而在2009年體博會上已呈燎原之勢。
為了將體博會打造成為體育產業和文化的綜合性展示平臺,本屆體博會舉辦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動。而主辦這些活動的主體既有國家體育總局各相關單位,又有媒體和參展企業。其中國家體育總局各相關單位舉辦的活動就有:2009中國體育營銷資源推介會、建國60周年體育文化展、體育科技展區、中國體育產業與體育用品業發展論壇、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會員代表大會、關于體育器材的消費品使用說明宣講會、體育用品流通渠道發展論壇、優秀場館的展示和場館運營論壇等。
其中2009中國體育營銷資源推介會,將一如既往的由各運動項目中心將自己最優質的營銷資源搬到臺面,直接和目標企業對接。而建國60周年體育文化展,將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北京奧運等方面,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實物等形式,全面展示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科技展區也是本屆體博會的一個亮點活動,屆時大家將看到由總局科研所推出的實現傳統體育器材及設備網絡化改造的網絡健身產品。
為了提高展會專業性,體博會還與媒體及企業合作舉辦了一系列富有參與性的論壇及體驗活動。其中有與體育資源網合作的健身商務交流CEO論壇,為健身企業搭建了交流平臺;網羽精品展區的展示,則將觀眾帶入一個科技和時尚的世界;由網球品牌prince公司打造的網球體驗區,讓網球愛好者可以親身感受體驗產品;體博會還與戶外用品企業一同舉辦輪滑大賽,吸引了一批輪滑愛好者的參與。
除此之外,本屆體博會與加油中國網站聯手推出的“體育公園”也是一大亮點,觀眾可以參與及觀看3人制足球、街頭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賽和表演。現場的競技與互動,不僅讓體博會增添運動的元素,更是向大眾推廣體育生活化理念的最佳舞臺。
體育用品企業、中介經紀公司、體育營銷資源擁有者、體育文化產品提供者匯集體博會,實現了體博會這個小舞臺和中國體育產業這個大舞臺的無縫對接,體博會逐步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開拓展會商務功能
目前,打通產業鏈是國際領先展會的一大顯著功能,它們將展會打造成為展會所屬行業信息交流、產品展示、貿易合作的綜合平臺。體博會組織者意識到,打通產業鏈,不僅僅是將中國體育產業鏈上各資源擁有方請上展示舞臺,更要為其提供談判、合作的商務平臺。商業健身交流大會的模式將促使體博會功能進一步延伸。
體博會此次拿出了1000平米展區舉辦“商務健身培訓管理交流會”,邀請30多家健身俱樂部的高層來介紹俱樂部的經營、產品和管理,并聯手北京市健美協會,邀請各大健身俱樂部的投資人、教練來參加健身展館相關的推廣活動。中國健身商務精英聚首體博會,通過午餐會、產業論壇,探討行業發展大計。同時也為更多的業內人士提供零距離對話的平臺,幫助拓展行業人脈。而在以往體博會,這種純商務活動并不多見。
觀眾邀請 兼顧專業觀眾和終端消費者
作為參展商展示品牌和形象,生產商、批發商、分銷商交流溝通貿易的匯集點,以及獲知行業信息的場所,展會在功能上具有一般營銷工具的共性,那就是廣告、促銷、直銷、公共關系。而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展會的重要參與主體――觀眾。正是有了大量貿易觀眾的參與,展商的促銷、直銷才有對接的可能。而體育愛好者作為潛在的終端消費者,是展商實現廣告、公共關系浸潤的對象。目前,我國用品行業在出口貿易方面遇到不少困難,許多企業把開辟國內市場作為戰略性轉變,這就需要貿易渠道的開拓,和消費習慣的培養,體博會這個平臺需要發揮積極作用,幫助外銷型企業度過難關。
觀眾邀請一向是體博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貿易觀眾作為堅實的基礎,體博會幫助內銷型企業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將幫助出口型企業打開國內市場。傳統定義的“展會經濟”實際上是一種貿易平臺的實現,但目前體育用品展會需要的不僅僅是貿易功能,越來越多品牌企業的參展目的已超越B2B的概念,而是希望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特別是在經濟危機蔓延,制造業出口下降,企業急需打開國內市場的情況下,如何在做好貿易觀眾邀請的同時,吸引更多地消費者和運動愛好者來到體博會,幫助企業促進消費,創造消費,關系到體博會市場價值的實現。
在專業觀眾的邀請上,組委會通過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流通委員會的渠道,招募重點大型經銷商;與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進行合作,招募全國幾百家商業單位;與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合作廣泛邀請全國體育場館經營者;組織全國各省市體育局采購部門、北京各區縣教委的設備采購部門現場觀展;通過北京市健美協會邀請在京的82家大中型健身中心;通過各國駐華使領館和國際體育用品組織等渠道邀請了多家國際體育用品采購商和零售商。正是有了這種扎實的工作,預計2009年體博會現場觀眾人數將會上一個新臺階。
加強服務 提升價值
體博會組委會意識到,要想留住展商,就必須精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和趨勢,給企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在傳播服務方面,體博會將在交通、工作環境、采訪安排等多個環節對記者提供便利。通過媒體服務系統,體博會將會給展商帶來更多參展回報。
為給觀眾提供觀展便利,組委會和國旅總社合作,為觀眾提供酒店和旅游服務。根據往屆體博會“班車難”問題,今年加大了免費班車的停放地點和頻次,分別在首都機場、東直門、農展館、天通苑北站設置了免費往返班車站點。
第24屆體博會將繼續給展商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服務,體博會將攜手專業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設立知識產權法律咨詢辦公室。
在目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面前,體育用品行業,乃至中國體育產業都面臨考驗。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作為行業標志性展會,有責任引領行業盡快走出低谷。而中國體育用品企業,也需要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開拓市場,做大做強,在逆境中堅守信心,在創新中超越對手。
2009年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多項指標都朝著積極的方向變化,意味著經濟形勢企穩回暖。體育用品和體育產業也在這種大調整中,出現諸多積極信號,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市場消費尚有巨大潛力。許多參展企業對記者表示,“雖然暫時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們對體博會有信心,對行業的前景有信心”。機遇源于挑戰,信心成就品牌。參展企業的信心是他們應對挑戰的勇氣,同時也包含著對體博會一攬子“新政”的期許。
- 上一篇:2009年體博會品牌鞋企閃亮登場
- 下一篇:2024中國國際皮革展 專業觀眾再創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