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企戰術多樣 逆勢增長
【中國鞋網】作為中國民營經濟重鎮和制造業基地,福建晉江與廣東東莞、浙江溫州一樣,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考”。
所不同的是,晉江的企業,似乎多了一份韌性。
4月2日,在晉江市科技工作暨工商企業界千人大會上,市長李建輝對CBN記者透露,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度該市納稅超千萬企業已達80家,新增超億元企業52家,累計已達290家(共完成產值1027億元,增長24.7%)。
但在微觀層面,晉江企業突圍的形勢究竟如何?
出口轉內銷也不易
近期,剛從廣東東莞考察回來的晉江某鞋企董事長丁鵬飛(化名),心情比較煩惱。
丁鵬飛掌舵的這家鞋企,是一家有15年OEM經驗、日產萬雙中高檔運動鞋、休閑鞋和登山防水鞋的企業,產品全部出口,工人過千人,年產值超億元人民幣。
就在去年7月,覺察到形勢不妙的丁鵬飛,毅然將生產線從4條減為3條,到了年底,再減為2條,但到今年3月,又恢復到3條。
“整個形勢相當嚴峻,訂單小,壓價厲害,風險很大。”丁鵬飛透露說,縮減生產線的現象在晉江出口型中小鞋企中很普遍,“受影響嚴重的一般從6條線減到3條,從4條線減到2條。”
現在,丁鵬飛的產品全部出口歐洲、南美、東南亞和日本。他說,美國和歐洲情勢不好,最糟糕的是南美,受反傾銷和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均對中國產品立案調查,使他的出口大受影響。
但即便如此,丁鵬飛仍不想調轉船頭開辟國內市場。“國內市場雖大,但品牌那么多,肯定殺得一塌糊涂,最后真正能站住的也就是五六家品牌企業。”他說。
合縱連橫
晉江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永紅向CBN透露,今年5~6月,該局將召開各行業產業鏈對接會,引導品牌龍頭企業派單給中小企業加工。
目前,包括安踏、利郎等龍頭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已將一批具有良好基礎的中小企業納入產業集群。
晉江最早為美國沃爾瑪生產運動鞋、年產值達1.5億元的福聯鞋塑,將去年的6條生產線減到了如今的3條,產品仍全部出口到歐美市場,近期還有招工。
“目前情況稍好于去年。” 福聯鞋塑總經理張祥省告訴CBN,該公司的一部分訂單已轉給同城其他小鞋企,并在努力控制生產成本。
相對而言,具有品牌和資金優勢的龍頭企業,在危機中更為自如。據晉江市常務副市長洪于權透露,安踏和恒安迄今仍手握數十億元人民幣現金。
“其實危機是購買國際品牌的好時機。”日前,另一家晉江知名鞋企匹克董事長許景南對CBN說,手握巨資的晉江龍頭企業,此時購買國際品牌,性價比高。
許景南表示,匹克今年計劃整合資源,加強管理,增加投入和做細市場。匹克的產品85%內銷,僅15%外銷南美和北美,他預估,今年公司銷量仍將增長30%~50%。
逆勢作為
逆勢進攻,戰術多樣,是晉江企業的一個特點。
3月27日,七匹狼(14.50,0.90,6.62%)結束了秋冬季訂貨會。該公司副總經理姚健康對CBN透露,今年七匹狼對去年提價做了恢復性調整,但受金融危機影響,代理商和經銷商訂貨量仍較為保守,而數量和網點終端有所增加,代理商和經銷商之間的經驗體制也在變化,鼓勵相互參股。
“來自供應鏈終端的信息反饋,他們一部分合作伙伴已減少,這說明部分三四線品牌主動退出,這是好事。”姚健康說,“今年訂單量減少,代理商庫存壓力小,明年訂貨會就輕松了。”
同樣在3月份,喬丹(中國)有限公司還斥資1000多萬元購進2條生產線,嘗試從進料到成品的流程平面整合。
該公司副董事長謝長志告訴CBN,這2條線日產運動鞋5000雙,一雙鞋從進料到成型,從過去的7天時間縮為4小時。生產線的改革,也帶動了員工培訓,提升了員工素質。
據透露,在2008年12月末的秋季訂貨會上,該公司今年訂單量超70%已訂完,雖然單家代理商訂單量略有下降,但銷售終端數量整體增加,今年將銷量計劃定位增加30%。“估計可達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