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鞋業循環經濟之路越走越寬
【中國鞋網】循環經濟法實施以來,雙星集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新技術作支撐,以嚴格管理作保障,狠抓節能減排,推進循環經濟,使雙星循環經濟之路越走越寬,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為戰危機、創效益,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巨大優勢。
持之以恒節能降耗
早在十幾年前,雙星為了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注意從源頭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降低產品成本,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能降耗。例如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徹底解決了鍋爐“跑冒滴漏”現象。經過多年的發展,循環經濟在雙星已有良好的基礎,在近幾年發展中,為充分提高熱效率,雙星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供熱管路用油代替水導熱,在平板硫化和硫化罐中均實現用導熱油進行導熱,平均提高熱利用率35%,而且縮短了硫化時間,降低了熱量損失,實現了能源最大化利用。
近兩年,尤其是金融危機發生后,雙星進一步號召員工人人當“老摳”,創新節能降耗風氣更加濃厚。
雙星中原輪胎公司通過對原來內胎廠墊帶壓出生產線進行改造,用660開煉機代替原來的450開煉機,能滿足墊帶擠出機頭由原來一次擠出2~3根膠條改為6~7根膠條的用膠量。通過這一創新改造,不僅可以減掉一個班,減員11人,還可年降低動力費用57萬元,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雙星瀚海公司注重設備創新,挖潛降耗增效益。將鍋爐房鍋爐風室進行改造,避免風室之間的串風現象,按照火床的長短,煤層的厚度調節風量,從而使各個風室的煤層得到了充分燃燒,提高了鍋爐升溫速度,每月節約煤達28噸。
像這樣的改革項目在雙星層出不窮,實現了節能降耗,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實現了循環經濟發展減量化的要求。
清潔生產重任在肩
清潔生產是步入循環經濟的技術基礎,是循環經濟在生產中最直接的體現。不論是制鞋行業還是輪胎行業,都存在著煉膠工藝。煉膠本來是污染比較嚴重的行業,如何控制污染以減輕和消除企業給環境帶來的負擔呢?近年來,雙星在購置了國外先進環保設備的同時,進一步通過技術和設備創新,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了清潔生產。
雙星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造,對有污染的輪胎煉膠工序實現了“智能密煉”,整個工序實現了全封閉無任何泄漏,不需要人工參與。該公司還投資進行污水處理,日處理污水能力近3000立方。
雙星青島輪胎總公司在山東省膠南市熱電行業中,率先建成熱電廠鍋爐煙塵脫硫項目。這一項目采用氨水半干法脫硫設備和脫硫工藝,脫硫效果達到95%以上,較好地解決了氨法脫硫工程的氨流失、設備腐蝕等問題,同時避免了二次廢渣、廢水污染問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80噸。
通過采用新工藝和新技術,雙星所有膠鞋生產廠取消了制膠糊室,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減少了污染,并且生產線上也采用密封式壓力罐壓出膠糊,取消了敞開式刷膠做法,保證了職工的身體健康。
2008年底,青島市經貿委、發改委和環保局領導及相關專家對雙星海江公司、雙星鞋業工業園、雙星青島輪胎總公司、雙星機械總公司、雙星印刷包裝公司5家單位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驗收,5單位均獲 “清潔生產優秀獎”。
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循環經濟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再循環原則。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思想,雙星從合理使用橡膠原材料、生產廢水廢氣、余熱等抓起,積極和科研院所合作,并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對橡膠制品、廢氣等進行回收再利用。
雙星青島輪胎總公司子午胎二廠除氧站每小時會產生7噸左右的廢氣,對空排放不僅造成浪費,還影響環境。為改變這一狀況,該廠骨干員工積極動腦,大膽創新,將該部分蒸汽以產生冷水的方式進行回收利用。該項創新不僅減少了雙效機消耗的蒸汽量,每年節約蒸汽費用608萬元,而且降低了分廠4臺水泵和60KW冷卻塔的運行負荷,年節約電費約169萬元。
雙星海江公司通過對密煉機除塵箱進行改造,加強密封性,并且對沉淀粉塵再次回收利用,減少粉塵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每月回收粉塵1噸多,減少成本費用1000多元,年節約1.2萬元。
雙星印刷包裝公司對生產用鍋爐進行了改造,安裝了一套蒸汽回收動力系統,將鍋爐產生的蒸汽經過蒸汽管道——用汽設備——疏水系統——動力回收系統再輸送進鍋爐,達到循環再利用,節水率達85%,減少軟化水處理費用60-70%,節約燃料20%。
雙星循環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利國、利民、利己,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增強了戰危機的實力,促進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