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需另辟蹊徑應對貿易摩擦
【中國鞋網】在17日舉行的“全市公平貿易、產業損害調查與維護產業安全以及WTO事務工作會議”上,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應春指出,近年來,WTO事務相關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進出口公平貿易、產業損害調查與維護產業安全等領域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根據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安全、開拓新興市場,將成為今年深圳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重點。
深圳成貿易摩擦
主要當事方
高度外向的經濟形態已使我市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當事方,摩擦種類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特別保障措施調查等。據了解,去年我市實現了外貿出口全國“十六連冠”,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總量的1/7,外貿依存度高達260%,位居全國大城市首位。2008年,我市企業遭受貿易摩擦的數量達到16起,涉及行業13個,全國的數量為93起。
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出口增長速度很快,出口金額總量很大,其中消費電子產品以及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甚至陶瓷等產品已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逐漸占據了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引發當地對中國產品沖擊本地生產商甚至危及產業安全的擔憂,我市與貿易伙伴之間發生貿易摩擦的領域在增多、概率在提高、影響范圍在擴大。今年3月,我市華為、中興兩家公司首次遭遇印度同步數字傳輸系統的反傾銷立案調查,涉案金額超過1億美元,目前應訴工作正在積極準備之中。
貿易保護主義
加劇摩擦
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和日益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市公平貿易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各國政府為保護本國產業發展,想方設法限制進口產品數量和提高市場準入條件。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或地區,為確保出口,出臺穩定金融體系和紓緩經濟衰退的政策,各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跡象十分明顯。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推出的保護主義措施多達78項,其中47項已付諸實施。在這種形勢下,預計國際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加劇。我國是一個出口大國,一些國家對中國保經濟增長的措施會更加關注,希望找到違反WTO規則的證據。例如,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美國、墨西哥和危地馬拉就我國有關出口補貼措施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起申訴,其中就涉及到深圳。因此有關專家認為,為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市可能產生的影響,維護我市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必須高度重視公平貿易、維護產業安全與WTO事務工作,積極應對和化解貿易摩擦。
知識產權、中小企業
成新焦點
據了解,隨著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企業實力的增強,發達國家對我國的關注點和貿易保護措施也在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一是更加重視從知識產權方面進行打擊,這方面美國337調查比較有代表性;二是從關稅壁壘、兩反兩保(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特別保障措施調查)上升到以包括環保、勞工等在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打擊;三是選擇我國有發展前途的新興產業中的中小企業為起訴對象,企圖讓中小企業因無錢應訴或不知如何應訴而放棄,從而達到排斥或打擊我國整個行業的目的。近年來深圳頻繁遭遇的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貿易摩擦(如美國337調查),就是這種趨勢的一種體現。其爭端結果可能對國內整個相關產業、甚至上下游產業的生死存亡產生重要影響。
深圳市世貿組織事務中心主任張金生認為,這些新形勢和新特點使貿易摩擦糾紛更加復雜化、尖銳化。應對這種復雜的局面,比以往應對傳統的“兩反兩保”對政府各級各部門的要求更高,更加需要政府、協會、企業等加強協作,以便對那些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興產業給予更多的呵護,爭取培育未來我市經濟發展的新支點。
有效應對助企業
擴大市場
據悉,在當前形勢下,深圳WTO事務相關部門和機構下步將更加深入、全面地進行進出口貿易的預警監測。選擇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和重點市場開展監測分析,幫助企業更多地了解重點目標市場的信息,未雨綢繆做好進出口貿易與產業安全預警等工作,尤其關注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新興產業,對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和爭端做到早發現、早化解。
同時,及時有效地協助企業應對貿易摩擦。張金生認為,雖然貿易摩擦涉案的可能僅限于個別企業,但案件的影響范圍很可能涉及涉案的整個產業,甚至會輻射至涉案產品生產鏈上下游的其他產業。因此,對每一起案件都要認真對待,特別對于涉及大型企業、較大出口金額和重點產業的案件要高度關注、全力以赴、貼身服務。
加大對中小企業培訓和咨詢服務,讓他們能夠了解和運用國際貿易規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往往專注于擴大市場而忽視對國際貿易規則的了解,事實證明,一旦遭遇貿易摩擦,所造成的后果對很多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非常致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