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都產業轉型帶來生機
【中國鞋網】今天是春季廣交會開幕的日子,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本屆廣交會格外引人關注,我們的節目也繼續對中國出口重鎮進行調查。昨天,我們報道了中國鞋都――福建晉江的情況,今天,我們去看一下中國皮都――溫州平陽縣的水頭鎮,這個10萬人口的鎮,一度占據了全國1/4的生皮產量,一年創造產值高達40億元,給平陽縣提供了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然而,金融危機爆發后,生皮加工業卻成了平陽幾個出口產業中受沖擊最嚴重的,那么平陽還能找到新的出口動力嗎?一起來看看記者姜龍飛的調查。
目前浙江水頭鎮整體出口情況是否出現增長勢頭?
溫州海關駐鰲江辦事處副主任林垂勇:“但去年整個皮革的行業,08年跟07年相比又下降了21%,那么從今年的1月份到2月份,又下降了74%。”
溫州海關駐鰲江辦事處的林垂勇告訴記者,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在全縣范圍之內,水頭鎮的皮革出口受到的沖擊最大。
林垂勇:“原來皮革排第一,06年時候皮革還排第一的,那現在皮革掉到第三。”
在皮革產業出口大幅度下滑的同時,水頭鎮以皮革為原材料的皮件深加工產業卻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業績。
平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景寶:“這個制革的產值下來,但是我們皮件的產值上來了,所以到3月份來看,我們皮件的產值有四十多個億。”
一方面是皮革原材料出口在下滑,另一方面皮件加工行業的出口在快速增長,這一變化,讓水頭鎮所在的平陽縣交出了一份不錯的出口成績單。
林垂勇:“我們平陽的外貿出口,去年的形勢的是喜人的,大概增長了22%,光出口,增長22%。”
按照當地提供的數據,目前浙江水頭鎮的整體出口情況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可是,去年六月份,當經濟半小時記者第一次到水頭調查的時候,看到的還是一副蕭條景象,我們不妨再做一次回顧。
在皮革城批發市場,記者看到這里的商戶幾乎沒有生意可做,雖然是上班時間但是有的批發點里都空無一人,商戶告訴記者,現在已經很少有客商來采購皮革。
峰麗工廠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他們買進來的生豬豬皮價格從三四十元上漲到八十元,一年時間翻了一倍多,然而加工好的一張豬皮,能劈開分成三層皮革,這三層皮革全部加在一起頂多也就能賣100元左右,而工廠工人的工資現在也提高了近三成,在工廠的一間辦公室里,記者找到了這個廠的黃老板,他說因為現在沒有生意可做,白天大部分時間他就坐在這里看看電視。
在基地的一個主要路口,記者見到一家企業的樓頂上懸掛著一幅大型廣告牌,上面赫然寫著皮都龍頭企業的招牌,廠區的花園里擺放著精致的盆景和噴泉,在每一棟生產大樓上也都整齊地張貼著安全生產治理污染的生產標語,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然而當記者進入到這家工廠內部,看到里面情景時,卻大吃一驚。
門衛:“老板去山西了,挖煤去了。”
生產皮革面臨生死考驗,生產皮件看到機遇
就在上個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將歷史性地下降9%,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貿易萎縮,應該說,現在中國的出口形勢比十個月前更加嚴峻,那么平陽水頭鎮,這個全國最大的皮革加工基地是否還能維持生存呢?
皮革城商戶:“沒人要,主要是貨源銷不出去,沒有生意做,我們這里皮革城全部人都在這里玩,織毛衣啊。”
當記者再次來到南方皮革城的時候,一位商戶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這里開始沒什么生意做了,記者在市場里見到,以往車水馬龍的市場,現在已經沒有什么顧客了,在攤位里面也很難見到商戶了,大家有的在織毛衣、聊天,有的甚至是直接打起了麻將、打牌,這個全國最大的皮革批發基地如今籠罩在一片慘淡之中。
皮革城商戶:“市場很冷清,以前的時候,有車子買皮的時候,我們拿外邊去量很忙的,現在你看,你進來的時候,沒有一個拉車子的,量皮機都很閑的,沒有生意,大家都在外面玩玩啊,說說笑笑嘛。”
一位商戶告訴記者,由于上游的制鞋、制衣企業訂單銳減,現在一個月都很難做成一筆生意,即使做成的生意,自己的損失也很大。
皮革城商戶:“6塊8左右,我們去年經濟危機威脅到我們這里,一直跌,去年年底的時候還有4塊多,4塊5、4塊6啊,現在我們這樣的3塊5,3塊6。”
記者:“也沒人要?”
皮革城商戶:“也沒人要,就是差不多我們的本錢拿出去,2/3的本錢也拿不回來。”
記者隨后來到了寶利皮具廠,皮都龍頭企業的招牌依然懸掛在企業里面,廠區里面同樣也是井然有序,去年還能零星見到的皮革成品如今已經見不到了,存留下來的制革設備已經是銹跡斑斑,廠區內無法找到工作人員,記者只能再次向門衛詢問情況。
記者:“我們企業現在生產嗎?”
門衛:“沒生產啊,今年都沒生產了。”
記者:“你們老板呢,老板在做什么?”
門衛:“老板現在在杭州了,在廠里沒事做,在杭州。”
門衛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這家曾經的龍頭企業,從去年開始就沒有生產,老板也是好久都沒有見到了,一直在外地從事其他的生意,記者又來到了隔壁的峰麗皮革公司,公司的黃開鋒告訴記者,目前企業正處在停產狀態。
溫州峰麗皮革公司董事長黃開鋒:“現在不正常了,現在基本上是半做半停的,沒有全部在做,全部在做數量就到了,一個月幾萬張下來,成本提高,訂單少了,就是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意的好壞,流轉的不快了,停掉了。”
成本提高,訂單銳減,使得黃開鋒現在的生意非常難做,他現在不得不停掉廠里的正常生產,事實的上在水頭,像黃開鋒這樣今年能夠生產的皮革企業已經為數不多了。
黃開鋒:“基本上39家,我看正常的做了,沒有十來家了。”
黃開鋒告訴記者,整個水頭鎮現在只有39家制革企業,今年以來,仍然堅持生產的企業已經不到十家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即使開工的企業也像他的一樣,企業不能正常地生產,主要問題是訂單的銳減。
黃開鋒:“就是主要鞋廠來自東莞,東莞去年鞋廠倒閉了幾千個,廠倒了幾千個沒有人做鞋了,這個鞋料就出不去了。”
上游企業的大量倒閉直接影響了皮革企業的銷售,黃開峰明顯感覺近一段時期以來,自己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現在正處在最為艱難的時期,訂單的減少直接導致了產品的大量積壓。
黃開鋒:“今年的經濟情況形勢很不好,受了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基本上沒有單子,所以貨接來這么多,你看,二樓,三樓這里還有一樓都是貨。”
水頭鎮的皮革生產企業現在還是沒能從危機中走出來,不過我們前面提到過,水頭鎮的外貿出口的整體業績并沒有因為皮革加工業萎縮而走低,相反繼續保持了大幅增長的勢頭,當地到底是哪些產業接過了接力棒,繼續充當外貿出口的領頭羊?
溫州誠達帶業有限公司人事部總監王文緒:“現在是滿貨生產,工人一般都,因為客戶來的時候要求交貨期比較緊,所以我們要加班加點在干活,現在都在加班加點干活。”
在誠達皮帶公司,王文緒告訴記者,現在企業接到了大量的出口訂單,企業需要加班加點的生產滿足出口,而王文緒清晰的記得就在去年下旬,企業正面臨的確是生存的問題。
王文緒:“一條皮帶比如說是賣出去是27塊美元,我們的成本要29塊,要調補兩塊錢,這樣企業生存就很難了,就不能,再虧下去企業就到不了,就破產了。”
當時出口一條皮帶不但不賺錢,還要賠錢,在面臨利潤倒補的同時,企業還要面對訂單下降的考驗,王文緒坦言當時的企業生存堪憂,不過,不久之后國家一系列宏觀政策調整的出臺,又給予了企業新的生機。
王文緒:“從去年10月份以后,政府已經很快的就采取了一些措施,融資困難的問題,小量貸款,放寬了貸款的條件,這個給企業幫助很大,還有在企業企業這個勞動方面,政府又采取了減免一個月的一個月的這個勞動保險交納勞動保險的這個資金,給企業也減少了很多負擔,還有一個就是從出口的退稅方面,出口方面從元月1號開始,政府已經把我們從5%提高到9%,到現在已經提高到14%。”
一系列出口政策的調整,使誠達得到了實惠,皮帶的出口有了利潤,企業的生產又回到了正軌之上,一個月生產的生產能力達到了一百三十多萬條皮帶。
王文緒:“這樣子對我們公司來說的話利潤空間就大了,它就比較正常的健康的運轉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水頭很多挺過濟危機的皮帶企業,如今都有了經營狀況逐漸恢復的感覺。
溫州僑信皮革公司陳欽雄:“老外現在慢慢地好象下訂單就會多一點了,從去年下半年他們下訂單就很少,他們影響到,因為他們這個企業也半虧本,也受到金融風暴的話,他們這個貶值也很低,現在要慢慢地恢復,要慢慢的恢復過來。”
陳欽雄告訴記者,僑信原來是一家單一生產皮革的企業,前兩年他自己做了重大的調整,皮帶成為企業的主營業務。
陳欽雄:“我們現在就是皮帶,現在我們水頭都是以皮帶為主,皮件為主。”
陳欽雄說正是當初的轉型,使得自己能夠應付這次經濟危機,如今嘗到甜頭的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水頭皮帶市場的籌委會主任。
陳欽雄:“現在全部要改造,改造成一個皮帶市場,我們要打造在中國,打造大的,還要讓世界都知道,我們水頭有這么皮帶大的市場。”
陳欽雄雄心勃勃的想要把市場打造成為國內最大的皮帶市場,屆時,水頭鎮將有可能同時擁有國內最大的皮革市場和最大的皮帶市場,而他的信心正是來自于水頭去年的皮帶產量的迅猛增長。
陳景寶:“有二百多家,那么現在我們皮帶這一塊,我們大概就是水頭一個鎮這個皮帶生產的這個總量,我們推算了一下大概占了全球的1/7,也就是全世界七個人當中,有一條皮帶是水頭產的,那么在全國來講,大概占了80%的份量。”
除了皮帶之外,水頭鎮還在大規模生產另外一種以皮革為原材料的產品,這是我們現在還比較陌生的一種寵物用品,它的名字叫狗咬膠。現在水頭鎮狗咬膠的出口量已經僅次于皮帶,成了第二大收入來源,而且在金融危機當中,這種產品的出口量非但沒有滑坡,反而大幅度增長。
平陽錦華寵物用品公司經理蘇德楨:“其他的行業有一些都外貿出口都受到很大的影響,但這個產業現在看來影響不大,就我們這個公司來說,或者說這個行業來說,現在看來,應該說是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幅度的增長。”
蘇德楨告訴記者,自己的企業去年不但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出口量反而增加了35%,從去年到現在企業也是一直在滿負荷的生產。
蘇德楨:“出口量在一個億,近一個億,所以現在看來這個制約著我這個行業的發展主要還是這個場地。”
錦華寵物公司同樣是從皮革加工企業轉型過來的,現在他們最頭痛的問題不是訂單,而是如何擴大生產滿足訂單,在水頭所有的寵物用品公司現在基本都在考慮擴大生產,這種無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也理所當然的成為水頭鎮出口新寵。
平陽縣經濟貿易局副局長上官光滿:“一年產值要10多個億,那么這個企業,我們占的份額,世界的份額,有70%,所以有定價權,所以金融危機影響也不大,這個價格也是我們平陽說了算,所以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比較好,利潤空間也會比較大。”
從生產皮革到生產皮件,轉型帶來生機
從生產皮革到生產皮件,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這兩類企業在今年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一類在危機中面臨生死考驗,一類卻在危機中看到了機遇。實際上,早在前幾年,水頭鎮就有不少皮革加工企業開始轉向生產皮件,眼下兩類企業迥異的處境,推動更多的企業加快了轉型速度。
溫州市萬里馬皮件服飾公司董事長陳敦祝:“我們以前做的轉鼓,都把它拆下來了,已經停留在這里,沒有做了,全部拆下來的。”
陳敦祝告訴記者,轉鼓是生產皮革必備的設備,近幾年來,縣里面一直在進行污染治理,生產成本的投入越來越大,于是陳敦祝決定拆掉轉鼓,徹底告別皮革生產。
陳敦祝:“我看做皮革行業的話,在我們這里生存的話,已經沒有前途的了。”
其實在水頭,絕大多數的皮帶企業都是由制革企業轉身的,也恰恰是在去年,水頭鎮的皮革產業與皮帶產業完成了一次轉化。
陳景寶:“這個03年我們污染整治之前,水頭制革的產值有三十多個億,但是皮建的產值呢大概是七億多一點,那么通過污染整治之后,08年,我們水頭這個制革的產值大概是十八個億,那么皮建的產值呢將近二十五個億。”
陳景寶,平陽縣副縣長,同時也是當地治污工作組的總指揮,采訪時他告訴記者,正是幾年來堅持不懈的治污整治,才使得水頭的企業逐漸完成了產業升級。
陳景寶:“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們當時水頭制革這一塊的沖擊比較大,所以如果沒有污染整治,水頭依然是單一的制革這么一個產業的話,那去年受到的沖擊啊,可能會有些企業基本就會垮掉。”
陳景寶坦承,如何使那些從皮革產業抽身的企業完成轉身,是他這幾年來的工作重點。
陳景寶:“我們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企業轉產、轉型,怎么樣做好這個產業,提高產業的一個產品的附加值,再一個,就是拉長產業鏈,所以后來才涌現出這個皮帶的這個明膠的這個寵物的這些企業。”
對于水頭鎮未來的發展,近一階段克服經濟危機的能力,陳景寶表達的是樂觀的態度。
陳景寶:“從水頭生產的企業來看,這個對皮帶、明膠、寵物應該講現在這個勢頭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應該講這個金融危機對我們這個,不僅是沒有受到很大的沖擊,而且也使這這個變危為機,所以現在看來,整個企業的訂單,從1—3月份的產值來看也好,從目前訂單的形勢來看也好,這個我們感覺都比較好。”
半小時觀察:升級換來生機
連一分錢的利潤也要去掙,從草根階層走出來的浙江商人一直堅持著這樣一個優秀的傳統,也可以說這正是浙商成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浙江才會誕生那么多外人不太知道的世界之最,比如說,紐扣、低壓電器、打火機、眼鏡,還有水頭的皮革。
不過,一分錢利潤從另一面看也是高風險,因為稍有風吹草動,一分錢的利潤就灰飛煙滅,接下來將是大得多的虧損。更何況碰到金融危機這種百年不遇的海嘯,所以,那些只盯著低附加值的傳統皮革加工企業,很快就到了難以為繼的困境。但值得慶幸的是,水頭鎮還有更多的企業提前看清了這一點,從皮革轉向皮件,盡管從技術上看,它們所從事的皮件制造比皮革加工也只算得上邁出了一小步,可這一步卻跳出了簡單粗加工的困擾,也跳離了懸崖邊緣。
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業,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怎樣的困惑?薄熙來在擔任商務部長的時候,曾經算過一筆有名的賬,中國要賣出8億件襯衫,才能買回一架空客A380。弦外之音,不言自明。當然,中國眾多的加工出口企業不可能一夜之間都攀上制造業的巔峰,但即使是站上一個小山頭,也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為下一步產業升級做好準備,這就是水頭鎮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