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都突圍前行 科學應對挑戰發展持續穩健
【中國鞋網】原料、市場兩頭在外,國際金融危機下的晉江鞋業,備受考驗。
長三角、珠三角兩大鞋產區“寒意襲人”,不少鞋企倒閉,產值下滑。晉江鞋業卻“風景獨好”,去年實現產值321億元,同比增長28.4%;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鞋企實現產值74.2億元,同比增長19.2%。
面對“大考”,晉江3000多家鞋企何以交出如此“靚麗答卷”?
政企合力
助推鞋業突圍提升
第十一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將于19日在晉江舉辦。一年一度的鞋博會,是晉江鞋業發展的風向標。
記者4月上旬在晉江采訪時發現,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鞋企參展熱情并沒減弱,海內外客商赴會的信心也并未改變:安踏、愛樂、361度、喬丹等本土品牌,強勢出擊,無一例外投重金參展;展會已確認國際標準展位1350個,比原計劃多出150個,往年一些沒有參展的大品牌運動鞋企今年也首次參展。
鞋博會之“熱”,離不開政府的助力。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鞋博會可能造成的影響,晉江市委、市政府專門組織力量,在推介展會、招展、布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辦一屆高水平的鞋博會,因為市場越是低迷,展會的作用往往越大。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晉江企業和政府都是一場“大考”,晉江政企一心,銀企互動,力助鞋企突圍并提升。
太平洋鞋業是晉江陳埭鎮的一家鞋業龍頭公司,今年春節后欲擴大生產規模,卻遭遇用地瓶頸。陳埭鎮獲悉后,多方協調,硬是從附近的工業園騰出一塊土地。“對于我們的發展,政府想我們所想,關懷可謂無微不至,令我感動。”企業負責人陳良海說。
在緩解鞋企融資、用地、用工難、助力拓展國際市場等方面,晉江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為優化服務環境,市五套班子領導掛鉤重點鞋企,要求對掛鉤鞋企“三包”,即“包難題化解、包項目落地、包企業滿意”。
為幫助鞋企有效有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去年以來晉江著力強化政策扶持,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及時修訂出臺7個系列12份經濟發展政策和11份配套實施細則,成立了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紅橋創業公司,為晉江鞋企緩解融資難題。此外,政府還大力支持以家族式為主的晉江民營鞋革企業加快轉型,積極上市,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不斷規范內部管理,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
正如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楊益民所言,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諸多困難,晉江鞋企沒有退縮,沒有被壓倒,靠的是政企各界同舟共濟、合力克難前行,頂住了沖擊,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
品牌帶動
“晉江制造” 領舞市場
數據顯示,1-2月晉江出口額增長3.92%,而同期全國出口增速為-21.7%。晉江市商務局局長謝陸偉說,去年以來,部分中小鞋企面臨困境,訂單減少,但本地的品牌企業已承接了這部分中小企業的產能,品牌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晉江的鞋業出口量,今年取代了紡織服裝,躍居首位。
晉江市市長李建輝認為,晉江鞋企在應對困境、攻堅克難中,品牌,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安踏、特步、361度……國內的一線的運動鞋品牌,除去李寧,幾乎都來自晉江。目前,晉江鞋企累計擁有19件中國馳名商標、8件中國名牌產品、36件國家免檢產品,“國字號”品牌數占全國運動鞋行業的一半以上。
近年來,晉江鞋企主動適應市場,依托個性化、差異化定位,努力拓展品牌影響力,實現品牌的快速提升。安踏公司成為全國排球聯賽、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運動裝備贊助商,國輝公司成為中國籃球協會標識產品運營商。
晉江的品牌戰略,經歷屆政府持續運作,效果顯著,眾多運動鞋品牌,幾乎家喻戶曉。疾風知勁草,面對困境,品牌企業更顯示出其抵御風險、持續發展的實力。晉江鞋業的品牌優勢,集中體現為附加值的提升和對產品定價權的牢牢掌控。盡管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下滑、內需增長緩慢、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困擾,以安踏、特步為代表的一大批晉江品牌鞋企,利潤不降反增,發展逆勢而上。
依托強勢的品牌優勢,“晉江制造”領舞市場。
在喬丹公司,10條去年剛引進的全新生產線,全部滿負荷運轉。公司去年銷售額增長逾20%,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已經拿到了全年訂單計劃數的70%。公司副董事長謝長志說,去年公司產鞋600萬雙,今年計劃生產900萬雙,目前銷售順暢,沒有任何積壓。“去年下半年,我們還利用品牌優勢,低成本擴張,新增200多個專賣店。”
在萬泰盛公司,老板林維勝說,去年他們自主品牌陸地成功推向市場,今年又獲得美國“馬球”協會US.POLO品牌在中國的經營權,目前正全力推廣這個風靡歐美的百年品牌。
安踏、特步、361度等品牌鞋企,都已推出今年的產銷計劃,計劃全年產銷及利潤均增長三成以上。
危中見機
中國鞋都天地廣闊
從產業發展基礎看,晉江鞋業原料、市場兩頭在外,并無先天優勢。
“晉江鞋業的優勢,在于本地20多年來聚集起來的產業鏈優勢。正是依托此,晉江鞋企和產業集群才能一步步做大,并涌現出眾多品牌,成為中國鞋都。”晉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洪于權如此分析。
步入位于陳埭鎮,在呈“井”字形的4條大街上,遍布600多家鞋材店鋪,集鞋材批發零售、儲運、鞋機展銷為一體的鞋市綿延達數公里,鞋店林立,商賈如流。在這里,大至制鞋的機械設備,小到鞋釘鞋扣,制鞋業需要的,應有盡有。“鞋材一條街”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鞋材鞋機客商入市經營,市場年交易額超200億元,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
德爾惠曾是陳埭一家規模中等偏上的企業,依托當地鞋業產業鏈在原材料供應、鞋機制造等的獨特優勢,迅速成長為當地的龍頭品牌企業。“晉江運動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各個環節,非常暢通,在此做鞋業,成本控制、品牌運作、營銷等優勢,無可比擬。這是德爾惠做大做強的最重要原因。”德爾惠公司副總裁何苦說,從2003年開始,德爾惠年銷售額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德爾惠逆勢而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7%。
一位曾經遷到省外又遷回晉江的鞋企老板說,在外地,買個零配件,可能得跑幾十甚至上百里路,而在晉江,鞋革生產缺任何配件,只要上街轉一圈,就能買全。晉江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運動鞋產業鏈。所以,晉江造鞋的環境最理想,成本最低,整體鞋業自然也最具競爭力,在危機面前,別人可能只能頂住一陣子,我們可以頂住時間更長,優勢就更凸顯了。
不久前,阿迪達斯、銳步兩家國際鞋企巨頭來晉江考察,并最終決定將把訂單轉移至安踏等多個晉江品牌鞋企。與此同時,外省主產鞋區鞋企倒閉引發產能空白后,一些國際訂單也轉移到了晉江。
德爾惠公司總裁丁明亮認為,當下的國際大環境,確實不理想,但是要相信,危機就是轉機。雖然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市場購買力有所下降,但從鞋革業長遠的發展看,只有“戰略機遇期”,沒有“行業困難期”。一是要有轉“危”為“機”的信心;另一方面,現在各方面的運營成本都在降低,是發展的好機會。
據了解,去年以來,晉江鞋企在全國的營銷網絡繼續擴大,專賣店增加上萬家,營銷渠道、網絡更趨完善,一旦經濟回暖,這些網點將爆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 上一篇:名鞋展刺激鞋企招工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