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過冬”須注意幾大軟肋
【中國鞋網】日前,國內資深營銷專家石章強做客泉州晉江,為本地企業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如何求生存和發展支招。他指出,晉江企業在這次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可能存在六大軟肋。
觀點一 要先適應“冬天”
“企業要想熬過‘冬天’,首先就必須適應‘冬天’。”石章強認為,由于在此之前,中國經濟經歷持續高速增長,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度過了“來錢快”的經濟“蜜月期”,當經濟危機到來時,很多人一下子適應不過來。
“我們假想一下,即便這個‘冬天’過去了,以后也還會出現調整期。”石章強說,“從這個角度來講,各方面都必須學會適應和接受經濟‘冬天’的到來。如果大家都習慣和適應了,那么,在這些人眼里,‘冬天’的時間可能很短。但是如果無法適應它、無法主動去擁抱這個‘冬天’的話,那么,在這些人的感受中,這個‘冬天’會很漫長,也會很痛苦。”
據介紹,某企業股票在香港上市后,該企業很多員工一下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這個時候,該公司的老總就告誡員工“我們要適應這種高端的榮耀,同時也要適應有可能從高端變為低端的風險”。
觀點二 戰略要超前
在石章強看來,目前,企業老板‘過冬’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產品賣到哪里去,賣給誰了,以及這些人為什么要買他的產品。“因此,當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不好做時,他們就不知道如何才能維持原來的銷售,甚至能夠把產品賣得更好一些。”他說。
企業如何才能做到在市場中保持趨同甚至趨前呢?石章強說,這就需要企業老板從辦企業一開始,就必須打磨好自己的企業發展戰略,“也就說,你企業現在做的事,應該和企業幾年后的發展戰略是相一致的,換句話說,你現在做的事都是在為幾年后的企業發展鋪路。”他隨后舉了一個某電器企業如何“在冬天創造春天”的例子。
據介紹,這家最早發端于溫州的電器企業,其成長模式和晉江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很相似。“1993年前,它只是溫州瑞安一家小個體戶,賣音響,倒手空調,什么生意都做。1994年,它看到空調市場有前景時,就開始做美的溫州空調代理商,后來,經營不錯時它就開始謀求美的空調的浙南代理商。關系熟絡后,它開始謀求成為對方空調小零部件的供應商。1999年,它開始成為九陽、美的、格力等品牌抽油煙機、電磁爐、豆漿機等產品的OEM制造商,有了這些制造經驗后,它開始向ODM制造商轉變,開始做自己的產品,積累自己的研發能力。到了2003年,它就開始自創品牌。”
“為什么我們說它有超前戰略眼光呢?”石章強舉例稱,因為這家企業從做企業的那天開始,就考慮到企業5年后要做什么。比如它在2003年、2004年進入上海市場進行運作之前,1999年就已經開始考慮在上海買地;它2008年做剃須刀經營之前,2003年就已經把商標注冊了。
觀點三 需解決幾大軟肋
在石章強看來,晉江不少企業“過冬”可能存六大軟肋,只有解決好這些不足,企業才有可能在“冬天”中生存下來,并在“春天”來臨之時得到長足發展。
石章強稱,第一處軟肋在于晉江很多老板目前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商人思維,而不是企業家思維。“商人思維很好,但與企業家思維有著本質不同。商人思維強調靈活、快速反應,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是當企業做到一定程度時,商人思維便存在很大局限性,這時你就必須去完成自我裂變,把自己打造成一個企業家。”他說分析說,“商人首先是個管理者,大事小事都要去管,親力親為。但是你會發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你什么事都去管時,你就會發現,底下的人都在看著你,等著你發號施令;當你什么事都不做時,他們也不敢瞎動,不敢去創新。企業界有一個規律,當企業做到十個億時,如果老板還在主管營銷、研發時,可能什么事都管不好。當企業上一定平臺和規模時,老板就不能再去主管或分管某一項目了。”
“第二處軟肋,我認為是盲目跟風,戰略不清晰。”石章強認為,“很多做法在十年前可能是創新舉措,但時過境遷,如果如今你再跟著這么做,可能就只是跟風。”
“我不久前與一位晉江企業高管接觸,他跟我說他們老板下了很大決心,準備同時請三個明星代言,這樣做主要是考慮到產品知名度不夠。對此,我就回答他,產品知名度不夠,關鍵問題不在于沒有請明星代言,而在于你的產品內涵不夠、影響力不夠。”
- 上一篇:鞋企如何用“社會責任”完善品牌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