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皮革等生產經營狀況
【中國鞋網】 摘要:2008年前11個月,浙江經濟呈現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結構有所優化,發展比較協調,物價漲幅回落,民生不斷改善,社會保持穩定。但經濟增速逐季回落,財政收入回落幅度加大,企業利潤下降。預計下階段浙江經濟仍將保持增長態勢,但GDP增幅可能將比2008年繼續有所回落。
關鍵詞:經濟;走勢
去年以來,我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扎實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積極實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堅持"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總體思路,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2008年前11個月,浙江經濟呈現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結構有所優化,發展比較協調,三大需求增長較為均衡,財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長,物價漲幅回落,金融運行穩定,社會保持穩定。在經濟增速出現明顯回落的情況下,經濟運行中也呈現出結構調整有新進展,自主創新有新加強,節能減排有新成效,社會民生有新改善等四個方面的積極變化。但經濟增速逐季回落,財政收入回落幅度加大,企業利潤下降。
一、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的影響
目前,國際國內發展環境也正在發生一系列帶有轉折性、階段性特征的新變化。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對全球實體經濟的沖擊和造成的損失將進一步擴大,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將更加明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加上中國經濟自身在客觀上面臨著周期性調整,使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對外向度較高、私營和民營占主體、中小企業比重高的浙江經濟發展也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我省經濟增長出現大幅度下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浙江經濟已早于全國進入經濟調整期,另一方面浙江經濟由于外向度高、生產性資源約束、企業組織規模小等特征,上半年國家采取的"兩防一緊"和降低出口退稅率等調控政策,加劇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從調研中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主要困難已經從成本要素制約轉向市場制約,也就是需求和價格雙下降的規模萎縮,企業預期不樂觀,"關、停、走、撐"是企業生存的常態,生產負增長的企業增多,裁員增加,原材料購進需求和生產資金需求減弱,在全球經濟未企穩前,要企業迅速增加生產、擴大規模,還有較大困難。
二、浙江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最近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的結果不容樂觀。據省政府領導指示,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就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對全省3500余家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資金狀況、企業形勢、投資意愿等方面開展了快速電話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上保持正常,但資金偏緊,訂單減少、投資意愿不強、對明年形勢預判不樂觀,經濟走勢下行的程度有可能進一步加深。調查共抽選工業企業3141家,其中大中型企業1140家,規模以上小型企業1001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1000家;服務業企業400家,房地產企業100家。調查顯示:
1.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保持正常。70.1%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部分停產的占26.1%,停產的占3.8%,規模以上企業情況好于規模以下企業,正常的比例分別為74.8%和60.2%。分行業看,服裝、農副產品加工、工藝品、木材和皮革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較好,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分別占90%、87.2%、85.2%、85.2%和85.1%,有色金屬、化纖、非金屬礦物、塑料和通用設備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較不理想,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分別占45.2%、55.6%、65.1%、67.9%和68.3%,有色金屬、醫藥和黑色金屬企業停產比重最高,分別為11.9%、9.7%和 8.6%。服務業企業中,有90.3%的企業生產經營正常,只有9.7%的企業部分歇業或完全歇業。房地產企業經營困難,當前經營狀況正常的企業占到72%,表示經營困難的占25%,有3%的企業已經停業。
2.企業資金緊張,小企業更為嚴重。工業企業中,有51.4%的資金狀況正常,29.9%的企業資金狀況較緊張,13.6%的企業表示資金緊張,有5%的企業表示資金狀況十分緊張。其中規模以下企業資金狀況正常的僅占39.3%。溫州企業的資金狀況最不容樂觀,規模以上企業中,溫州資金狀況正常的企業只占43%。房地產企業僅有三成多的企業(34%)資金狀況正常,資金較緊張和緊張的企業占到69%,另有5%的企業資金狀況十分緊張。
3.對于2009年企業訂貨的預期不樂觀。工業企業中,僅有14.2%的企業預計2009年上半年企業訂貨量會增長,認為持平的占到35%,有超過半數的企業(50.8%)預計訂貨下降,其中認為將下降10%以內的占到24%,下降超過10%的占到26.8%,規模以上企業預期要略好于規模以下企業。分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中,紡織、皮革、化學原料、有色金屬、專用設備和儀器儀表等行業只有10%左右的被調查企業預計明年上半年訂貨將增長,有50%以上的企業預計訂貨將下降。房地產業中,僅有7.1%的企業預計明年上半年企業的銷售情況將會增長,其中預計增幅在10%以上企業占5.1%,23.2%的企業預計與2008年上半年持平,有69.7%的企業預計銷售將下降,其中預計降幅超過10%的企業占到53.5%,超過了半數。服務業中,有22.4%認為明年上半年將會比2008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有14.3%的企業認為增長將在10%以上,有41.4%的企業認為明年上半年將與2008年同期持平,另有36.2%的企業則認為將會下降。
4.企業投資意愿不強,大企業略好于小企業。工業企業中,僅有24.3%的企業將在2009年有投資意向,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中有28.4%表示有投資意向,規模以下企業中僅有15.3%表示有投資意向。房地產業中,只有43%的企業在2009年仍有新開工項目,但超過一半的企業(57%)表示明年沒有新開工項目。
5.企業對今年經濟預期不樂觀。工業企業中,認為2009年上半年經濟走勢將趨好的僅占10%,認為將與2008年持平的占到26.7%,認為經濟趨降的占到40.7%,認為將明顯下滑的企業有22.5%。房地產企業中,認為2009年經濟走勢將趨好的企業僅占7%,認為經濟走勢將持平的占18%,有四分之三的企業認為今年經濟走勢將下滑,其中近三成的企業(29%)認為經濟將趨于明顯下滑。服務業企業中,認為2009年上半年經濟走勢趨好的企業占12.5%,有32.5%的企業認為將持平,超過半數的企業(55%)認為今年上半年經濟走勢將下滑。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工業企業在資金緊張,內外需減弱、增效困難的背景下,面臨的不再是發展問題,已經轉變為非常現實的生存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房地產企業經營困難,遭遇到的資金壓力也遠大于工業企業,預計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的起色。服務業經營狀況雖然相對較好,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且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服務業、房地產企業,均表現出對今年形勢預期不樂觀,投資意愿不強,這對于下一階段乃至全年的整體經濟增長潛力和后勁都將產生直接的影響。
三、當前措施及發展趨勢
1.采取積極政策措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推動又好又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我省在2008年年中就提出"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近期,積極落實中央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結合浙江實際,提出在原安排"三個千億"工程預算資金的同時,省級財政拿出100億元支持項目的建設,用于以鐵路現代化為重點的重大項目建設;今明兩年通過取消和暫停部分行政性收費項目、減免困難企業相關稅費等途徑,再減輕企業負擔100億元;2009年通過企業增值稅轉型改革,減輕企業稅負100億元。近日省委又提出要學習貫徹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落實好近段時間來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一系列政策舉措。要把推進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以重點項目為龍頭,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以優化項目結構為重要途徑,促進經濟加快轉型升級;以加強保障為著力點,確保各個項目扎實推進,要把千方百計幫扶企業作為當務之急,努力幫助企業緩解資金緊張困難,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積極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已定,將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且,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省無論是企業的經營和應對能力,還是全省的經濟實力和整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有能力來應對這次挑戰。
2.下一階段經濟走勢。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少積極變化也將影響下一階段經濟走勢:一是農作物播種面積趨增,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各級黨委政府支農力度加大以及對糧食等農產品價格的預期看漲,冬種形勢看好,據冬播農作物播種面積意向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冬播面積將比去年增長4.5%,其中冬播糧食面積增長2.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增長,油菜籽面積增長16.2%,蔬菜面積增長0.6%。二是各類價格漲幅回落。消費價格漲幅下半年起逐月走低,農資價格在8月份開始高位回落,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也在9月份出現回落,三季度投資價格漲幅略有回落,為12.1%,低于二季度0.2個百分點,加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趨緩,近日甚至出現過大幅貶值,存貸款基準利率進一步下調等,對下一階段的企業經營和農業生產減輕了成本壓力,也會使生產、投資、消費、出口等實際增長率所扣的價格上漲因素減小。同時,隨著擴大內需政策的啟動,近日水泥、鋼材等工業品價格微漲,生產出現回升跡象。三是下一階段企業景氣和企業家信心預期有所回升。據企業景氣調查,預計四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30.5,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15.9,分別比三季度回升6.2和3.9點。
綜上所述,預計下階段浙江經濟仍將保持增長態勢,但2009年GDP增幅可能將比2008年繼續有所回落。
- 上一篇:出口退稅率上調 PVC等12股明顯受益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