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匹克贊助遼足之后冠名?

【中國鞋網】雖然跌入了中甲,但是遼足的品牌效應依然還在。昨天,遼足與匹克簽約,未來三年遼足將身披匹克征戰國內聯賽。而同時有消息稱,匹克有意與遼足接洽冠名事宜,遼足有望結束多年的“裸奔”生涯。不過,就中國足球俱樂部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能夠用幾百萬為一支球隊冠名的企業少之又少,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別說賺錢,就連能有個幾百萬的收入都成了一個奢望。
贊助之后冠名?
遼足此次與匹克簽約三年,每年匹克將贊助遼足300萬,300萬中包括服裝和一部分資金。遼足隊員也已經領到了新裝備。不過匹克方面表示,遼足現在拿到的裝備只是過渡產品,匹克為遼足量身定做的比賽服、訓練服和球鞋,正在緊張地設計、制作過程中,遼足隊員要在聯賽進行到4輪以后才能收到。
贊助是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匹克是否會冠名遼足?匹克方面的相關負責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很耐人尋味:“我們會認真地考慮這個問題。”
冠名遼足?這在現在看來,更像是個玩笑,遼足對外宣稱的高達1500萬元的冠名費,讓一切有想法的企業望而卻步。盡管這樣的天價里水分很大,但是在目前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下,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700萬冠名一支中甲球隊這樣的事情也很不靠譜。
俱樂部經營寒冬依舊
不過,相比與其他的中甲球隊來說,遼足無疑是幸運的,因為畢竟遼足還能在服裝上獲得贊助。而同城的另一支中甲球隊沈陽東進,則要俱樂部自己投入100多萬為隊員購買裝備。
至于球隊冠名,盡管多支中超球隊高調宣稱自己拿到了巨額冠名,但是這些冠名費其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廣州宣布本賽季胸前背后廣告加上球隊冠名一共籌資3600萬,但事實上,所有的贊助企業都是廣藥集團的下屬企業或關聯企業。再比如北京國安的胸前廣告商中信銀行,是國安集團的下屬單位;天津泰達的冠名商康師傅,是泰達開發區的企業。這些所謂的冠名,不過是球隊的后臺老板把錢從“左邊的兜”掏出來塞進了“右邊的兜”,冠名是不假,不過與球隊經營賺錢卻是兩碼事。
事實上,中超、中甲中的大多數球隊在新賽季胸前背后廣告招商方面收入都是零。對于中超球隊來說,“裸奔”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畢竟還有中國足協每年的幾百萬分成可以指望,還有球票可以有一點收入。但是對于中甲球隊來說,沒有了冠名、胸前背后廣告,就只能靠場地廣告牌可以創造一點收入了,但是由于沒有央視轉播,廣告牌收入也很可憐。比如廣東日之泉,因為招商不易,甚至把場地廣告牌拆分開來賣,每塊牌子每場比賽只要2000元。至于每場比賽的千把張門票收入,對于俱樂部來說更是杯水車薪。
從前兩輪聯賽來看,中超聯賽的球市有回暖的趨勢,但是對于中國的各家足球俱樂部來說,俱樂部經營之慘淡依舊如嚴冬般看不到春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