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學生四個月連開兩個鞋店
2009-04-03 09:00:54 來源:東方今報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中國鞋網】看到“1798”,你會想到什么?如果有人告訴你,“1798”是一家店,你能猜到它賣的是什么嗎?鄭州輕工業學院輕工職業學院大一學生趙銳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好奇心,以“1798”為名,四個月內連開了兩家鞋店,月收入8000多元。
●我喜歡特立獨行,跟別人不一樣
“我喜歡特立獨行,跟別人不一樣。”趙銳說這話時,腳上穿著一雙很少見的帶豹紋的耐克鞋,非常扎眼。
走進趙銳的“1798”,記者發現小店也跟他一樣充滿個性。小店只有13平方米,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鞋子,有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也有海德、史來辛格、馬不里、歡騰等普通人很少聽說的牌子。“別看我的店小,卻是鄭州賣外國牌子運動鞋最多的店。”趙銳說,這些鞋全是托福建、青島的朋友進的外貿貨,現在店里的鞋子有20多個品牌80多種樣式,沒有一雙是國產的。從70元的板鞋到3200元的“天價鞋”,小店里都有,而且絕對是正品。
趙銳說,他上初一時就迷上了鞋子,不光喜歡買鞋,還喜歡搜集各種鞋的資料。“玩鞋”七年,趙銳對社會上流行的品牌款式有了很深的了解,材料、質地、正版還是仿版他一眼就能看出來。“鄭州賣外貿服裝挺多的,但鞋子很少。”趙銳說,他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在鄭州賣外貿運動鞋蘊藏很大的商機。就自己聯系了廣東福建的朋友幫忙進貨,通過物流公司寄過來。
2008年3月,拿著父母投資的10萬多元錢,和還在讀高三的同學一起開了一家鞋店,取名“1798”。“數字是隨便起的,為了好記。”趙銳說,顧客可以隨便理解,有人就把它理解為“一起走吧”,因為好奇,店名才能被牢牢記住。果不其然,盡管沒做宣傳,開業以后還是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和上班族,生意火爆。
2008年7月,他們又順勢在鄭州市文化路上開了一家“1798”。有空時,他們就自己看店,如果上課,就把店交給媽媽管理。趙銳說,兩家店共投資14萬元,目前倆店加一起月營業額3萬多元,月盈利8000多元。
●賣的不僅是鞋也是一種生活品質
“這雙鞋是什么牌子的?怎么從來沒見過?”一對情侶拿著一雙鞋問。趙銳馬上上前給他們講解,儼然一名研究鞋的專家。
他的鞋店像是一個“大雜燴”,各種外國品牌、各種類型的運動鞋、休閑鞋都有。細心的他還把運動鞋又分成跑鞋、網球鞋、籃球鞋等多個區域擺放。“我賣的不僅是鞋,同時也是一種生活品質。”趙銳說,年輕人喜歡與眾不同,不喜歡整齊劃一,這些牌子在鄭州基本上只有這里才賣,況且不同品牌同樣質量的鞋子,他這里更便宜一些,性價比更高。
趙銳說,店里的顧客80%都是學生,大部分都是回頭客。“學生們買東西追求性價比,往往會對比著買。”趙銳說,河南農大一個宿舍的幾名男生曾一次買了13雙。
●創業者說因為熱愛,所以創業
“只有熱愛,才能執著,才能以苦為樂。”趙銳說,他從小就喜歡玩鞋,對鞋了解得也多,所以創業就瞄準了鞋。
趙銳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后創業都是被壓力逼出來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喜歡做什么,比較盲目。他建議,想創業的大學生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東西來做,不能盲目,這樣更容易成功。
“對大學生來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創新才能生存。”趙銳說,和傳統的經營者相比,大學生創業者長處不在經驗,而在知識面更廣,信息渠道更通暢,頭腦更靈活。
趙銳的店里有一臺電腦,沒事的時候,他就搜尋一些有關鞋的信息,哪些鞋是最新款,哪些鞋性價比高,哪些地方進貨不但便宜而且質量有保證,他都一清二楚。
趙銳說,別人費勁找的貨源,可能你上網搜索一下就能聯系到,所以一定要敢于做別人沒做過的,要敢于創新。
現在除了賣鞋,趙銳還喜歡收藏一些自己喜歡的鞋,經常跟一些懂鞋的人交流。他的理想是,將來能成立自己的連鎖品牌,能為自己喜愛的鞋建個博物館。
●我喜歡特立獨行,跟別人不一樣
“我喜歡特立獨行,跟別人不一樣。”趙銳說這話時,腳上穿著一雙很少見的帶豹紋的耐克鞋,非常扎眼。
走進趙銳的“1798”,記者發現小店也跟他一樣充滿個性。小店只有13平方米,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鞋子,有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也有海德、史來辛格、馬不里、歡騰等普通人很少聽說的牌子。“別看我的店小,卻是鄭州賣外國牌子運動鞋最多的店。”趙銳說,這些鞋全是托福建、青島的朋友進的外貿貨,現在店里的鞋子有20多個品牌80多種樣式,沒有一雙是國產的。從70元的板鞋到3200元的“天價鞋”,小店里都有,而且絕對是正品。
趙銳說,他上初一時就迷上了鞋子,不光喜歡買鞋,還喜歡搜集各種鞋的資料。“玩鞋”七年,趙銳對社會上流行的品牌款式有了很深的了解,材料、質地、正版還是仿版他一眼就能看出來。“鄭州賣外貿服裝挺多的,但鞋子很少。”趙銳說,他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在鄭州賣外貿運動鞋蘊藏很大的商機。就自己聯系了廣東福建的朋友幫忙進貨,通過物流公司寄過來。
2008年3月,拿著父母投資的10萬多元錢,和還在讀高三的同學一起開了一家鞋店,取名“1798”。“數字是隨便起的,為了好記。”趙銳說,顧客可以隨便理解,有人就把它理解為“一起走吧”,因為好奇,店名才能被牢牢記住。果不其然,盡管沒做宣傳,開業以后還是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和上班族,生意火爆。
2008年7月,他們又順勢在鄭州市文化路上開了一家“1798”。有空時,他們就自己看店,如果上課,就把店交給媽媽管理。趙銳說,兩家店共投資14萬元,目前倆店加一起月營業額3萬多元,月盈利8000多元。
●賣的不僅是鞋也是一種生活品質
“這雙鞋是什么牌子的?怎么從來沒見過?”一對情侶拿著一雙鞋問。趙銳馬上上前給他們講解,儼然一名研究鞋的專家。
他的鞋店像是一個“大雜燴”,各種外國品牌、各種類型的運動鞋、休閑鞋都有。細心的他還把運動鞋又分成跑鞋、網球鞋、籃球鞋等多個區域擺放。“我賣的不僅是鞋,同時也是一種生活品質。”趙銳說,年輕人喜歡與眾不同,不喜歡整齊劃一,這些牌子在鄭州基本上只有這里才賣,況且不同品牌同樣質量的鞋子,他這里更便宜一些,性價比更高。
趙銳說,店里的顧客80%都是學生,大部分都是回頭客。“學生們買東西追求性價比,往往會對比著買。”趙銳說,河南農大一個宿舍的幾名男生曾一次買了13雙。
●創業者說因為熱愛,所以創業
“只有熱愛,才能執著,才能以苦為樂。”趙銳說,他從小就喜歡玩鞋,對鞋了解得也多,所以創業就瞄準了鞋。
趙銳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后創業都是被壓力逼出來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喜歡做什么,比較盲目。他建議,想創業的大學生一定要選擇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東西來做,不能盲目,這樣更容易成功。
“對大學生來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創新才能生存。”趙銳說,和傳統的經營者相比,大學生創業者長處不在經驗,而在知識面更廣,信息渠道更通暢,頭腦更靈活。
趙銳的店里有一臺電腦,沒事的時候,他就搜尋一些有關鞋的信息,哪些鞋是最新款,哪些鞋性價比高,哪些地方進貨不但便宜而且質量有保證,他都一清二楚。
趙銳說,別人費勁找的貨源,可能你上網搜索一下就能聯系到,所以一定要敢于做別人沒做過的,要敢于創新。
現在除了賣鞋,趙銳還喜歡收藏一些自己喜歡的鞋,經常跟一些懂鞋的人交流。他的理想是,將來能成立自己的連鎖品牌,能為自己喜愛的鞋建個博物館。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維多利亞拋棄平跟鞋恢復時尚裝扮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