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需求雙重擠壓PVC市場何去何從
【中國鞋網 PVC基礎知識及市場概況
1.PVC物化性質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簡稱PVC,為熱塑性樹脂,與鋼材、木材、水泥并稱四大基礎建材,與PP、PE、ABS、PS并稱五大通用樹脂,是氯堿工業最大的有機耗氯產品。PVC具有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不溶于水、酒精和汽油,氣體、水汽滲漏性低;在常溫下可耐任何濃度的鹽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和20%以下的燒堿溶液,具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對鹽類相當穩定,但能夠溶解于醚、酮、氯化脂肪烴和芳香烴等有機溶劑。
2.PVC生產狀況
在我國五大合成樹脂中,聚氯乙烯的消費量和產量均居首位,是我國最大的合成樹脂產品,2005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PVC生產國。我國的聚氯乙烯生產方法主要有乙烯法和電石法兩種,目前我國以乙烯法和電石法合成的PVC所占比例分別為25%和75%。而國際上PVC的生產工藝則以乙烯法為主,乙烯法合成的PVC產量占總產量的75%。與電石法PVC相比,乙烯法PVC雜質少、性能穩定,因而價格也相對較高。
乙烯法生產是以乙烯、氯氣和氧(或空氣)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氯化、氧氯化和裂解的過程生產氯乙烯單體。電石法是以電石和氯化氫為主要原料合成氯乙烯單體,再聚合生產PVC。
從全球來看,PVC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2006年全球PVC產能約4291.1萬噸,其中北美866.6萬噸,南美143.5萬噸,西歐628.5萬噸,東歐252.2萬噸,亞洲2160.5萬噸,中東227.5萬噸。
2003年至2008年期間,由于我國實施聚氯乙烯反傾銷以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我國電石法聚氯乙烯比較收益大大提高,導致我國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快速擴張,近五年來PVC平均產能增長率達到25%。據中國氯堿協會統計,截至2008年我國PVC產能達到1581萬噸,生產企業100多家,氯堿協會預計今明兩年我國PVC產能將分別增加333萬噸及311萬噸,增速明顯放緩。從產能所在地看,PVC生產企業分布很廣,在27個省、市、自治區都有PVC生產企業,但主要集中在山東、天津、江蘇、四川、新疆、浙江、河南、山西等地區。2007年國內聚氯乙烯產量達到972萬噸,2008年由于遭遇國際金融危機,PVC產量首次下降至882萬噸,近五年間產量平均增長率為22.31%,國產PVC正逐步替代進口。2005年至今,我國PVC市場由產不足需變為供大于求,產能明顯過剩。
3.PVC消費狀況
聚氯乙烯是合成樹脂中的重要品種,從世界范圍看,PVC消費僅次于聚乙烯,排在五大通用樹脂消費量的第二位;而在我國,PVC消費量居五大通用樹脂之首。我國從2005年開始成為世界最大的PVC消費國,約占全球總消費量的28%,美國屈居第二位。中國巨大的消費需求帶動亞洲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PVC消費地,其次是北美和歐洲。過去十多年間,我國PVC表觀消費量是逐年遞增的,尤其是2001—2007年,國內PVC表觀需求量增長迅猛,年均遞增10%以上。
PVC的用途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軟制品,主要包括電線電纜、各種用途的膜、人造革、鞋料、玩具、涂層;二是硬制品,主要包括各種型材、板材、管材、硬片、瓶等。近幾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帶動建材市場快速發展。由于PVC建材與金屬建材相比,具有化學性能穩定、質輕、價廉等優點,因而近幾年在我國房地產建材市場占比提升較快,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目前工業民用建筑工程是我國PVC的最主要需求源,2008年用于管材生產的PVC約占38%,門窗型材約占20%。國際市場上,當前北美市場PVC總量的75%用于建筑和房屋應用方面;歐洲市場也主要用于節能門窗、污水系統等建筑市場。
根據中國塑料加工協會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國PVC加工企業共有1097家。我國的PVC產業鏈布局有這樣一個特點:電石法PVC原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寧夏、內蒙古等煤炭資源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業則更多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浙江、遼寧等省市,同時形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塑料交易市場和電子交易市場,如浙江余姚的塑料市場和廣東的塑料交易所等。
4.PVC貿易流通狀況
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我國共進口PVC130.4萬噸,出口75.3萬噸。主要進出口海關有天津、上海、寧波、廣州、九江等。聚氯乙烯在海關統計中有三個稅號:(1)稅號39041000: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未摻其他物質;(2)稅號:39042100,初級形狀未塑化的聚氯乙烯;(3)稅號39042200,初級形狀已塑化的聚氯乙烯。按照海關所列的三個稅號,相關企業約有近千家。從進口企業名單分析,其中很大部分是下游加工企業,有些企業是屬于來料加工產品出口。
全國90%以上的聚氯乙烯樹脂進口集中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從海關資料看,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前五位均為東部沿海省市。2007年初級形狀的聚氯乙烯進口消費省市有19個,主要進口流向為廣東、上海、福建、江蘇和山東地區,五個地區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74.64%、9.26%、6.04%、5.82%和1.72%,合計占97.48%。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為主要的進口地。
隨著我國聚氯乙烯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2003年我國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臺灣地區的PVC征收反傾銷稅,我國PVC進口量逐年減少,出口逐年增多。2003年我國PVC進口達到220.6萬噸的峰值,而出口僅為2.5萬噸。2007年我國共出口聚氯乙烯75.3萬噸,比2006年增長了50.8%;進口130.4萬噸,同比減少10.2%。但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PVC進出口量均出現下降,分別為80萬噸和60萬噸。雖然我國聚氯乙烯出口絕對數量仍然少于進口,但與之前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的情況相比,我國聚氯乙烯行業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飛躍,出口增速也居五大合成樹脂之首。
我國聚氯乙烯出口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進口則以加工貿易為主。2007年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聚氯乙烯48.9萬噸,同比增長35.5%,占全部出口數量的65%;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發生的出口量也有一定增長,達24.3萬噸,同比增長84%;此外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以及邊境小額貿易均有大幅增長,增幅在500%以上。
我國PVC出口市場相對分散,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共向全世界11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聚氯乙烯,其中印度和俄羅斯是最主要的兩個出口國家。2007年我國共向印度出口PVC25.6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16.6%,出口量占PVC全部出口量的34%;向俄羅斯出口10.6萬噸,增長185%,出口量占全部出口量的14%。
PVC后市展望
一、PVC上游電石、原油、VCM價格走勢分析
乙烯法PVC生產成本以乙烯和電力為主,而電石法PVC生產耗電量更大,電力成本為主要成本,所以供電與電價是電石法PVC生產的關鍵所在。
2008年下半年至今,隨著原油價格的巨幅下跌,國內電石法和乙烯法兩種工藝路線的PVC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一定的差異。由于乙烯法工藝路線與原油關系密切,原料價格下降幅度明顯,使得國內采用乙烯法工藝路線的PVC生產企業仍能保證一定的開工和微利。而電石法PVC的原料——電石在電力、原料等成本高企的壓力下,價格下調空間有限。居高不下的成本壓力加之持續下滑的市場價格,使電石法PVC企業在虧損的狀況下苦苦支撐,許多企業不得不降低開工率甚至停工減少損失。電石價格的高位運行使乙烯法PVC顯現出一定的成本優勢。基本上,乙烯法與電石法對應的成本平衡點大致為原油50美元/桶對應電石3000元/噸。
2008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知,為進一步推進電石、鐵合金和焦化行業結構調整,要求各省市區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文件精神,繼續做好電石、鐵合金和焦化行業結構調整和行業準入管理工作。據中國電石協會統計,2008年我國共淘汰電石落后產能104.8萬噸,至此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期間淘汰200萬噸落后產能的任務,預計2009—2010年各地還將淘汰產能200萬噸。今年春節之后,由于市場供應充足,電石價格下滑200元/噸左右,之后走勢基本穩定。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和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清理優惠電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要求停止執行各地自行出臺的優惠電價政策。近期受內蒙古地區電價優惠政策停止,成本增加影響,華北電石價格小幅上升200元/噸左右,其他地區價格基本不變。此外,由于目前電石企業基本上都處在虧損邊緣,加上國內后期還要陸續淘汰落后產能,預計后市電石價格下調空間不大。
乙烯法PVC成本傳導鏈條為:原油—石腦油—乙烯—氯乙烯—PVC,其中對PVC成本影響最直接的是乙烯和氯乙烯價格的變化。從傳導因素來看,原油是氯乙烯的源頭產品,因此原油價格對PVC宏觀走勢的影響較大。
從基本面看,雖然目前各項經濟指標顯示全球經濟仍在尋底,而國際原油價格或許已在構筑長期底部,這表現在兩方面:其一,上一次宣布原油減產決定后,歐佩克的減產執行力度明顯增強,托市態度堅決。英國油輪追蹤機構石油動向(Oil Movements)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的四周內,歐佩克原油出口量降至2276萬桶/日,較截至2月14日的四周期間水平下降40萬桶/日。歐佩克的有效減產有利于平衡油市的供需結構,也有利于庫存的消化。其二,原油消費大國美國和中國今年以來陸續增加原油戰略庫存,表明中美兩國比較認可目前的原油價位。目前全球經濟仍在惡化之中,國際主流媒體對全球經濟最樂觀的預計也要等到2010年才能復蘇,這將抑制原油需求,加上過多的剩余產能,也將壓制原油價格。受原油價格低位以及PVC下游需求難有根本性好轉影響,從中長期來看,乙烯法PVC原料VCM價格也將以振蕩筑底為主。
2008年至今,由于電價和電石價格相對原油價格更加穩定,因此電石法PVC成本波動不大。2008年7月之后,受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影響,乙烯法PVC和電石法PVC價格快速滑落,2008年9—11月國內電石法PVC企業大面積虧損,企業裝置開工率下降。2008年12月至今年2月下旬,受國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推動,市場對PVC需求預期轉暖,國內PVC價格出現反彈,電石法PVC企業裝置開工率上升,但隨后由于市場需求平淡,低于預期,加之東南亞低價PVC進口貨的沖擊,國內電石法PVC價格再度回落至6000元/噸一線。
二、PVC供需分析
1.PVC產能過剩局面難以改善
從2005年以來國內PVC的產能和表觀消費量來看,國內PVC市場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的格局,據中國氯堿協會統計,今明兩年我國PVC每年的新增產能仍有望超過300萬噸,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國內PVC產能過剩的局面很難改善,將沉重壓制PVC價格的反彈空間,也使得國內PVC企業難有大的利潤空間。這意味著從中期來看,成本將是影響PVC價格走勢的重要因素。
2.經濟低迷導致PVC需求清淡
PVC的需求與全球宏觀經濟走勢緊密相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包括PVC在內的全球商品市場需求萎縮,當年國內PVC需求首次出現負增長,表觀需求也首次下降了11%。IMF在今年1月份的月報中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將下降至0.5%,這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增長率。而中國目前也正在采取經濟刺激措施,努力爭取完成經濟增長“保8”的目標,但從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來看,PVC需求很難樂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表現低迷。
由于PVC最終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建材市場,因此PVC的需求也與這些市場的狀況密切相關。根據國家發改委及國家統計局的調查,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2%,降幅比1月擴大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8%,降幅比1月擴大0.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3月份以來,盡管國內部分城市商品房銷售有所轉暖,但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還很難轉勢,因為國內龐大的商品房庫存尚需要1—2年時間消化。由于新屋開工面積難以樂觀,房地產、建材市場的PVC需求難有大的起色。
3.國際貿易摩擦不利PVC出口
2005年至今,我國PVC市場每年約有10%—20%的產品涉及到進出口貿易,國內PVC產能擴張以來,國際貿易摩擦增加,我國PVC出口企業遭遇反傾銷制裁,印度等國先后對我國出口的PVC征收高額進口關稅。近期印度又宣布全面禁止進口中國玩具,這也打擊了PVC下游產品的出口。此外,我國2003年開始對進口自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PVC征收反傾銷關稅,實施期限為自當年9月29日起的五年,2008年9月29日起商務部對此進行期終復審調查,研究是否繼續實施反傾銷措施,該調查將進行一年,在這一年期限內將延續之前的反傾銷關稅政策,該調查的結果也將對我國PVC市場形成重大影響。
- 上一篇:拜耳公司將在印度新建聚氨酯原料工廠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