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供應聚合級丙烯
1.產品簡介
聚合級丙烯大多配套用于本公司下游化工及聚烯烴裝置作原料,部分外銷。聚合級丙烯是由石油烴通過蒸汽熱裂解與深冷分離制得。目前生產聚合級丙烯的工藝裝置共有二套,分別是采用美國Lummus專利技術于1990年建成投產的30萬噸/年乙烯裝置及采用美國SW專利技術于2002年建成投產的40萬噸/年乙烯裝置。2套乙烯裝置聚合級丙烯的生產能力為35萬噸/年,為下游配套裝置提供優質原料。
2.工藝路線及產品性能指標
2.1工藝路線
石油烴通過蒸汽熱裂解后,裂解氣經分餾、壓縮、氣體凈化及深冷分離獲得聚合級丙烯。
2.2產品性能指標
聚合級丙烯為無色、易燃、易爆氣體,化學性質活潑,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2.0-11.1v%,閃點-108℃,自燃點455℃,密度略高于空氣,易擴散,臨界溫度為91.4℃,臨界壓力為4600kPa,純度為99.6%。
3.產品用途及應用說明(僅供參考)
聚合級丙烯主要用于生產聚丙烯,同時還可用作基本既有合成原料。
4.產品包裝及標識
包裝和貯存:本產品散裝,貯存于球罐內。
5.產品執行標準及分析方法簡述
5.1聚合級丙烯執行企業標準(Q/SH SH.01.11-2000)
|
項 目 |
質 量 指 標 |
|
丙烯含量,%(v/v) ≥ |
99.6 |
|
烷烴, %(v/v) ≤ |
0.4 |
|
乙烯,mL/m3 ≤ |
30 |
|
乙炔,mL/m3 ≤ |
1 |
|
丙炔+丙二烯,mL/m3 ≤ |
5 |
|
氧,mL/m3 ≤ |
1 |
|
一氧化碳,mL/m3 ≤ |
1 |
|
二氧化碳,mL/m3 ≤ |
5 |
|
丁烯,mL/m3 ≤ |
1 |
|
丁二烯,mL/m3 ≤ |
1 |
|
硫,mg/kg ≤ |
1 |
|
水,mL/m3 ≤ |
6 |
|
氫,mL/m3 ≤ |
15 |
|
甲醇,mg/kg ≤ |
1 |
5.2分析方法簡述
5.2.1丙烯含量、烷烴、乙烯、丙炔+丙二烯、丁烯、丁二烯:均按GB/T3392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將試樣和標樣分別注入色譜儀,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使各組分得到分離。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進行檢測,參照標樣中各待測組分的含量與峰面積的比例,用外標法計算丙烯中烴類雜質的含量(mL/m3)。
5.2.2乙炔:按GB/T 3395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將試樣和標樣分別注入色譜儀,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使待測組分得到分離。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進行檢測,參照標樣中各待測組分的含量與峰面積的比例,用外標法計算試樣中乙炔的含量(mL/m3)。
5.2.3氧:按GB/T 3396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本方法采用銀(Ag)-鉛(Pb)堿性原電池測定聚合級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當乙、丙烯以規定的流速通過銀(Ag)-鉛(Pb)堿性原電池時,其中的微量氧能在銀陰極上從外電路取得電子后成為氫氧根離子,同時鉛陽極被氫氧化鉀溶液所腐蝕,生成鉛酸氫鉀,能向外電路輸出電子,接通外電路,便有電流通過。電流的大小隨氧含量而孌化。一定的氧含量對應著一定的電流,故測定原電池電路中的電流,即可知氣樣中的氧含量。
5.2.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按GB/T 3394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將試樣和標樣分別注入色譜儀,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使待測組分得到分離,并進入催化加氫柱,使CO、CO2轉化成甲烷后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進行檢測,參照標樣中各待測組分的含量與峰面積的比例,用外標法計算試樣中CO、CO2的含量(mL/m3)。
5.2.5硫:按GB/T 11141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試樣與氧氣混合裂解氧化,硫轉化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三碘離子反應,用產生三碘離子所消耗的總電量來確定二氧化硫的量,從而算出試樣中總硫含量。
5.2.6水:按國家標準(GB 7716)中附錄A方法進行測定
被測氣體通過測量元件時,氣體中的水分被氧化鋁層吸收,使電容量發生變化,以此測出水分含量。
5.2.7氫:按GB/T 3393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將試樣和標樣分別注入色譜儀,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使待測組分得到分離。用熱導檢測器進行檢測,參照標樣中各待測組分的含量與峰面積的比例,用外標法計算試樣中氫的含量(mL/m3)。
5.2.8甲醇:按GB/T 12701方法進行測定
方法概要:將氣態試樣或經水吸收富集所得吸收液注入色譜儀,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使待測組分得到分離。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進行檢測,參照氣態或液態標樣中甲醇的含量與峰面積的比例,用外標法計算出試樣中甲醇的含量(mg/kg)。
6.安全、貯存、運輸須知及應急處理
6.1毒性介紹:屬低毒類
6.1.1 急性毒性LC(致死濃度)>8.6g/ m3 4小時(大鼠吸入)
6.1.2 高濃度時因缺氧而窒息,接觸液體可以引起凍傷。
6.1.3 急性健康影響:中毒癥狀主要為頭昏、乏力、直至意識喪失;皮膚、眼接觸液體可以引起凍傷。
6.1.4 丙烯對人體侵入途徑:以呼吸道吸入為主
6.1.5 工作場所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最高容許濃度)未制定標準;
美國:TLV-TWA(時間加權平均濃度),ACGIH:單純窒息性氣體。
6.1.6預防方法:工作場所要求空氣流通,便于丙烯氣體擴散稀釋。液態丙烯鋼瓶應定期檢查,以防發生事故。
6.2 安全操作要求
6.2.1操作人員要穿規定防護服、鞋和手套。
6.2.2工作環境,嚴禁明火、金屬碰撞,嚴禁穿釘鞋,要使用防爆工具。
6.2.3槽車灌裝時先要接好靜電接地線。檢查“三證”是否齊全。
6.2.4開、關閥門要緩穩操作,嚴格控制流速。
6.2.5產品管道輸送時,首先系統要吹掃,氮氣置換,O2含量分析合格(O2<0.5%)后才可輸送。
6.2.6槽車容器要專用設備,灌裝時要密閉進行,嚴禁超壓和超裝,容積≯95%、重量≯行駛證限量。
6.2.7經常檢查氮封壓力,物料應在氮封下儲存。
6.2.8禁止撞擊和震蕩,要輕裝、輕卸。
6.3 運輸須知
6.3.1運輸時要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危險品運輸的規定,須有“危險品準運證”、“危險品車輛駕駛證”和“危險品押運證”,即“三證”。
6.3.2運輸途中不準在明火地點或人多地段停車,停車時要有人看管 。發生故障或事故要開到人員少和無明火點的安全地方進行處理。
6.3.3槽車運輸時有導靜電拖線。
6.3.4要用專用槽車,夏天要有遮陽措施,防止陽光直射。
6.3.5運輸車輛要備有二只以上二氧化碳滅火機和防爆工具。
6.3.6要按規定路線和規定時間行駛。
6.3.7押運員要隨身攜帶“危險品押運證”。
6.4 儲存須知
6.4.1儲罐儲存要有防火/防爆技術和噴淋措施。
6.4.2倉庫儲存時不能與氧氣、壓縮空氣、氧化劑混存。
6.4.3瓶裝丙烯倉庫儲存要通風,陰涼,倉溫不宜超過30℃
6.4.4遠離熱源、火種,防止陽光直射 。
6.4.5儲存倉庫內的電器照明、風機等要用防爆電氣,符合危險品倉庫規范要求。
6.4.6桶裝堆垛不可過高,應留墻距、頂距、柱距及必要消防通道。
6.4.7現場配有固定消防設施和噴霧狀水裝置,并要有小型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等滅火機。
6.4.8定期巡回檢查。特別在高溫季節要有溫度、壓力、液位等檢查記錄。
6.5 應急處理
6.5.1搶救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穿防毒衣、褲和鞋,戴好防毒面具。
6.5.2泄漏處理:
1) 管道輸出泄漏時,應迅速關閉上、下游閥門,切斷物料來源。
2) 容器泄漏時停止進料,用泵轉移物料,并將存余物料排入火炬系統燒掉。
3) 鋼瓶泄漏,應移出庫房,到安全地帶處理,加強室內通風,盡快擴散。
6.5.3車輛運輸途中發生泄漏時:要停在安全區域,并立即向“119”報警,劃定警戒區,控制火種和無關人員進入,參加搶救人員要穿防靜電服和鞋,(無防靜電服時用水將化纖衣服淋濕),用消防水將漏出的氣體驅散,防止聚集。
6.5.4火災處理:
火災時用霧狀水隔離冷卻,用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滅火機滅火。人要站在上風向。消防車要從上風向進入,并要在安全區域停車。嚴禁進入泄漏區域,防止消防車發動機熱源引燃、爆炸。發生小火時可將火源撲滅;發生大火時,防止燒壞設備,引起更大火災,用冷卻水噴射著火源周圍,不宜將火撲滅,讓容器內的物料燒完為止,防止將火撲滅后,丙烯氣體擴散遇明火引起爆炸。
6.5.5中毒急救:
迅速將病人轉離中毒現場,轉移到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一般可較快清醒。如呼吸、心臟停止跳動,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直至送達醫院搶救治療。
6.5.6環境處理:
槽車、容器泄漏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應戴防毒面具,穿防毒服、戴防護手套,防化安全眼鏡。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可用噴霧狀水稀釋。
6.6廢品處理
根據國家和地方法規的要求處置。到當地環保、消防、勞動部門指定機構處理。
- 上一篇:龍灣政企共譜合成革產業發展新格局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