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鞋業欲與中國鞋企重塑產業鏈
“到中國融資去。”近日,7家意大利鞋企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股權。海外企業“組團”來華融資,以前從未有過。之所以瞄準中國,不僅僅因為中國有其缺乏的資金,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其渴望的巨大市場。業內人士提醒企業,通過股權合作,中國企業不僅要分享被并購企業的品牌、渠道,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其高端技術人才和高水平的設計,將中國鞋打入意大利市場,并為進入歐美等海外高端市場打入基礎,以擺脫中國制鞋業加工貿易的生產模式,提高中國鞋的附加值,扭轉中國鞋業在國際制鞋產業鏈分工的不利地位。
意鞋企北京集體掛牌賣股
3日10,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7家意大利皮鞋制造商股權轉讓項目,股權轉讓比例為1%%到100%%,項目截止時間為2009年12月31日。記者隨后致電該交易所,其工作人員表示,如不是有投資意向的買家,不方便透露具體品牌。目前已有企業來電咨詢,但未有確定意向。“這些意大利皮鞋制造商股權轉讓項目都屬于米蘭產權交易所與北交所的合作項目,項目企業均屬于意大利中高端市場品牌,有關企業名稱、項目意向、融資轉讓比例以及轉讓價格等具體事項,需要有意向的企業和轉讓方進行進一步洽談。”
轉讓公告顯示,7家意大利鞋企中,最早的成立于1910年,最晚的成立于1998年,有三家企業已有90年左右歷史。7家企業主要生產和銷售男士皮鞋以及女士鞋包,年銷售收入在400萬歐元到1700萬歐元之間不等,品牌多數定位于高端市場,銷售網絡除意大利國內市場外,還遍及歐洲及日本、美國等全球市場,都具有一定的國際品牌影響力和較高的設計水平。7家企業的股權結構主要有管理層持股、家族私人控股、股權投資公司控股等形式,經營情況穩定。
意在開拓中國市場
相對于歐美市場的飽和,中國等新興市場成為傳統行業的目標。對于意大利制鞋業來說,更多的是看中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而非僅僅是中國的資金。
“意大利皮鞋制造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加之一直占據著高端市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給其帶來的沖擊很大,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問題,所以希望能夠與中國企業合作。”北京產權交易所的上述上人士表示。
據了解,此前中國企業實施海外并購并不順利,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文化、體制上的差異都造成了很大障礙。但在金融危機面前,不少歐美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并購門檻相對降低,甚至像意大利制鞋企業這樣主動來華尋求合作的,也開始出現。
一位專門從事海外投資咨詢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有不少歐美企業都在向他們咨詢,希望在中國尋求合作機會。皮鞋制造業、銀行業等行業在歐美都處于市場飽和狀態,進入衰退階段,他們更多地看中了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
有事實為證。就是不久前,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聯合意大利制鞋業者協會(ANCI)在北京舉行了2009/2010秋冬季意大利鞋業流行趨勢發布會。這個每年兩次的活動為意大利鞋業出口到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賴世平介紹,10年前,意大利鞋對中國年出口額僅為10萬美元,如今已增至1億美元。盡管絕對值不是很大,但增長速度是喜人的。鑒于中國市場對意大利鞋的接受程度,意方從今年起將著力開拓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市場,如青島、深圳、成都、重慶等。
股權合作指向高端
對于國際品牌,國內鞋企最看中的是成熟的品牌價值。我國鞋業較為成功的海外收購案例當屬奧康收購意大利知名品牌萬利威德(VALLEVERDE)!懊闇蔬@些意大利品牌的,相信依然會以具有實力的大型鞋企為主。”廣東東莞一家民營鞋企的負責人認為。
對于制鞋業來說,成熟的品牌固然重要,但其設計人才和設計水平處于高端,才是保證品牌價值的根本所在!爸袊髽I在實施海外并購時,更應該重視其品牌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及其擁有的設計水平!币晃恍瑯I資深人士表示,“這些意大利鞋企的品牌、銷售體系以及設計水平是中國企業所缺少的,中國企業不僅要分享其品牌、渠道,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其高端設計人才和設計水平,將中國鞋打入意大利市場,并為進入歐美等海外高端市場打下基礎,以擺脫中國制鞋業加工貿易的生產模式,扭轉中國鞋業在國際制鞋產業鏈分工的不利地位!
據悉,意大利中小鞋企的生產大多在其本土,盡管保證了品牌和設計的高水平,產品具有高含金量,但成本非常高,這也是國內買家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 上一篇: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助廣東鞋出口逆勢增長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