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工業振興規劃為中國皮革業吃下“定心丸”
前景
從去年以來,中國皮革業受困全球金融危機表現低迷。對于中國皮革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筆者從眾多資深人士那里得到的幾乎是相同的答案:從近些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和規劃層面上看,皮革產業是不受國家重視的,也就更別提產業支持了,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由于近些年中國經濟已基本上完成“量”的積累,同時正在逐步向“質”的方面調整和邁進,而制革業因為污染的緣故,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最終在社會上被指責為可持續發展的害群之馬或是成為替罪羊。這個“毒瘤”現在一直困擾著皮革產業做大做強,再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人們對皮革產業的發展大多持悲觀態度。
國家提出對輕工業實施振興規則戰略
正在大家對皮革業的未來發展憂心忡忡的時候,行業似乎又柳暗花明。2009年2月10日,據權威消息報道稱:國務院擬對食品、家電、造紙、塑料、皮革、五金、電池、照明電器、洗滌、輕工裝備等行業采取各類振興措施,惠及輕工業的振興規劃將在3月份出臺。輕工業振興規劃提出,未來三年將以食品、家電、造紙、塑料、皮革、五金、電池、照明電器、洗滌、輕工裝備等行業為振興重點,而產業振興的目標是,到2010年,使輕工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明顯成效。據權威人士透露,規劃將繼續提高家電、家具、皮革、五金等輕工6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恢復到2007年7月1日前的水平。并暫時適度提高發酵產品、紙張等出口退稅率,對自主品牌出口的企業給予出口退稅、所得稅等政策上的優惠。
國家在危難時刻向皮革業拋出“橄欖枝”,使行業大受鼓舞,企業似乎對未來的前景又有了幾分信心。下面,我們有必要結合以前行業發展和政策來探討政府此舉是否為皮革行業吃下了一枚“定心丸”。
為了遏制皮革出口過快增長,國家首先自2006年9月起取消或降低部分皮革產品出口退稅,并將皮革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出口目錄,又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消了所有皮革產品的出口退稅。一系列調控政策實施以來,中國皮革出口明顯下降。據海關統計,2008年前10個月,中國共出口皮革2.8萬噸,價值3.6億美元,較2007年同期分別下降70.6%和64.5%。據分析,皮革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出口規模逐季回落,10月單月出口量低于第三季度月均水平。自2007年7月1日全面取消出口退稅以來,中國皮革出口呈明顯的逐季回落態勢。其中,2008年前三個季度的月均出口量依次為4,521萬噸、2,589萬噸和1,726萬噸,分別下降52.7%、78.1%和79.7%,降幅逐季擴大。至10月份出口1,719噸,比2007年同期和第三季度月均出口量分別下降73%和0.4%,單月出口量已連續第5個月低于2,000噸。
二、占主導地位的一般貿易由增轉降,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大幅回落。2008年前10個月,中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皮革1.8萬噸,由2007年同期的增長2.6%逆轉為下降38.9%,占同期中國皮革出口總量的62.4%,超過加工貿易占據主導地位。同時,隨著禁止生皮和皮革加工貿易政策累加效應的釋放,中國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皮革1萬噸,驟降85%,降幅擴大39.5個百分點,占同期中國皮革出口總量的35%,比重大幅回落33.6個百分點。
三、對最大出口市場香港降幅明顯。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的皮革出口市場。2008年前10個月,內地對香港出口皮革0.9萬噸,下降84.6%,降幅列各主要出口市場之首,占同期皮革出口總量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60.9%下滑至31.9%。此外,中國對歐盟出口0.8萬噸,下降31.6%;對韓國出口0.4萬噸,下降53%;降幅分別擴大9.6個百分點和24.9個百分點。
四、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降幅顯著,私營企業數量出現縮減。2008年前10個月,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皮革1.5萬噸,下降74.7%,占同期中國皮革出口總量的54.6%。同時,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差,中國有皮革出口實績的私營企業數量由2007年同期的357家減少至295家,下降17.4%,合計出口量為0.7萬噸,下降63.4%,占同期中國皮革出口總量的26%。
五、產品出口平均價格大幅上漲,出口產品結構有所優化。2008年前10個月,中國皮革出口平均價格大幅上漲,出口價格指數達到143.3(2007年同期為100)。同時,出口產品結構明顯改善,其中,出口成品革2.1萬噸,下降68.7%,占同期中國出口總量的75.8%,比重提升4.6個百分點;出口半成品革0.7萬噸,下降75.3%。
在2008年第四季度,受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中國出口增速放緩,在過去9個月中,有8個月的出口增速是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企業利潤大幅減少。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企業,吸納勞動力多、就業面廣,但抗風險能力較弱,經營面臨較大壓力。隨后,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從2008年12月1日起皮革機械、制鞋機械出口退稅調整到14%,鞋類及箱包出口退稅上調到13%。
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同時根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宏觀調控政策在中國皮革產業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國內皮革加工產業鏈正逐步向下游延伸。2008年前10個月,中國以深加工結轉方式轉出皮革12.6萬噸,由2007年同期的下降25.9%逆轉為快速增長27.1%,其中,第三季度深加工結轉月均轉出量為4.4萬噸,比2008年上半年和2007年全年月均分別增長31.5%和37.7%。二是深加工產品比重上升。在皮革總體出口數量下降的同時,產品出口平均價格明顯上漲,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成品革比重明顯上升。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國家產業政策是行業發展的主導因素,雖然中國皮革產業歷經多年的產業政策調整之痛,但是從國家經濟整體宏觀調控的層面上來看,皮革行業仍然在發展壯大,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講,國家近期出臺的產業政策的確是給皮革業吃了一枚“定心丸”。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外引人矚目,皮革產業是輕工產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即將通過的振興規劃除了我們可期待的產業鏈下游發展、深加工比重上升等還有什么亮點?該政策能否真正成為推動行業調整進步的助推器,為輕工業和人們生活不斷提升做貢獻,我們愿意和業內人士共同見證!
- 上一篇:石獅面料力爭成為“精神領袖”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