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營銷 鞋服企業掀起設計外包潮
營銷和設計,為服裝這一傳統行業注入無限活力。有著千億元產值的泉州紡織服裝業,吸引了大量設計人才前來掘金。近來,多家服裝專業開發團隊選擇扎根中國休閑名城——石獅,通過“委托開發——放單生產——協商銷售”的新模式,掀起服裝設計外包熱潮。
●服裝開發團隊扎堆
最近,身為服裝設計師和公司老總的余敏特忙。首先,設計團隊剛剛成立兩個多月,萬事開頭難;第二,剛開發出新的運動休閑款式,正與幾家知名企業進行看樣洽談。
與余敏和他的海格服裝設計公司相似,目前在泉州石獅,外來服裝開發團隊數量迅速增加。余敏說:“這些團隊的經營者來自浙江、山東等地,開發的服裝包括各種男裝、女裝、運動服飾等。”
多年的服裝營銷經歷讓張空軍與這些開發公司的人員比較熟悉。他說:“有的是先前已在石獅開服裝廠搞經營,近一兩年來專門做開發。有的是在服裝公司做首席設計師或者設計總監,現開起個人工作室或者開發公司。”
記者了解到,受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與往年大刀闊斧拓展市場不同,今年多數泉州服裝企業開始選擇穩健發展路線。
泉州紡織服裝上千億元產值,讓設計開發團隊看到了服裝設計的潛力。品牌策劃人劉建良說:“決定服裝企業市場操作成敗的有二個關鍵點,一是設計,二是營銷。只有設計的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營銷才好‘吆喝’,才能通過品牌的推廣、通路渠道建設、廣告宣傳等措施,把產品推向市場,并獲得好收成。但如果產品的設計存在問題,不管你的營銷部門怎樣賣力地吆喝,市場都不會買你的賬。”
近兩年來,一批浙江溫州、東陽、義烏等地的服裝設計師、產品開發商看中石獅,紛紛前來開辦服裝開發設計工作室、品牌服飾開發公司,利用本地服裝面料企業多、面料選擇方便等優勢,大力拓展泉州及周邊地區的品牌服裝企業設計開發市場。
●第三方設計力量
“現在,泉州的鞋服公司很多都與專業設計開發公司合作,特別是運動類品牌。”余敏介紹,“安踏、鴻星爾克、金萊克等企業都與廣東等地的開發公司合作。”
據了解,成熟的服裝開發團隊每年都開發出上千個款式。
馬萊特去年也和服裝設計公司合作,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天扶介紹:“公司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請人做設計,主要還是依靠公司的設計團隊,外包的是一些方向性的設計。”
設計外包不失為保證自身品牌成長的有效手段。李天扶說,設計外包并不等于沒有自己的設計風格,而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國際化的資源,與國際化的品牌在國際化的舞臺上進行國際化的競爭。
余敏也說:“企業內部的研發部門可能會受到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在產品研發上容易被誤導。”
據了解,服裝設計開發公司是第三方設計團隊,開發各種服裝樣衣,設計迎合國際潮流的新款式,樣品獲得合作企業的認可后,可加貼品牌標識,交由合作企業組織生產,或直接放單給服裝加工廠生產,最后由合作雙方協商制定產品價格,并由開發公司或合作企業銷售產品,合作雙方和加工廠各取得相應的利潤。
一個項目的設計費有多少?對于記者提出的極為敏感的問題,設計師們的回答大多是避重就輕。一位“中國十佳”設計師說,服裝設計領域的收費標準差異很大。有的剛畢業的學生開始做設計時,價格很低,幾萬元就可以做一季的貨,有點名氣的設計師起步價就是幾十萬元,差距很大。“將來這個市場劃分會很細,高、中、低端的都有,有的就是專為剛起步的中小企業服務的。”他說。
“我們與開發公司合作的款式,基本上都是秋、冬季服裝。”李天扶說,“去年與開發公司合作了五六十款服裝,花了幾十萬元的費用。”
他介紹,服企與開發公司合作的費用是浮動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看是否開發專供款式,其二是看雙方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他說:“如果不是專供款式,就可能和別的企業產品出現同質化的問題,價格當然就不會高;如果是服裝企業主導開發,開發公司負責概念性的執行,合作的費用也相對低些。”
“一般我們為企業做一季的設計收費約幾十萬元,視品牌操作的難易程度不同而定。一般按照單個款式計,每款幾千元,每季按照100款來計算就是幾十萬元。”一位開發公司的老總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剛起步的市場
“我們有豐富的資源,我們有13億人口,有很多的機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海燕說,這是本土設計公司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所在。
一家在廣州接觸大量品牌設計開發公司的企業的負責人認為,中國設計公司有自己的特點:設計公司以專業化的服務,為企業賺取更多的價值。他說:“這首先要求有一個良好的班子;其次,設計理念與設計成果要能夠市場化,設計師對市場要有敏銳的感覺.能夠準確把握市場動作,準確預測市場流行;再次,有品牌整合能力,為客戶提供超值的服務,在品牌化的趨勢下,把握品牌的線路,賺取品牌的附加值。”
余敏說:“目前泉州服裝對開發公司的需求還是很強勁的,但這是基于中國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管理跟不上品牌建設、未來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企業肯定是要淘汰一批,能存活下來的企業,管理和資金方面一定會做得比較好。”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輕工系主任蔡炳水介紹,以設計公司的整體形態,將品牌設計、包裝、推廣進行打包服務,為泉州服裝企業的品牌建設提供一個系統化的服務計劃,將成為趨勢。他說:“當然,讓老板們完全接受這一理念需要過程,但服裝企業對外包設計的需求熱度很高。科學化的分析、設計團隊的操作、計劃性的宣傳將成為企業走向成熟的標志。”
不過,與意大利、法國等時裝業成熟的國家相比,中國的企業與市場還遠未成熟。蔡炳水認為,目前設計開發團隊開發的產品良莠不齊,這有待于相關部門設置準入門檻。
余敏也認可這一點。他說:“泉州本土的開發公司必然面臨一次洗牌,而且目前大部分本土開發公司的生存狀況并不樂觀。沒有真正資歷和人才的團隊也該淘汰。”|
■相關鏈接
商業化的服裝設計
外包的管理思想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已形成,美國企業家羅斯·佩羅特和其他一些企業家一起被稱為開創現代外包產業的先驅。
在服裝業界,杉杉早幾年就提出“把利潤留給自己”,逐漸嘗試將生產、設計、物流、銷售的某些業務外包出去;美特斯邦威堅持只專注于市場銷售與產品設計,走虛擬化經營線路;而本土服裝品牌七匹狼則在全國四處開花建生活館,著力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服裝零售企業。
業內人士介紹,當前的市場具有高度集成化、高度信息化、高度市場化的特點,不是由誰或者哪個部門、職業來主導服裝行業,以設計師為導向的服裝行業已經過時,現在需要各部門、整個企業通力合作才能保證市場優勢。
美國的GAP、DKNY和意大利的貝納通,這些品牌都擁有自己的設計師,但并不意味著其所有的產品都是由自己的設計師設計的,通常其產品每年的主題和風格由自己的核心設計師團隊來把握,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一些可以合作的設計工作室,共同完成本季產品的設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產品風格和流行元素的多元化,才能使其產品在市場中有極強的適應性。
去年在石獅舉行的海博會就作出了一個重要安排,設立服裝設計師作品展示專區,正式把服裝設計技術產業引入海博會,將商業和設計進一步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