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金融風暴 皮革專業市場各顯神通
專家稱,經濟并未見底,不排除繼續惡化的可能。2009年,金融危機會繼續肆虐全球經濟。皮革行業面臨的是百年不遇的經濟下行壓力,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分得皮革市場一杯羹,主要皮革區域市場“八仙過海”,各亮招數。
浙江海寧皮革市場外銷內銷兩手抓
浙江皮革市場可以說是最早感知到危機的。在訂單減少、出口萎縮的壓力面前,浙江人以其特有的靈活來應對危機。海寧皮革企業從危機之初就實施出口、內銷“兩條腿”戰略,尤其是加快內銷步伐。他們紛紛鋪設內銷網點,以發展的眼光挖掘空間巨大的內銷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單的不足,成為尋求突圍的一劑“良方”。
海寧人深知要想走出“寒冬”,必須要提高競爭力,打造高端市場。浙江大眾皮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服裝革、鞋面革、箱包革等,由于他們在設計方面領先,商品附加值較高,所以企業依然生機勃勃。
另有企業在成本賬上打好了算盤。“首先是做精不做量,其次是按需生產。”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有法介紹說。在生產方式上,海寧皮革城內的商家對應的生產企業今年有較大變化。“往年都是先生產然后統一進市場,但今年絕對是按需生產,絕不把現金變庫存。”
河北辛集主推綠色生態皮革
河北有蠡縣、辛集等等國內重要的制革區,歷史悠久。制革污染一直是制約制革業發展的大難題,也是河北主抓產業。面對當前國內、國際市場嚴峻的環保壓力,辛集市意識到綠色環保是皮革行業發展的生命線。只有切實提高科技含量以及工藝標準,才是制革業健康發展的唯一出路。
辛集組織廣大制革企業遠赴土耳其、意大利、巴西等國學習引進制革設備、制革技術,在全市強力推行綠色環保新工藝。截至目前,該市有東明、佰立特、宏四海、元亨利等四家制革企業獲準佩掛“真皮標志生態皮革”。自此辛集市皮革產品國內市場份額逐年穩步上升。綠色生態也真正成為了辛集皮革涌向市場的通行證。
今年出口形勢的嚴峻使辛集市決定要提升當地皮革產業的整體水平,在皮革城附近再建一座現代化的“中國辛集國際皮革城”,作為該市皮革產品的集中展銷場所。
辛集皮革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金融危機下,辛集皮革受影響很大,由于皮革產品的80%用于出口,去年下半年以來,利潤空間持續下降。為此,辛集市委、市政府多次組織有關人員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廣泛征求企業意見,邀請國內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應對當前風險及應采取的對策。經過調研論證,重新規劃了皮革業發展方向及企業幫扶對策。明確今后突出發展生態皮革、綠色皮革,下大力引進一批高檔服裝、制鞋、皮沙發、汽車座墊等產業鏈項目,實現皮革產品的就地生產、就地轉化、就地升值。
廣東深圳皮革市場展銷會為翹板 抓好內銷
深圳有兩大皮革市場,華南城皮革市場和集銀皮革市場。去年生意冷淡,“現在皮革價格下降了10%以上,今年可能還要下降,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大大減少,大家都來搶這不多的餡餅,生意肯定難做!”一位皮革商家坦言。
中小型皮革廠家今年還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對此,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為企業應對危機"支招":充分利用國家的出口退稅政策;積極轉型升級;抓好內銷;加強管理,降低成本。的確,金融危機正是企業轉型的契機。黃省長指出的抓內銷計策之一。計策之二就是“千方百計走出去”。經濟越是低迷越要“走出去”,今年深圳鼓勵企業通過展會來開拓市場。
除此之外,在福建皮革市場,晉江擴大產業集群來應對危機,泉州探索排污權交易機制,引導企業進行清潔化生產。在東北皮革市場,阜新依靠豐富的原料來源、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加快招商步伐。總之,今年是皮革產業基地最為忙碌的一年,將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關鍵年。
- 上一篇:三八節赴海寧買皮革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