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產業有有五個利好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制鞋企業與全國同行一起,積極參與國際生產貿易的分工合作,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同時,放射自己的建設優勢,為中國在世界上確立“鞋業大國”、“貿易大國”、“消費大國”的地位做出了貢獻。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協會名譽會長徐永說,中國皮革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于世界前列,至今產量占世界總量50%以上。
當前世界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經濟增長明顯減速。作為對歐美市場依賴度比較高的制鞋業,市場壓力在加大和困難在增多。徐永認為,面對金融危機,既要沉著應對挑戰,還要看到危機所帶來的機遇。對此,他提出了五個產業利好:
首先,中央高層領導連續視察皮革鞋業。領導在視察中指出,鞋、服裝都是生活品,不可能沒有市場,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升級是核心,鼓勵企業要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中央出臺了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六條政策措施,增加各級財政,扶植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的規模,支持市場前景好,帶動就業明顯、經濟效益顯著的輕紡項目。繼續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積極擴大出口,鞏固和開設國際市場,努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輕紡工業進一步改造,推動產業升級。而各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保增長、保發展的具體措施。國務院近期又出臺了輕工業振興規劃,更是令業內人士振奮。
第三,各級行業、商會都在為行業呼吁,反映企業訴求,提出意見和建議,爭取行業政策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如皮革服裝、毛皮服裝,出口退稅率就因此上調6個百分點,鞋產品也上調2個百分點。我們還得積極反映上級進口原料和進口關稅等等。
第四,行業的企業家,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提升發展理念,推動產業升級,這是行業順利發展的主體力量,行業的生產出口仍保持平穩。
第五,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中國的皮革行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我們對行業發展充滿信心
對于泉州鞋業,徐永認為,泉州這一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熱土,更是中國制鞋業蓬勃發展的沃土。在這里培育出配套完整、分工明細的運動產業集群,創造了中國民營產業高度生產的皮革奇跡。
- 上一篇:聚氨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煙臺萬華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