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K大賽 看奧康鞋業基層的民主化
奧康集團于上月下旬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PK大賽,站在PK臺上的是來自集團三大制造中心(總部千石制造中心、溫州甌北制造中心、重慶紅火鳥制造中心)的廠長和總經理,而臺下坐著的除了集團高層領導王振滔、徐曉杰、王振權外,還有由各職能部門隨機組成的大眾評審團和三大制造中心的生產員工們。
PK大賽形式簡單,內容豐富。根據“廠長對廠長,總經理對總經理”的原則共分八組,每組由廠長/總經理帶領兩名干將組成。每輪按主題演講、提問辯答、評審表決等三環節構成。獲勝方將獲得奧康大學提供的3~5千元的培訓基金。
充分發揚“PK之道”是本次大賽的重要意義之一,誠如甌北制造中心總經理周盤山在主題演講時提及的:PK,有利于在學習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主管生產系統的集團副總裁徐曉杰認為,通過這場聲勢浩大的工作思路大比拼,既可以讓他們取長補短,又可以在分廠與分廠之間,制造中心與制造中心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態勢共同進步,這也有助于整個生產系統更好地貫徹落實集團“節流開源”的政策。
此次PK大賽,廠長和總經理都有圍繞“節流開源”做文章。重慶紅火鳥制造中心總經理郭勇在主題演講時,運用大量數據,全面闡述他“節流開源”的具體思路:裁斷由直沖改為劃料省0.5元/件;辦公、生產耗材充分利用省0.6元/件;提高工藝,減少30%的退貨,能省40余萬元;工廠廢品處理可回收10余萬元;實行9小時工作制,提高員工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提高20%的工作效率……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意義,PK大賽的背后,還隱藏著中國民營企業的“民主化”進程。“以前我們只知道按小組長或車間主任的指令生產,除此之外,廠長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更別說總經理的工作思路了”,總部千石制造中心的一位生產員工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表示。
作為普普通通的生產員工有沒有必要知道廠長甚至是總經理在想什么做什么?知道與不知道,對于生產車間、對于制造中心、對于集團公司,意義大不大?或者有多大?
“兩會”召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新華網與網民在線交流,國內外媒體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和良好評價。我們注意到,南方日報的視角比較獨特,擇日發表文章,題為《群眾有權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撇開這個標題涵蓋的“政治民主”方面的意義不說,單就“群眾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后的好處就難以說盡。對群眾透明的政府,浪費小、腐敗少、成效多、責任大。同樣,對員工透明的工廠,浪費也會小,腐敗也會少,成效也會多,責任也會大。
無獨有偶,經濟觀察報也于近日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為《讓民主造福中國》,撰寫此文的是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先生。文章指出,黨的十七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和發展民主,把人民民主視作為社會主義的生命。而其所指,既有黨內民主,更有包括民營企業內部基層民主的社會民主。
一場簡單的PK大賽,基層員工坐聽廠長和總經理全年的工作計劃,這是基層民主的一大進步。員工的參與、協商、監督,既能促使廠長/總經理完善工作部署、增強責任意識,也能讓員工明確前進方向,以主人翁的姿態合力共進。
正如集團總裁王振滔在最后的總結發言時指出的:奧康是一個團隊,企業小的時候,可以是十幾個人單打獨斗。但發展到今天,奧康的成長離不開所有奧康人的共同努力。奧康基層的民主化,猶如磁場,正將全廠、全公司凝聚成上下一心完整一體的戰斗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