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裝節展現新趨勢
上月底,本刊報道了瑪萊特、雷馬、銘健等多家泉州服裝品牌,高調亮相香港時裝節,欲借力亞洲最大的時裝展這一“橋頭堡”,尋求合作,進一步拓展市場。近日,記者就此事跟蹤采訪參展企業,進一步了解展會傳出的最新市場趨勢及新銳時尚潮流。
近年來,由于國際服裝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的加劇,特別是全球金融風暴帶來的影響,泉州服裝行業正在積極“走出去”,拓展國際服裝市場。泉州和香港兩地服裝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香港服裝業在設計、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幫助泉州服裝業開拓國際市場。
市場拓展節奏加快
據介紹,這次香港時裝節主辦方除了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流平臺外,還特別邀請三十多個國家的70個買家團,其中七成來自新興市場,包括阿聯酋、俄羅斯等地。眾多內地服裝企業的參展,讓國際買家有了更大的挑選余地,也讓內地企業借助這一平臺走向世界。
參展企業認為,雖然歐洲客戶明顯少見,但淡市中仍有不少機遇,企業可開拓新興市場,如中東、俄羅斯等。他說:“從展會的情況來看,泉州產品的價格和品質受到了中東、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看好。”
一參展企業負責人介紹,早期參加香港時裝節的主要是獲得國外訂單,今年開始,部分企業關注起國內的客戶。他說:“這種轉變,說明企業不單純是期待‘走出去’,更有引進來的意味。企業正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市場。另一方向,國際參展商也越來越看重內地業務,印度等國家也在展會上開館,展示制衣水準。”
快反應之風盛行
與一般的開放式展會的人山人海不同,香港時裝節一大特色是只針對參展商、訂貨商和媒體,不對非專業觀眾開放。在參展人員看來是“沒有出現人員擁擠狀況,從頭到尾一直呈現有條不紊的節奏感”。
參展人員介紹,來到展會現場的基本都是客戶或者準客戶,不對外開放的規則讓專業買手擁有了很輕松愉快的環境,訂貨成功率大大加強。
據了解,近年來,由于國際服裝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的加劇,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外向型經濟明顯的泉州紡織服裝業也受到影響。
“從接觸的客戶來看,小批量、多品種、快變化的將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參展人員認為,“企業要保證認真做好每一個小單,接好每一個小客戶。”
據介紹,本次展會參展企業的產品在質地、做工與設計上,都呈現較高的水平。“大部分企業以國際品牌加工為主,標準要求相對會高端一些。”
閩港優勢再整合
“香港的優勢是設計師、貿易管理、企業管理人才比較多,服裝流行信息反應快,而且與中國的時尚現狀結合得很好。很多香港品牌也想進入內地市場,這與泉州服裝品牌多、銷售渠道廣的優勢剛好可以互補。”一家參展企業負責人說,“我們可以通過香港進行國際化運作,香港品牌也可通過泉州服裝營銷網絡推廣產品。”
福建瑪萊特針織制衣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李天扶認為,企業當務之急是加強設計開發和成本管理,對接國際市場變化,從原來加工出口到產品出口,再到品牌出口。他說:“要從二手單、三手單進步到一手單。”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宏觀經濟問題帶來的困境畢竟都是外因,企業重點要打造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他說:“與歐洲市場對接還要經過一些消化過程,香港這一時尚平臺,其本身就是東西時尚的結合點。”
鼓勵原創新生力量
據介紹,此次展會另一特色是有多場新生設計師發布會。展會主辦方特別安排了香港一群年青設計師及創作精英舉行發布,向國際買家和參展企業展示最新港派時尚創意,并為設計師和服裝企業搭建合作平臺。
參展企業介紹:“很多作品展示時,都會在模特身上有標號,臺下的觀眾主要是專業服裝買手,他們會記下自己需要的貨品號,在發布會后便可以直接與設計師或發布品牌直接訂貨下單。”
在展會上,一些專家也指出服裝企業先要改變思維,要認識到“危”中有 “機”,要不斷調整、不斷創新。“在改變生產、營銷系統,組織快速通路的提升上,原創設計可以讓品牌更好地適應市場瞬息萬變的需求,有效減少庫存的成功辦法。”
■相關鏈接
時尚產業一直是香港地區十分重要的貿易活動,香港也以其轉口樞紐及緊鄰大陸的地理優勢成為全球重要成衣出口地區。
香港時裝節由香港貿發局主辦。今年的香港時裝節是在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舉行的,雖然處于淡市,但規模還是相當具有震撼力,共云集了1600多家參展商,展示成衣、配飾、設計師系列產品及時尚生活用品等。
- 上一篇:退休教師專做“迷你”繡花鞋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