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體操王國成沒落貴族 經費不足人才失輝煌難現
談起世界女子體操的格局,羅馬尼亞女隊永遠是不可忽視的一極。也許,她們的難度不如中國的小花們;也許,她們的藝術性不及更加惹眼的俄羅斯姑娘。她們卻用最穩定的表現換來了無數次輝煌的戰績。從94年到2001年,羅馬尼亞實現了世錦賽上的團體五連冠,甚至從1976年以來,羅馬尼亞女隊在所有大賽中都能站在領獎臺上。
不過,自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包攬了團體、跳馬、自由體操和平衡木四枚金牌后,羅馬尼亞女隊便迅速跌落。如今回頭望去,那年的顛峰更像是一種回光返照。自那以后,連續三年的世錦賽上,羅馬尼亞女隊在金牌方面一無所獲。北京奧運會上,羅隊也是由伊茲巴薩在最后時刻拼得了唯一一枚金牌。是什么讓這個東歐體操王國逐漸衰落呢?
人才流失是羅馬尼亞體操衰敗的重要原因。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很多名將和教練退役或移居海外,換血后的教練班子水平大不如前,直接導致訓練水平的下降。90年代,一批優秀的教練紛紛外流,包括曾培養過科馬內奇的名教頭貝拉。在帶領羅馬尼亞實現女團世錦賽五連冠軍的另一位名教頭貝魯因勒索案下課后,羅馬尼亞體操開始真正走上了下坡路。
因為訓練經費不足,羅馬尼亞體操運動員的薪水很低,尤其是一些還沒有出成績的運動員,有時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就連米洛索維奇這樣的雙料奧運金牌得主也得不到奧運冠軍的待遇,為了生活為日本的雜志拍攝裸照。這在發達國家是難以想象的事情。這種情況在新世紀以來才有所好轉。04年,羅馬尼亞體協明文規定了獲得奧運會金牌的獎金數目以及待遇。不過,練體操的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雅典奧運會的那批女團冠軍成員,都在拿到奧運金牌后陸續退役。
另外,現行的AB分制度也在一定上打擊了羅馬尼亞女子體操的發展。在10分制的體操年代,羅馬尼亞隊所靠的并不是頂尖的難度,她們的“賣點”是穩定性。在這個難度不封頂的年代,中國和美國這樣擁有絕對難度國家的優勢顯露無疑,羅馬尼亞體操女隊的衰落也在情理之中。越來越多的女孩意識到她們沒有出路,開始放棄了這項職業。
在北京奧運會體操賽場上,羅馬尼亞女隊在團體比賽中,根本不存在奪金的希望,她們與“難姐難妹”俄羅斯一起眼看著中美的顛峰對決卻無能為力,只能爭奪一枚銅牌。奧運會結束后,包括隊長尼斯托爾等隊員因為傷病或各自的原因紛紛選擇退役,羅馬尼亞體操王朝的復興,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 上一篇:雷軍賭輸寶馬車 折射網游人才激戰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