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雙星集團啟動“家庭消費式”管理模式
位于青島城陽區的雙星鞋業工業園,一條條高檔鞋生產線上,職工正有序地忙碌著。雙星鞋業一位負責人介紹說:“雖然國內鞋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可是我們雙星鞋業訂單不但沒減少,而且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海江公司的出口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3月以后!
談到訂單不減反增原因,雙星海江公司總經理沈志海總結說:“雙星集團總裁汪海制定的進軍高端市場、創新抓質量、提升競爭力等一系列決策,使我們有能力從外資企業手中接訂單,才使得雙星鞋業出口形勢看好!
早在一年前,汪海要求把接單國外大型鞋業經銷商Keds鞋的生產,作為進軍頂級硫化鞋這一高端市場的契機。這對習慣生產中檔出口鞋的雙星海江公司是很大挑戰。經過努力攻關,該公司以過硬的質量、低于對手的接單價,從外資企業的手中拿到了Keds鞋的出口訂單。雙星海江公司提出“只要客戶能夠想到,我們海江就要做到”,2008年完成2641個出口訂單,品種變化之多,復雜程度之大,是難以想象的。韓國人需要32次套版印刷的中底圖案,雙星海江通過創新以后僅需26次,效果還比韓國人干得好,韓國人稱 “神奇的雙星”。雙星海江公司盡管同樣處在危機大環境下,仍然迎來了這幾年最好的出口形勢。
雙星集團在進軍輪胎、機械等產業后,并沒有減少對制鞋老本行的投入。雙星鞋業首開先河,生產出了國內第一雙納米鞋,設計并推出了登山鞋、絕緣鞋等特色鞋以及專業籃球鞋、專業排球鞋等各類體育專業鞋。由于雙星是世界上惟一擁有六大鞋類(硫化鞋、冷粘鞋、皮鞋、注射鞋、布鞋、專業鞋)、生產規模最大的制鞋企業,包括美國最大鞋類經銷商在內的國際客商紛紛選擇雙星加工產品,甚至將其作為“核心工廠”。
雙星鞋之所以能在金融風暴中接單,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生產成本反而下降,這得益于獨特的節約降耗措施。汪海把“農村責任田”的方法移植到工廠,將機臺等設備和生產線承包、租賃或者賣給員工,使工作崗位變成每位員工的“責任田”,并運用“廠幣管理”,獨創了“家庭消費式”管理模式,生產線上每一道工序都成為一個獨立核算單位和質量管理單位,激發了員工當家做主的積極性。種好“責任田”,也增強了產品競爭力。
雙星同樣注重國內市場營銷,建起了面向城市和農村不同消費層面,龐大的經營網絡,提高了雙星鞋高、中、低檔次產品的市場覆蓋面。在不丟低端市場的基礎上,雙星將循序漸進發展中、高檔市場,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把雙星打造成青年和中年消費群體喜歡的運動休閑品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