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口岸08年鞋類出口同比下降1.1%
海關統計顯示,廣東口岸08年出口鞋31.5億雙,同比下降1.1%,對美國、香港地區出口下降,對歐盟出口保持增長。
海關總署網站2月6日消息,海關統計顯示,2008年廣東口岸出口鞋31.5億雙,比2007年(下同)下降1.1%,價值109.3億美元,增長18.5%。出口平均價格3.5美元/雙,上漲19.7%。其出口的主要特點有:
一、12月單月出口繼續小幅回升,出口均價創年度單月最高。2008年12月,廣東口岸鞋出口2.5億雙,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6%,延續了上月小幅回升的走勢;出口均價為4.6美元/雙,創年度單月出口價格的最高點。
二、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占近6成,加工貿易出口小幅下降。2008年,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鞋18億雙,增長5.2%,占同期廣東口岸鞋出口總量的57.1%;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0.8億雙,下降9.7%,占34.3%。
三、私營企業出口保持增長,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下降。2008年,廣東口岸私營企業出口鞋14.2億雙,增長6.3%,占同期廣東口岸鞋出口總量的45.1%。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分別出口11.4億雙和4.3億雙,分別下降0.5%和10%,分別占36.3%和13.6%。
四、對美國、香港地區出口下降,對歐盟出口保持增長。2008年,廣東口岸對美國出口鞋10.4億雙,下降4.7%,占同期廣東口岸鞋出口總量的33.1%;對歐盟出口3.9億雙,增長28%,占廣東口岸鞋出口總量的12.3%;對香港地區出口2.7億雙,下降70.2%,占8.6%。
鞋是廣東的傳統出口商品,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變動和新《勞動法》實施等原因,導致生產成本有所提高,加上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主要出口市場的貿易技術壁壘等多重壓力,廣東口岸全年鞋出口有所下降,出口價格明顯提高;同時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外部需求減弱進一步加劇了鞋企出口的壓力,特別是一些處于產業低端的中小鞋企生存困難。但鞋類商品屬于基本生活消費品,產品的需求彈性剛性相對較強,由于經濟危機造成的消費需求萎縮相對有限,加上近期國家將鞋類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有利于制鞋業度過“寒冬”。
為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鼓勵和引導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努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二是加快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積極推動企業建立先進高效的營銷模式;三是完善產業鏈,鼓勵中小型鞋企主動服務于品牌企業,形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四是靈活、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有關規則,組織和支持鞋類企業積極應對各類貿易爭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