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靠扔鞋判斷路成硬傷
盡管央視開年大戲《走西口》博到了不低的收視率,但從開播起就爭議不斷。近日又有網友發帖稱該劇的編導缺乏對“走西口”史實的了解,犯了六大常識性錯誤。針對這六個問題,記者致電該劇的責編董先生求證,對方稱其中有的問題的確是因為播出倉促而沒有審到的硬傷,有的是需要再考證的,另有一些則是網友太過挑剔,他解釋道,“影視劇創作中向來都遵循‘大事不拘、小事不虛’的原則,我們的編劇在創作時還是會考慮更多的藝術性和可看性,畢竟不是拍紀錄片。”

走西口劇照
承認因播出倉促出硬傷
盡管《走西口》編劇俞智先是遼寧大學歷史學的教授,但在劇本中仍出現了一些歷史時間的錯誤。網友提到“袁世凱復辟稱帝是在1915年12月13日,當時包頭是一個鎮。袁世凱復辟前,田青受到包頭縣長的誣陷而入獄,顯然是與史實不符的。包頭鎮怎么會有縣長了呢?包頭成為縣已經是十幾年后的事了。”
問及這一細節出入,董先生回應說這一事實他們在審查時會再進行考證。而關于“他就是你的家父啊!”這樣非常明顯的稱呼錯誤,董先生在確認后承認此處用錯了詞,“家父是自稱,不該用在對方的身上,這個稱呼的確是用錯了。”他表示,央視影視部的電視劇都要經過多次審查才會播出,但即便是審查多次也難免會有小失誤,更何況此次播出是臨時頂替了另一部(指《人間正道是滄桑》),時間太倉促所以出錯更明顯一些。“31日晚上開會定下來,2日就播出了,特別急。”
部分問題因網友太挑剔
對于網友提出的另外一些問題,董先生卻并不認同。網友認為,“《走西口》劇中描寫田青等人走西口走到一岔路口,一條通沙虎口,另一條通張家口,只能靠扔鞋判斷走哪條路”并不符合事實,因為“走西口的人不必要在東口和西口之間做選擇,祁縣的祖祖輩輩人都知道直奔沙虎口就能到口外”。
針對這一點,董先生回應說,這就是網友太挑剔了,編劇在創作時也許并非不知道,但為了情節需要,給兩個沒出過遠門的年輕人設計扔鞋的場景非常好玩,“我們拍的畢竟不是紀錄片”,他補充說,“嚴格來說,走西口這段歷史其實從明末清初就開始了,有400年的歷史,但我們只表現了其中一個時期,也是為了避開清朝的‘辮子戲’,我們的創作就是遵循‘大事不拘、小事不虛’的原則,在大歷史背景沒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另外,網友提出的司法常識、方言常識等問題也都屬于這種情況。
內部糾錯常參考網友意見
問及電視劇中出了問題后央視會如何進行處理,董先生表示,如果的確是劇中出現的硬傷,比如錯別字、常識錯誤等,都會在內部進行糾正并通報,包括電視節目也是一樣。
最后,董先生對網友給電視劇提意見表示肯定:“我們平時也會上網看看,借鑒一些網民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上一篇:景氣寒冬催火了修鞋業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