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對俄皮革產品出口持續增長
近年來中俄雙邊貿易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中俄雙邊貿易結構是否趨向互補,兩國確定的到2010年將貿易額提高到600億至800億美元目標的實現,專家有何政策建議,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
記者:請您談談近年來中俄雙邊貿易的發展態勢。
隆國強:中俄貿易總量從2000年開始穩步擴張。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俄雙邊貿易的發展明顯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至1999年為第一階段,在此期間,雙邊貿易的發展很不穩定,波動十分劇烈。中俄雙邊貿易額始終徘徊在50億至70億美元之間。
從2000年至今,為中俄雙邊貿易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中國對俄進出口雙雙穩步快速增長,至2004年進出口總額已突破200億美元,5年中環比平均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三十,比同期中國外貿總額的環比平均增長率高出近4個百分點。
記者:請您從中俄雙邊貿易結構上,闡述兩國經濟的互補性。
隆國強:中俄雙邊貿易結構表明兩國經濟具有互補性。從2004年的統計數字看,輕紡產品是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最主要產品,毛皮及其制品、皮革制品及旅行箱包、服裝、紡織品、鞋類等產品占中國對俄出口額的比重合計達到百分之五十八。同時,機械電子類產品在中國對俄出口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進口方面,礦物燃料(主要是石油及其制品)是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04年占比高達百分之三十五。接下來,木材、木漿和紙分列中國自俄進口額的第2和第7位,合計占比百分之十五。鋼鐵、化肥、魚類這3類產品的地位也很突出。
來自中國的電腦在俄羅斯市場上也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據俄海關統計,2004年俄進口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HS8471)的百分之四十都來自中國。
綜合來看,目前中國對俄出口以輕工紡織產品為主,機械電子產品也占有較大比重,從俄羅斯的進口則集中在資源類產品上,顯示兩國的經濟結構存在很強的互補性。
在過去10年里,中國對俄羅斯的進口結構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主要表現為礦物燃料、木材、魚類的進口比重上升,鋼鐵、化肥、鋁、機械器具的進口比重下降,不過,俄羅斯對華出口并沒有改變以資源類產品為主體的局面。石油及其產品的進口比重由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五,無疑是10年間中國對俄進口結構最顯著的變化。
記者:中俄兩國確定的到2010年將貿易額提高到600億至800億美元目標的實現,您有何政策建議?
隆國強:俄中經貿合作現在正處于相當高的水平。兩國貿易額增長迅速,2005年超過290億美元。按照目前增長速度,兩國確定的到2010年將貿易額提高到600億至800億美元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中俄雙邊貿易自2000年以來持續擴張,中國對俄出口結構明顯升級,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出口比重不斷提高,進口則始終以石油、木材等資源類產品為主。未來進一步擴大對俄貿易,出口方面須注重品牌建設,提升產品檔次,同時要促進輕紡產品貿易的規范化,努力進入俄主流銷售渠道;進口方面則應樹立雙贏觀念,鼓勵我國森工企業赴俄開展木材深加工。
首先,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建設。目前我對俄出口形勢良好,消費類電子產品比重不斷提高,傳統輕紡產品也在繼續增長,但缺乏自有品牌依然是中國產品進入俄中高檔市場的最大阻力。隨著俄經濟恢復,市場逐步成熟,對低檔產品的需求正在逐步萎縮。只有大力加強自有品牌建設,努力提升產品的市場形象,才能保證我對俄出口的持續快速增長。
其次,擴大中俄林業合作,一定要有雙贏的觀念。為保護森林資源,保證出口可持續增長,俄政府已對木材出口征收關稅和消費稅。應本著雙贏的原則,積極促進我森工企業對俄投資,在俄境內開展木材加工活動,提高俄出口木材的附加值,并為當地創造就業和稅收。
第三,應積極促進對俄輕紡產品貿易的規范化。從長遠看會增強這類產品對俄貿易的可預見性,有利于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
- 上一篇:環保部發布制革 合成革工業清潔生產標準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