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 鞋企需創新
近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溫州的制鞋業占溫州全市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一些大型鞋企憑借自主研發的高附加值產品在困難的環境中保持了出口的繼續增長。一家制鞋公司生產的一款納米空調鞋,被員工叫做“會呼吸”的鞋,盡管每雙鞋售價七八百元錢,但仍供不應求。這款在面料、結構等方面集合了22項專利技術的納米空調系列產品,特別受歐美客商青睞,出口單價達到了三四十美元。這個經過持續8年研發的新產品,目前已成為這家鞋企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去年出口額突破4億元人民幣。
當前,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機在使國際原油價格回落的同時,也使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下跌,眾多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溫州鞋企憑借自主研發類似“會呼吸”的鞋等高附加值產品,贏得商機、新增利潤增長點的個案,再次說明,企業要繞開以“大路貨”和同行“擠獨木橋”的競爭局面,另辟蹊徑,致力于開發有特色、高附加值、受用戶歡迎的升級換代的新產品,這樣以“變”應“變”,才是上策。
時下,隨著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強化,環境友好的綠色環保型產品越來越受到重視,其用量也呈增長之勢。而當前的情形是,國內有的企業只能生產傳統的大路貨,技術含量不高,產品質量平平,競爭靠低價甚至降價,抗風險能力弱;而那些新型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環保型產品,企業要么沒有集中力量抓緊時間去研發,要么研發出來沒有很快形成規模并投放市場,還有的在新品推介、市場營銷方面存在一些脫節問題等,這樣總是“慢半拍”,在競爭上就缺乏優勢,以至于一些高端市場被有些境外企業長期占據,國內企業的“話語權”有限。
企業要改變大路貨多、新品開發和參與競爭“慢半拍”的境況,就要在持續創新上下工夫,以創新來化“危”為“機”。一要不斷增強危機感,市場競爭風云變幻,“一招鮮、吃遍天”的情形不復存在,只有主動應變,才能掌握先機,否則,“落后就要挨打”。二要堅持高起點的創新,緊跟時代步伐,瞄準市場需求,前瞻發展走勢,“取提前量”打有準備之仗,比“亦步亦趨”、緊跟競爭對手更能順應市場變化,產品創新如此,產品改良也要這樣。三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創新。創新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力量,一旦確定創新目標,就要迅速行動,既爭取“打快仗”,也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仗”等的準備,咬定目標不放松。四要向競爭對手學習創新。創新無止境,創新有訣竅。要千方百計在創新路上少走彎路。五要及時將新品優勢變成市場競爭勝勢。新品開發成功后,一方面要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規模化生產,另一方面要大力推介新品,早日占領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