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鞋碼從34長到37碼
半年前,裴俊(化名)只有1.19米的個頭,瘦小的身體,七八歲孩子的面孔,只有笑的時候,眼角浮起的皺紋才泄露了他的真實年齡——24歲(現代快報2008年7月3日曾有報道)。昨天裴俊來到省中醫院兒科進行復查,記者再次見到他時,裴俊已長了5-6厘米,半年前的小男童樣不見了,在記者面前的是一個正在發育的少年模樣。
半年,鞋碼從34長到37碼
俗話說“長個先長腳”,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癥徐州娃裴俊,半年前在江蘇省中醫院兒科治療后目前每個月都要重新買鞋,已經從34碼長到37碼。曾經6-7年沒有換過衣服尺寸,現在也不夠長了,鄰居親戚看了都說小裴俊長高了。裴俊告訴記者,他這半年來真的很開心,每天都有新的期待,不但個子長了,力氣也大了許多,在家具廠工作,以前桌子一個人搬不動,現在很輕松就能搬起來。
小裴俊因出生時難產,導致“生長激素缺乏”,江蘇省中醫院兒科矮小癥門診葉進副主任醫師表示,雖然裴俊已24歲,但骨齡只有11-12歲男孩大,而且沒有發育。如果繼續治療,飲食、睡眠、運動、情緒跟得上,再長十幾厘米沒問題。
極度刺激也會讓人不長個子
葉進告訴記者,生長激素缺乏癥目前臨床中較多見,引起垂體前葉分泌生長激素功能不足的常見病因有很多,除了先天性的垂體功能障礙,后天環境的刺激也有可能讓孩子患上矮小癥,比如地震,有些孩子受到極度驚嚇刺激時,兒童也可暫時引起生長激素缺乏。
矮小癥一旦確診,應盡早使用生長激素替代治療,開始治療年齡愈小,效果愈好。青春期發育前女孩10歲,男孩12歲,如果還沒有生長發育家長要引起重視,必要時要做相應檢查,青春期前治療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