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永不止步》連載(6):丁和木
2009-01-02 08:50:35 來源:作者:陳士信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開篇就扯了諸多關于泉州、晉江,特別是陳埭的事物,無意于“人杰地靈”之說,目的是為其后的陳埭鞋業的崛起做鋪墊。在陳埭這樣一片神奇、鞋的世界里,安踏,沒有創造奇跡,又創造了奇跡。丁志忠與安踏,就是這片土地諸多傳奇之一,但他謙遜地認為,“如果把我生在內蒙古或者是西藏,個人再有本事也是不行的”。所以,安踏抑或丁志忠,沒有創造奇跡。十多年前一起起步的無數晉江鞋業企業,如今脫穎而出的并不多,而真正從優秀走向強大的更是屈指可數,然而安踏超越三千多家晉江鞋企,由強大走向卓越、走向世界。所以,它又創造了奇跡。
安踏,該出場了。
安踏十幾年的企業成長史,其實就是陳埭這個中國運動鞋產業重鎮發展的一個縮影。提及一個企業,我們不能忽略企業周圍的環境與文化;提及一個人,我們總會談到他的家族、父輩。所以,進入這本書的第一個人物,是丁和木——丁志忠之父。(陳士信作品)
丁和木于1937年誕生在晉江陳埭岸兜一個貧苦的回民家庭。據說他一生下來就會笑,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家人給他取名和木,有兩個方面的希望:一來,希望他如小樹苗一樣(禾木),茁壯成長;二來,希望將來與人為善,和和睦睦。帶著笑聲來到人間,并不意味丁和木擁有比別人優越的人生際遇。1950年,年僅14歲的丁和木高小畢業,在晉江河畔牧牛耕種,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任!可以這樣說,丁和木遇上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壞的年景——“八年抗戰”、“解放戰爭”、“臺海硝煙”、“公社大躍進”、十年“文化大革命”陸續上演,在這種誰也無法左右又不能逃離、動亂、壓抑甚至是精神扭曲的大環境里,個人的力量甚至生命都渺小的如同一只螞蟻,有多少人哀嘆自己生不逢時?1976年底“文革”結束后,國家又用了兩年時間“拔亂返正”,直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讓勤苦的中國人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此時的丁和木,早過不惑之年,20歲到40歲這個“黃金段”人生就這樣被白白耗掉。據記者張明奎給丁和木所寫的傳記,在這段時間里,丁和木韜光養晦,除了在當地生意圈凝聚人氣,還獨到地抓起了頗有遠見的子女培養,為創“百年安踏”積蓄了充足的后備力量。他時常和子女分享人生經歷,要求他們明白事理、與人為善、學會忍讓,鼓勵子女與生意人接觸,并傳授一些生意技巧給他們。年輕時的耳濡目染,對丁和木的子女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之丁志忠,他對這段往事曾回憶到——
那個時候我感覺蠻好玩的,經常大人在開會、談生意,咱們就在旁邊偷聽,感覺很有意思的。可能我從小就有這樣的一個心理:長大后一定要做生意、要有出息。
十幾年之后,他的子女都成長為安踏的脊梁——長子丁世家,謙遜踏實、極具親和力,精于生產管理,長期負責安踏的制造業務,現今為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主要負責安踏核心的鞋類業務營運;丁和木的女兒丁雅麗,雖然只是財會中專畢業,卻曾經長期作為安踏公司財務的主要負責人,掌管著公司的錢袋子,是公司的理財能手。至于次子丁志忠,十幾年來一直是安踏的領軍人物,帶領安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由此我們可以窺見,丁和木先生對未來的洞察和先見之明。(《安踏,永不止步》陳士信)
由此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陳埭人——丁建通。此人原先以種地為主業,副業在閩南傳統高甲戲里面吹嗩吶。他把四個孩子送進鞋廠學藝,每人專攻一個方面的制鞋手藝,分別在幫面、鞋底、設計等,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制鞋流程。四十來歲的他在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傾全部家當,加上四個孩子,在家里創建了一個作坊。這家小作坊就是361°的前身,如今它是晉江鞋業的一支勁旅。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神州大地,市場經濟獲得新生。濃厚商業意識的泉州大地,獲得生機,蓄勢多年的丁和木終于等來了一展拳腳的時機。1981年,和丁建通一樣四十多歲的他,變賣了家中諸如稻谷、豬、雞、鴨等一切可以換錢的物品,——我們可以想象當初他是如何的絕決,加上另外找親戚朋友借,他終于湊了五、六萬,開始了創業之路。1981年,丁和木和十幾位村民合伙辦起一家制鞋廠。談及此事,丁和木先生曾動情地和記者張明奎說到,“當時,辦廠的人并不多,而且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誰也沒有辦廠的經驗,也不知道怎么管理,用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那時我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好,可是機遇不等人。”平淡直白的話,亦能讓人領略其時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內心的激情澎湃。商業濃厚的環境、遠大的抱負、改變貧窮的強烈愿望、軍人出身的雷厲風行,或許其它,這位四十多歲的農民在1990年與鞋廠合伙人分家,各自另立門戶,帶著“安心創業、踏實做人”的理念,1991年丁和木一家人辦起了屬于自己的鞋廠。
許多年之后,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丁和木先生對于曾經的起步時期的艱難,是戀戀不舍的,是難以忘懷的。人員、資金緊缺,訂單緊急,設備落后,為了出貨,不吃飯、不睡覺是常事;夜以繼日地奮戰,連什么病呀、疼呀,都可以無意識地拋開。
1991年,丁和木一家正式申請注冊了“安踏”商標。”安踏(福建)鞋業公司正式成立于1994年。關于公司的成立時間,我一直有一個“怪異”的想法,認為企業成立時間以企業起步時間更為妥當,企業歷史和文化得到了延續與傳承。所以,我認為,安踏創建于1991年——事實上我更經常以1987年為安踏的誕生年。
安踏,該出場了。
安踏十幾年的企業成長史,其實就是陳埭這個中國運動鞋產業重鎮發展的一個縮影。提及一個企業,我們不能忽略企業周圍的環境與文化;提及一個人,我們總會談到他的家族、父輩。所以,進入這本書的第一個人物,是丁和木——丁志忠之父。(陳士信作品)
丁和木于1937年誕生在晉江陳埭岸兜一個貧苦的回民家庭。據說他一生下來就會笑,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家人給他取名和木,有兩個方面的希望:一來,希望他如小樹苗一樣(禾木),茁壯成長;二來,希望將來與人為善,和和睦睦。帶著笑聲來到人間,并不意味丁和木擁有比別人優越的人生際遇。1950年,年僅14歲的丁和木高小畢業,在晉江河畔牧牛耕種,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任!可以這樣說,丁和木遇上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壞的年景——“八年抗戰”、“解放戰爭”、“臺海硝煙”、“公社大躍進”、十年“文化大革命”陸續上演,在這種誰也無法左右又不能逃離、動亂、壓抑甚至是精神扭曲的大環境里,個人的力量甚至生命都渺小的如同一只螞蟻,有多少人哀嘆自己生不逢時?1976年底“文革”結束后,國家又用了兩年時間“拔亂返正”,直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讓勤苦的中國人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此時的丁和木,早過不惑之年,20歲到40歲這個“黃金段”人生就這樣被白白耗掉。據記者張明奎給丁和木所寫的傳記,在這段時間里,丁和木韜光養晦,除了在當地生意圈凝聚人氣,還獨到地抓起了頗有遠見的子女培養,為創“百年安踏”積蓄了充足的后備力量。他時常和子女分享人生經歷,要求他們明白事理、與人為善、學會忍讓,鼓勵子女與生意人接觸,并傳授一些生意技巧給他們。年輕時的耳濡目染,對丁和木的子女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之丁志忠,他對這段往事曾回憶到——
那個時候我感覺蠻好玩的,經常大人在開會、談生意,咱們就在旁邊偷聽,感覺很有意思的。可能我從小就有這樣的一個心理:長大后一定要做生意、要有出息。
十幾年之后,他的子女都成長為安踏的脊梁——長子丁世家,謙遜踏實、極具親和力,精于生產管理,長期負責安踏的制造業務,現今為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主要負責安踏核心的鞋類業務營運;丁和木的女兒丁雅麗,雖然只是財會中專畢業,卻曾經長期作為安踏公司財務的主要負責人,掌管著公司的錢袋子,是公司的理財能手。至于次子丁志忠,十幾年來一直是安踏的領軍人物,帶領安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由此我們可以窺見,丁和木先生對未來的洞察和先見之明。(《安踏,永不止步》陳士信)
由此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陳埭人——丁建通。此人原先以種地為主業,副業在閩南傳統高甲戲里面吹嗩吶。他把四個孩子送進鞋廠學藝,每人專攻一個方面的制鞋手藝,分別在幫面、鞋底、設計等,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制鞋流程。四十來歲的他在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傾全部家當,加上四個孩子,在家里創建了一個作坊。這家小作坊就是361°的前身,如今它是晉江鞋業的一支勁旅。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神州大地,市場經濟獲得新生。濃厚商業意識的泉州大地,獲得生機,蓄勢多年的丁和木終于等來了一展拳腳的時機。1981年,和丁建通一樣四十多歲的他,變賣了家中諸如稻谷、豬、雞、鴨等一切可以換錢的物品,——我們可以想象當初他是如何的絕決,加上另外找親戚朋友借,他終于湊了五、六萬,開始了創業之路。1981年,丁和木和十幾位村民合伙辦起一家制鞋廠。談及此事,丁和木先生曾動情地和記者張明奎說到,“當時,辦廠的人并不多,而且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誰也沒有辦廠的經驗,也不知道怎么管理,用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那時我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好,可是機遇不等人。”平淡直白的話,亦能讓人領略其時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內心的激情澎湃。商業濃厚的環境、遠大的抱負、改變貧窮的強烈愿望、軍人出身的雷厲風行,或許其它,這位四十多歲的農民在1990年與鞋廠合伙人分家,各自另立門戶,帶著“安心創業、踏實做人”的理念,1991年丁和木一家人辦起了屬于自己的鞋廠。
許多年之后,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丁和木先生對于曾經的起步時期的艱難,是戀戀不舍的,是難以忘懷的。人員、資金緊缺,訂單緊急,設備落后,為了出貨,不吃飯、不睡覺是常事;夜以繼日地奮戰,連什么病呀、疼呀,都可以無意識地拋開。
1991年,丁和木一家正式申請注冊了“安踏”商標。”安踏(福建)鞋業公司正式成立于1994年。關于公司的成立時間,我一直有一個“怪異”的想法,認為企業成立時間以企業起步時間更為妥當,企業歷史和文化得到了延續與傳承。所以,我認為,安踏創建于1991年——事實上我更經常以1987年為安踏的誕生年。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