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員的中國鞋

NBA不再遙遠,盡管賽場仍在萬里之外的美國,但其影響力波及全球。特別是在中國,NBA球迷呈瘋長之勢。僅在沈陽的三好街,大屏幕下聚集上千人看NBA直播已是一道常見的風景。美聯社認為,NBA在中國的影響力可以比肩奧運會。NBA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成功不是單向的,中國球員、中國企業也借助NBA平臺抬高了自身的價值。今天本報邀請NBA中國推廣商林牧和廣州《新快報》體育部主任劉勇共同探討NBA的成功之道。
NBA的海外拓展
主持人:今年10月,新一輪NBA中國賽在廣州上演,雄鹿和勇士隊為中國球迷上演了原汁原味的NBA比賽。現場氣氛火爆,這在意料之中嗎?
劉勇:我現場看了這場球,我們的報紙對比賽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期間也和NBA中國的賽事推廣人員多次交流。應該說,這種火爆不是偶然的。NBA季前賽不是第一次登陸中國了,但比賽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的確驚人。他們在賽事運作的各個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注重細節。為讓球迷體驗到NBA現場氣氛,NBA投入數百萬元,租用兩架專機,將比賽兩支球隊的隊員、拉拉隊和有關人員從美國帶來廣州。同時,NBA還派出設計團隊,對廣州體育館進行改造和包裝。比賽地板全部由美國空運,安裝技術人員全部由NBA從美國派出,周到得讓人震驚。
林牧:2004年,我們第一次把NBA帶到中國,效果太好了。這更堅定了NBA拓展中國市場的決心。這幾年,我們與中國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今年的季前賽在廣州和北京各進行一場比賽。下一步,我們準備將常規賽也帶過來。實際上,近10年來,NBA啟動了龐大的海外拓展計劃。總裁大衛·斯特恩甚至打算在兩年內引入歐洲勁旅加盟NBA。
劉勇:NBA與中國實現了完美的結合。中國人的籃球情結在NBA尋覓到最終的歸宿,而NBA假若估算不出十三億人口所具備的市場能量及潛力,也有負其“世界上最成功的職業體育聯盟”的聲譽。尤其是在當今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大背景下,NBA對中國市場是非常依賴的。
林牧:NBA目前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不得不進行裁員,但我們進入中國的腳步并未停歇。因為經過調查發現,NBA在美國本土的收視率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市場接近飽和,而在海外特別是中國,這個數字是直線上升的。不斷開發新的市場,正是NBA長盛不衰的奧秘所在。
中國品牌的反向登陸
主持人:今天的NBA正注入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與姚明、易建聯和孫悅的球員身份相比,NBA許多球場里碩大的中文廣告更具沖擊力,還有多名NBA現役球員代言中國運動品牌。中國企業登堂入室,說明我們與NBA的合作不是單向的,被動的。
劉勇:上個月就有消息稱,有中國企業試圖收購新澤西籃網隊。不管是否能夠成功,都能看出中國企業的魄力和決心,他們不甘于只作旁觀者,反而在試圖成為NBA的主流力量。而且,受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NBA這個曾讓很多中國企業望而卻步的大市場目前正張開雙臂,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具有雄厚實力的贊助商前去救市。中國企業“抄底”NBA的時機接近成熟。
林牧:通過我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我們正強烈感覺到眾多中國企業對NBA熱情。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職業聯盟,NBA可以成為一個助推器,一個放大鏡,放上這個平臺,從經濟的角度看肯定是事半功倍的。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中國企業變得越來越聰明和精明,他們準確把握了這個商機,通過贊助NBA,實現了雙贏。一些中國運動品牌在美國已有知名度,我想在中國他們的市場份額也會暴漲。
劉勇:確實如此。通過簽約NBA明星,把廣告打到美國去等大手筆運作,一些原本并不被看好的中國品牌迅速被接受,如今在火箭隊的更衣室,中國球鞋是主角是談資,為球員們所津津樂道。這些企業的報表也顯示,投資物有所值,他們在海內外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NBA球員的中國鞋
匹克
基德(小牛)巴蒂爾阿泰斯特穆托姆博武賈西奇(湖人)索尼·威姆斯(掘金)達內爾·杰克遜(騎士)
李寧
拜倫·戴維斯奧尼爾海耶斯
達蒙·瓊斯
安踏
弗朗西斯斯科拉
- 上一篇:為哈里斯拉票 阿聯卡特惡搞“飛鞋門”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