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老王的“修鞋經”
前不久,總參某研究所警勤隊的老鄰居王大爺“鳥槍換炮”,開了家“老王皮鞋養護屋”,還打出軍人消費半價優惠的牌子。12月初,警勤隊在改革開放教育中把這件事搬上了課堂。
10多年前,老王就在警勤隊營區門口擺攤修鞋,所帶工具非常簡單,只有少許針線、布料以及那臺五成新的手動修鞋機。
官兵們總找他修補解放鞋、布鞋,當時的生意還真不錯!
沒過幾年,細心的老王發現,進出營門的官兵,穿得最多的不再是解放鞋、布鞋,而是被官兵們稱作“三節頭”的皮鞋。為此,他又添置了鐵錘、鐵釘、鞋掌和皮料,把主要目標放在了釘鞋掌和修皮鞋上。
然而,沒多久,老王重新陷入困境。原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官兵的皮鞋舊了就換,釘鞋掌也不流行了。老王瞅著官兵腳上锃亮的皮鞋直發愁,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只好“下崗”回家了。
連老王自己也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又讓他“卷土重來”。那天,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來家里拜訪,老王講述了自己的苦衷。他從朋友那兒得到一條建議:搞皮鞋養護。這使老王茅塞頓開,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學習了皮鞋養護知識,并買回一套高級設備。很快,“老王皮鞋養護屋”在營門附近正式掛牌營業,生意又紅火起來。
官兵們說,老王修鞋生意的紅火和冷淡,不正折射出官兵腳下的變遷、生活質量的改善嗎?有了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好政策,也許老王有一天還會想出關于修鞋生財的新點子。
- 上一篇:小公主的水晶鞋
- 下一篇:戰疫·秀洲丨小紅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擊疫情的腳步不會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