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等行業清潔生產最高可獲19萬港元資助
在佛山投資設廠的香港公司申請“清潔生產伙伴計劃”最高可獲19萬港元資助。佛山-香港清潔生產研討會昨日舉行,鼓勵港企申請資助,多位受邀專家、企業負責人還現場交流了清潔生產經驗。
此次研討會由市經貿局、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聯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舉辦。
最高可獲19萬港元資助
據悉,今年四月,香港特區政府為推動珠三角港資企業實踐清潔生產,制定了為期5年的“清潔生產伙伴計劃”,投入9300萬港元,資助企業進行實地評估、開展示范項目和核實改善項目的成效。“只要是在佛山投資建廠的企業申請通過后,都可以獲得相應的資助,最高可達19萬多港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環境管理部高級顧問馬健雄介紹伙伴計劃時說,這是香港首次在佛山的港資企業中推廣“清潔生產伙伴計劃”。
“目前我市有5000多家港資企業,其中一半是生產性企業,涉及冶金、皮革、五金、印染、紡織等污染重的行業的企業多達1000多家。”市外經貿局副局長謝偉雄表示,這些企業同時還存在產品落后、技術薄弱等情況,利用清潔生產推動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有利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企業清潔生產觀念待更新
但是,一些企業對清潔生產的認識存在陳舊的觀念甚至誤區。“很多企業把清潔生產看成是打掃衛生,絕大部分企業在清潔生產核查開展前對清潔生產不了解。”佛山市經貿局區志賢科長說,企業領導者對清潔生產的認識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往往是清潔生產的發起、組織和監管者。
佛山弘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愛民也認為,企業把清潔生產看作應付政府的行為來做,結果是花了錢做了表面工作,但卻沒有從中獲益。清潔生產不同于對污染的末端治理,它是從源頭上對可能造成的各種污染進行預防;末端治理往往成本較高,并且容易產生二次污染,但清潔生產是從降低成本和帶來經濟效益的角度,來優化企業的生產、管理,同時適應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新要求。
“當今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質量和價格的競爭,而是全球綠色環保要求的競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環境管理部首席顧問方湛樑表示,國外的企業來談合作,首先去的往往不是生產車間,而是你的污染治理部門。港資企業在過去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里抓住了機遇,面對全球綠色革命,也要主動進行清潔生產,不要把它當成是一種危害。
佛山市經貿局局長李堅表示,環境問題已成為經濟發展中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希望在佛山的港資企業能利用“伙伴計劃”這個平臺,將清潔生產水平推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帶動佛山其它企業的清潔生產。
中小企業可分期分批投入
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中小企業難以承受清潔生產的投入,這是清潔生產推廣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楊愛民談到,其實絕大部分企業都具備了清潔生產的條件,比如相關的技術條件、政府部門的各種扶持政策等。據了解,今年前10個月,佛山有6家企業獲得省一級清潔生產企業稱號,分別將獲得省有關部門5萬元的獎勵。
“對中小企業來說,對清潔生產可進行分期分批的投入,盲目的投入又沒有持續往往得不到相應的收益。在收益之后再進行投入,清潔生產并不是難題。”楊愛民說,一家印染企業接受清潔生產培訓、改進后,發現一天可以節約1600多噸水。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張獻忠博士介紹清潔生產經驗時說,即使他們擁有世界上最頂尖的紡織設備,但在使用過程中仍有不斷改進、降低能耗的空間。在空調使用方面,溢達很早就進行了溫度的控制;在保持原有光照強度下,溢達采用飛利浦高效反光燈管,一下子就拆掉了工廠四萬只燈管;另外,成品車間將包裝紙管回收利用,使用自動配料系統、進行廢氣預熱回收等都為溢達節約了成本。
“近幾年公司投入了1000多萬元來進行清潔生產,并從制度上保障清潔生產的持續性。”廣東歐文萊陶瓷有限公司總裁麥文英談到,歐文萊一開始對清潔生產認識不足,第一階段的投入由于缺乏連續性,并沒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第二次開展清潔生產活動則由企業領導親自負責,全體員工都參加各種培訓,通過建立清潔生產責任制以及獎懲制度,目前公司在水、電、煤三方面的能耗大大下降。“公司現在有15人因清潔生產項目有功績,獲得去國外游玩的獎勵,有2個主任因責任未盡到被免職。”麥文英說。
- 上一篇:國內外品牌搶占中國皮具市場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