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加工業面臨生死大限
禁止生皮進口政策幾多波折
2005年12月11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環保總局聯合下發第105號公告,從2006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生皮做加工貿易業務,但由于之前備案的手冊在有效期之內可以繼續執行,并未完全禁止進口。
2006年9月11日,三部門再次下發第63號公告和第390號文件,對生皮加工貿易政策進行了調整:從2006年9月1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繼續禁止以進口生皮直接出口半成品革和成品革加工貿易業務,但允許以出口皮革制品及其他制品或深加工結轉為目的的生皮加工貿易業務。這一政策給生皮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一絲喘息的機會。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生皮深加工,把生皮加工后做成沙發等皮制品出口。但是,政策大限馬上就到了,如果政策再次禁止進口生皮加工貿易,國內生皮是否可以滿足企業需求,企業的回答是:難!
政策若不延續多半企業會死
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加工貿易方式,企業進口原材料可享受保稅政策,企業沒有進口環節稅的負擔。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原材料需繳納5%~14%的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一旦政策不延續,禁止進口生皮加工貿易,那么,生皮加工貿易企業只好采取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生皮,需繳納7%的進口關稅,再加上17%的增值稅,每張皮將要增加25元左右的成本,對于年生產規模在20萬張左右的企業,與做加工貿易相比,一般貿易年多占壓資金1000萬元,這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是難以承受的,也就意味著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將會難以生存。加之人民幣匯率升高,企業的流動資金大幅增加,成本明顯提高,就會迫使企業提高出口價格來彌補縮減的利潤空間,從而失去許多國外客商,逐步失去占有的國際市場份額,利潤空間減少。“可以說,政策不延續,大部分企業要停產或半停產。”山東省皮革行業協會秘書長高魯光認為。
政策可能延續環保要求達標
近日,在2008中國皮革業發展論壇上,就未來的加工貿易政策走向問題,商務部產業司加工貿易處雷建中處長透露,“現行的皮革加工貿易政策有可能繼續。”
高魯光解釋說,生皮加工屬于高污染行業,所以國家政策不鼓勵,但這個行業又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且制革與民生相關,所以,國家應該不會一刀切。如果政策延續,將會為企業轉型、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爭取寶貴的時間,給企業以喘息的機會。
高魯光認為,企業如果想爭取國家政策給予喘息的機會,最好的做法是約束好自身,在環保方面做得越好,爭取到的時間可能就越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毛皮業貿易國及深加工國,芬蘭、丹麥拍賣會40%的皮張銷售給中國。然而,出于環境保護的考慮,我國現行的生皮加工貿易政策,將于2008年12月31日到期。大限過后,是否會全面禁止生皮進口?牽動了眾多生皮加工貿易企業的神經。
- 上一篇:二十年的奇嘉:鞋用膠粘劑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