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鞋企十“變”走出危機
早在去年經濟還比較熱的時候,鞋企的經營已經開始面臨嚴重的挑戰,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通貨膨脹就仿佛三記重錘砸在外銷型鞋企身上。進入2008年上半年,更是幾乎所有鞋企預算全部失靈,楚歌四起,眾老板都深深感覺經營的巨大壓力。盡管如此,人們還在堅持并希望下半年一切都會好轉。然而,奧運過后,特別是最近三個月,許多企業遭到了更加嚴重的打擊,似乎這一次金融海嘯會把我們辛苦十數年經營的企業瞬間卷走……如今的鞋企,當真是如墜冰滘。
一、危機環境揭露鞋企根本問題
在過去十數年中,眾多制鞋企業以為有了外貿訂單就有了光輝前景,坐吃出口這碗飯,不斷增長的外匯利潤讓他們忙于擴大生產規模去賺取更大的利潤,而忘記了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忽視了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失去了未來。而如今,外部打擊接踵而至,企業自身的素質根本抵擋不了這陣陣寒流,大量原本利潤很好的企業紛紛倒下。這是中國各行各業“硬擴張”模式的縮影。所謂“硬擴張”,就是企業一切以股東利益為中心,不顧自身創新與管理能力,不顧社會責任和誠信,簡單追求規模,依靠簡單初級的技術、超低成本的勞力、廉價土地資源和資金投入,不惜對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壓榨,不惜對環境進行破壞,不惜大量浪費,對市場進行掠奪式開發的擴張模式。
制鞋行業過去十數年的高速增漲,從簡單的加工生產一直到去年占全球近70%的產量,可以加工包括各種世界名牌的鞋子,這著實是一個偉大的成績,然而,數據卻不能彌補眾多制鞋企業自身的不足。企業定位不準、產品不值錢、高端上不去、品牌打不響、原有市場萎縮下滑、新興市場很快被破壞做爛,這才是我國鞋企的本來面目。
二、壓力下企業必須“軟重生”
進入2008年,全球經濟放緩,中國市場經濟從“亂”到“治”。中國商業環境出現30年未有的大變局,天花板越來越低,地板越來越高,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熱鬧空間內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很多企業的“硬擴張”模式失靈了,中國企業實施轉型,實施“軟重生”,成為必然。而眾多沒有高附加值的中小企業,沒有真正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沒有占據某個獨特市場位置的企業,如果無法實現“軟重生”,就會在優勝劣汰的全球大洗牌中,越來越艱難,甚至消亡。
“軟重生”,就是企業要在發展理念、價值定位、商業模式、人力資本、融資模式、創新方式、并購擴張、成本控制、社會責任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改造和創新,主要通過新商業模式、新管理模式來驅動企業成長,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企業“變新、變精、變綠、變快、變柔、變尖、變仁、變輕、變高、變長”,不需要對產業上下游、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粗暴掠奪,依靠創新、品牌、文化、人力資本、管理等“軟實力”,就可以驅動企業成長。
從“硬擴張”到“軟重生”即意味著企業的轉型,對于所有身處“風暴”之中的鞋企們來說,轉型是它們擺脫困境、探索出路的重要手段。對它們來說,這場轉型之戰能不能打得贏,直接關系到它們能不能繼續存活下來。但轉型之路談何容易,“軟實力”并不是說提高就能上到一個高度。
三、認清危機是鞋企“重生”的首要條件
首先,危機不是今天才有。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原材料、人力成本開始上漲,制鞋工業的危機就已經開始了,只是當時外部危機沒有明顯呈現,因而大多數企業一直走下去,并沒有感覺到問題的緊迫性。而現在的危機其實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全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來,這讓企業很難承受。
另外,遭遇當前的困境,中國的鞋企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的一家。當年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的制鞋企業也同樣經歷過我們目前類似的情況,即是說產業的升級轉型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環節。盡管這一過程會帶來一陣劇痛,但之后卻又是光明的發展之路。認清了這一點,我們的企業就有了度過這一關的信心。
四、“浴火重生”,十“變”重塑優質企業
我國的大小企業面對的國內外環境其實是一樣的,但是有些企業行動快速,努力改變過去的狀況,不斷調整企業自身資源去適應環境,從而獲得了發展。相反,如果只是等待,那換來的是企業資源的消耗,錯過重生的機會,趕不上未來的發展,最終必將被淘汰出局。所以,企業要想“重生”,必須要“變”。
1.變新——創新永遠是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創新能解決困擾企業的老問題。星期六鞋業曾因鞋楦的設計大傷腦筋,后來成立了電腦鞋楦設計制作部門,采用了由中意技術合作愛瑪數控機器廠[附]提供的整廠規劃及主要設備,使得鞋楦設計不但不是障礙,反而成了本企業的優勢。這就是技術創新,生產設備更新的功勞。同樣,遇到新問題更需要新思路,新辦法。在這新的國際和行業形勢下,我們企業更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生產管理要新,產品也要新。
當然,一個品牌的誕生,光有產品還是不夠,只有人們愿意購買你的產品,對你的產品津津樂道,品牌才能塑造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營銷就成為最關鍵的一環。而在當前形勢下,更靈活、更低成本的營銷渠道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鞋業營銷領域中,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漸漸進入消費者眼中。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也表示,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形勢,電子商務無疑成為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最為可靠的手段之一。電子商務不僅大大降低了傳統商務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突破了時空限制,令交易活動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時因其開放性和全球性,也能為企業創造更多貿易機會。
2.變精——精干、高效的經營管理團隊是企業高效運轉的保證。為著名品牌“星期六”鞋業生產高端產品的福林鞋業就是這樣一家精干、高效的企業,一條生產線每天生產高級真皮鞋女鞋1500雙,企業領導者直接管理并掌管研發及生產,連廠長的角色都省去,同時經營內外銷,進可攻,退可守,在逆市中保持穩定業績。
3.變綠——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美好的環境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保護環境也是制鞋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同時,綠色生產也為企業帶來了好處,節能、環保技術更新促成的是成本的下降或健康產品的熱銷。奧康集團經反復標準測試后,規定每雙鞋底的刷膠量必須控制在20至25克,比原來節省幅度超過20%,這不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有害膠的使用量,使產品更加環保。
4.變快——認識市場要快,項目周期要短。頂尖女鞋制造商博勵圖(東莞)鞋業有限公司葉總經理認為,高端制鞋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要快,更要個性化,在未來誰反應快,品質好,誰就贏得市場。
他們投資數千萬,建立數字化研發及生產大樓,應用制鞋行業全領域的CAD/CAM技術,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優勢。在經濟下挫時期,快速實現利潤就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這時,企業應最大可能地減少庫存,采取短、平、快的原則,加快資金周轉率。
5.變柔——柔性管理。分散經營,快速反應,無論訂單多少,均可處理。成都卡美多鞋業提前三年就布局成都外銷生產基地、廣州內銷生產基地及廣州全國品牌運營基地,結合各地方的優勢資源,在各個領域都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6.變尖——企業高精尖,產品高精尖。企業首先一定要明白,高科技的運用不是一次簡單的資金投入,而是一場思想的轉變,一場投資方式的轉變,一種影響企業命運的企業運營策略的轉變。行業內的安踏、特步等企業紛紛投入巨資建立一流的科技研發中心,研制具有自主科技含量的產品,芯技術、納米技術、鋼性彈力緩震系統、3D龍骨透氣系統接連登場。它們每一項都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廣州天元鞋業李總經理說,在廣州地區的制鞋業只有發展高端才可能生存。我們從2007年就轉營,專攻頂尖女鞋制造,比一般的外銷真皮女鞋價格要高出將近1倍,剛開始也很痛苦。后來因堅持下來,所以吸引了一大班以嚴格出名的日本、韓國、歐州的客戶,現在一直都保持著穩定的業績。
7.變仁——社會責任。中國康奈鞋業一直是中國鞋業的標桿,扛起民族名牌的大旗,承擔振興中國鞋業的社會責任,把品牌專賣店開到全世界去,為民族爭光。
雙星掌門人汪海也曾說:“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愛國,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政治”。在汪海看來,創民族品牌,不僅是雙星繼續生存發展的需要,更關乎國家的實力,民族的命運。因為在他看來,自主品牌包含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民族志氣,遠比品牌的經濟價值更重要。
8.變輕——超輕資產經營。四川著名的女鞋制造商艾民兒鞋業,提前兩年就嘗試輕資產運營,集合行業有利環節,強化品牌銷售及研發,把生產環節以各種更有利的方式安排到各個有利的地方,提高效率,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
9.變高——高附加值:東莞琪勝鞋業有限公司是典型的代表,琪勝鞋業生產及合作十多個中國高端鞋業品牌,采用意大利材料,意大利技術精工制做,形成高品質的產品,得到眾多的客戶認同,在目前的行業不景氣環境中,仍然得到發展提高。
紅蜻蜓的男女皮鞋一直是國內品牌的翹楚,其中男鞋長期占據各品牌銷售榜前列。但是紅蜻蜓仍不滿足,公司研發設計人員不斷學習歐洲時尚品牌的制鞋經驗,把鞋子當作藝術品來做。今年秋季,紅蜻蜓將中國知名的景德鎮“青花瓷”融入鞋設計,成為新一輪的時尚熱點。通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紅蜻蜓正不斷接近與“百年奢侈品牌”的距離。
10.變長——營造特長,持續發展。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長,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專心自己的特長。所謂術業有專攻,滴水穿石攻的就是一個點。深圳耀森鞋業十多年來,專攻生產,為眾多的著名女鞋品牌設計及生產,從一條生產線發展到現在二十多條生產線的不尋常發展之路。
以上十“變”是企業實現“軟重生”的重要“武器”,企業應該結合自己的情況,探索一條適合企業的“重生”之路。“屋漏更遭連陰雨”,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國大多數制鞋企業當前的窘境最為恰當。那么現在我們能做什么呢?等待“雨停”?不,應該先去除自身詬病,強健體質,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這樣企業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附:愛瑪數控機器廠最新產品——電腦皮革排版及切割系統簡介
在鞋業生產領域由中意技術合作“愛瑪數控機器廠”,經六年研發,最近推出的“電腦皮革排版及切割系統“,可謂是一項橫跨IT產業、自動化產業、軟件產業、機器設備行業及制鞋業的革命性新技術。該系統由電腦皮革排版機及電腦皮革切割機組成,通過“數碼拍照存儲;高清晰投影排版;真空吸附皮革;條碼識別系統;訂單數據管理;電腦聯網排版;分區真空吸附;自動切割、沖孔、劃線;”等高新技術,呈現完美效果,達到節省成本及提高效率,解決產品個性化,工藝標準化,管理透明化等鞋業界難題。愛瑪C-2510電腦皮革切割機,是取代手工開料,刀模裁斷等模式。采用高清晰投影,電腦排版,真空吸附皮革、振動刀頭切割皮革的一種皮革裁切領域革命性的自動化切割設備。具備以下幾個極強優點:
A.節省成本——通過四個方面節省成本:
1)減少流程
傳統的制造流程復雜,需經過開紙版、開刀模、人工開料、畫線定位、沖孔、修邊等多個工序,需要多個人完成。采用愛瑪皮電腦皮切割系統只需一個工序即可把前段工作全部完成。
2)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及間接成本,實現工廠管理的標準及透明化
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通過減少制造環節,減少了人員管理及工作誤差成本,同時又減少了管理刀模場地、管理刀模人員、紙樣人員等間接成本。所有樣板、訂單都數字化管理。工廠備份,由企業掌握,從而實現工廠管理的標準化及透明化。
3)降低勞動成本
以日產量1000雙真皮女鞋為例:從開料、劃線、沖孔等工序就需要12-18人才能完成。但采用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只需3-5人即可完成同等工作量。足足可節省9-13個人員的薪酬。每年就可節省25-38萬人工費用。
4)節省皮料
采用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進行生產,先進的人機對話電腦排版,可節省4%的皮革用料。以日產1000雙真皮女鞋,1800尺皮革用量計算,每年就可節省30-50萬元皮料費用。
B.生產快捷
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可減少傳統手工開料、機械裁斷、劃線、沖孔等環節。使放碼、皮料切割、劃線、沖孔一步到位,完成后直接可進入下工序生產。通常在原材料準備充足的情況下,采用精益生產線生產,當天即可出成品。快速、生產質量好,貨期從而可得到保證,更有利于爭取更多的客戶。
C.少量多樣
國內外呈現訂單少、款式多且貨期越來越短的趨勢,這就使我們對生產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使用手工開料,則精度差且速度慢。如使用刀模裁斷,則因產量少而略顯奢侈。但使用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就能輕松處理以上少量多樣的訂單問題,它不僅開料準確無誤而且無需刀模,將切割、劃線、沖孔等一氣呵成,大大節省生產成本。
D.管理清晰
應用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就能清晰便捷的解決傳統制鞋流程中皮料用量無法準確及時統計、物控功能滯后、用料成本難以準確計算等難題。
電腦全程監控,避免錯誤及材料浪費。
1)訂單由生產部控制,電腦聯機操作,能完成杜絕多開料、開錯料、補開料等現象。
2)每天生產的品種、數量、所花時間、用料及余料的數量,一目了然。
3)預先用電腦皮革排版機排版,便可清楚的了解皮革利用率及物料損耗率。
E.創新設計
愛瑪電腦皮革切割系統和設計及放碼軟件,可使設計、開發、生產,流程化,標準化、管理透明化;具有出錯少、時間快、流程短、效果好等優點。這就為為鞋廠/皮具廠的開發部節省了極大的成本。同時,電腦皮革切割機可以給鞋樣設計師極大的創意空間,能切割高難度的、刀模無法制作的樣板。制造出手工開料無法的新式樣,令企業更具競爭力。
- 上一篇:雙星鞋業為什么依然璀璨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