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皮革大王李志雄危機中尋找機遇
印度東部港口城市加爾各答是印度華僑華人最多的一個城市,鼎盛時期這里有數萬華人。由于各種原因,如今這里的華人華僑只剩下3000多人。在這些華人當中,有一個“皮革大王”,他就是加爾各答合盛皮廠廠長李志雄。
今年49歲的李志雄從事皮革生產加工工業已經有27個年頭了。當他從父輩手中接過皮革廠時,工廠才40多人,如今已經發展到260多人,其各種皮革產品遠銷國內外,年銷售額近2000萬美元。
李志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皮革產品三分之一以上都銷售到歐美國家。外國的品牌廠商帶樣品到他的工廠來訂貨,他的工廠根據外國廠商的要求和授權進行生產,然后貼上外國名牌標簽銷售到世界各地。由于質量好,他的產品總是供不應求。
在談到他成功的秘訣時,李志雄說,他收購國內一流的牛皮,用進口的先進皮革設備進行加工制作,而且還同國外的先進制皮行業同行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經常到歐洲和美洲去了解行情和洽談業務,所以他工廠生產的產品始終是國際流行的優質產品,以價廉物美受到西方消費者的青睞。
此外,李志雄對業務特別精通。從22歲大學畢業從事皮革事業到現在,他一直在生產第一線工作,對各項生產流程了如指掌。即便是事業紅火的今天,他依然每天都深入生產車間了解生產情況,解決工作困難,進行質量監督。
平時很低調的李志雄說,近幾年來他經歷了人生的最大挑戰,那就是被迫將工廠遷移到郊外的指定工業園區。加爾各答市政府認為,華人比較集中的塔壩區因皮革工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勒令所有的皮革廠都遷到20公里以外的皮革工業園,否則課以重罰。許多小規模的華人皮革廠因無力進行再投資,只好改行,甚至申請移民,遠走他鄉。
但李志雄認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此他果斷地抓住機會,用政府的部分優惠貸款在指定的皮革工業園進行巨額投資,以開創他皮革生產的新天地。到目前為止,他在新工業園區投資300多萬美元,其中包括建造兩個大型廠房和進行設備更新。他先后從意大利、中國和德國等地進口皮革加工設備,使自己在皮革工業領域始終保持優質高產,成為當地最大的制革企業家之一。
他告訴記者,他在新工業區的工廠基本落成,最近已開始投產。到今年底他所有的工廠都要從塔壩區搬到新區來,他期待今后的生產邁上一個新臺階。
加爾各答華人聯合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李志雄不但有事業心,而且還有同情心,熱心華人的公益事業,經常捐款接濟經濟困難的華人,當地人稱他為“善人”。中國1998年遭遇水災后,李志雄向國內災民捐贈了一大筆捐款。他給本廠的工人優厚待遇,還給他們上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深受當地印度工人的尊敬和愛戴。李志雄對記者說,他是個永不滿足現狀的人,也不懼怕挑戰,因為挑戰中蘊藏著機遇。所以,他除了經營皮革業外,近幾年還將業務擴大到貿易和房地產業。他已經在加爾各答市中心買下了一大片土地,準備修建一個類似深圳“世界公園”的旅游景點,吸引全國各地的游人到加爾各答來參觀游覽。
他表示,隨著印度與中國關系的不斷發展,華人的地位和生活狀況也不斷改善。印度皮革業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新廠也逐步走向正軌,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
- 上一篇:寧波余姚裘皮城 嘉興海寧皮革城爭相斗艷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