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奧康的“御冬術”
“出差機票需提前統一預訂,副總監(副總經理)以上人員視實際情況需要乘坐飛機(僅限經濟艙)的、副總監(副總經理)以下人員出差或出差單次里程超過1000公里需乘坐飛機的,需由分管副總裁批準,否則不予報銷。”11月12日,一場以“開源節流我能做什么”為主題的活動在奧康集團1萬多名員工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走進奧康總部大樓,只見各辦公室雙管日光燈已改為單管日光燈;墻壁上貼上了“別急著走哦,電腦、空調、燈都關了嗎”的溫馨提示,打印機上也貼上了“非正式文件嚴禁使用新紙張”的標簽;餐廳中掛起了有每位員工簽名的“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的橫幅……
其實,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嚴冬的到來,除這些細微之處外,奧康還推出了一系列的“御冬術”。
在生產上,奧康今年陸續新設了成本處、技術轉移部等機構,并推行“精益生產”方式從每個流程入手,制定新的生產標準,嚴格控制成本、降低損耗。
比如生產鞋幫時,剪掉7毫米的里皮,這樣的細節處理,不僅便于黏合,而且每雙鞋還可節省成本0.35元;鞋底刷膠,經反復標準測試后,每雙刷膠量必須控制在20克至25克,節省幅度超過20%。據估算,通過“7毫米鞋皮”、“5克鞋膠”等生產工序,生產1雙鞋可節省成本1%左右,一年下來,可“摳”出的生產成本有望超過1000萬元。同時,精益生產還大大提高了工人工作效率,原來需要15天生產出一批訂單,現在只要5天,生產周期縮短了近2/3。
針對零售終端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現狀,奧康為此不斷創新營銷模式,謀求渠道變革。今年8月,奧康正式進軍網絡虛擬商城,不僅大大降低了傳統商務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為企業創造了更多貿易機會,成為贏得全球資源配置優勢、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的可靠手段之一。據了解,現在每月銷售額以成倍的速度增長,估計一年銷售額在400萬元左右,這相當于一個效益非常好的專賣店一年的銷售額,并且其利潤至少是實體店的3倍以上。
有專家表示,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節能降耗,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科技投入,是企業應對經濟危機,走出困境獲得更大發展的秘密武器。對此,奧康也深諳其道,去年共投入研發經費近2000萬元,申報的產品技術專利多達50項,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等,而這些技術專利目前已經在GPRS定位鞋、呼吸鞋、減震鞋、可伸縮高跟鞋等功能鞋上使用,特別是北京奧運禮儀鞋,更是其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的一個縮影。
“奧康之所以受影響較小,除產業實現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提前進行產業轉移,把企業的部分生產基地搬遷到成本更低的欠發達地區。”王振滔說:“從2003年開始,我們就在重慶璧山打造‘中國西部鞋都’,降低了生產成本,拓展了市場空間,增強了產品競爭優勢,而目前的經濟形勢相信會促進更多的鞋企進駐。”
在外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奧康還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10月18日,由奧康集團發起的瑞豐小額貸款公司正式揭牌營業,這標志著奧康從原來的產品生產、品牌經營發展到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新階段。在金融領域再試水,構筑金融鏈,這在當前金融海嘯背景下,更具有現實意義。
此外,一家廣東制鞋企業由于原來形勢較好,訂單較多,不愿給奧康生產,但現在卻希望能從奧康得到訂單,以解決自己面臨的停產困境,奧康不計前嫌,擠出訂單,試圖助其渡過難關。對此,王振滔說,雖然奧康目前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并不大,但如果上下游產業鏈受到嚴重破壞的話,因風險傳遞效應,任何企業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引發難以收拾的多米諾骨牌現象。因此企業之間、上下游產業鏈之間也要學會互救,相互支持,同舟共濟、抱團御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