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的多重視角
與現象相比,本質的東西更值得關注。但在眾說紛紜的語境下,本質的問題被說得飄忽不定。因為角度、時間不同。
在廣東采訪,記者感受到:“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已成為社會共識。
DVD的故事和“羚羊定律”
對于目前的困難,身處危機之中的企業感受與眾不同,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我們在等待曙光來臨的這一天,這一天一定會來!
持相同態度的企業不在少數,有的企業主認為:如果這個行業真的挺不住,我們絕對不會是第一個挺不住。而只要我們挺住了,今后的生存環境反而會更好。因為經過這一輪洗牌,很多小企業都倒閉了。
這讓人想到“羚羊定律”:對羚羊來說,決定的因素不是誰打敗了獅子,而是誰跑得更快!但是所有這些看法都是建立在“困難是暫時的”基礎之上。
在廣東媒體的報道中,被廣泛引用的是“ DVD 故事”:出口一臺DVD 售價32 美元,專利費是18 美元,成本 13美元,加工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
同樣的故事一再上演:一臺售價79美元的國產 MP3,專利費 45 美元,制造成本要 32.5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利潤只有 1.5 美元。在一個10 美元的芭比娃娃中,中國得到的利潤只有 50美分。
這是“中國制造”、“世界工廠”的另一面。 珠三角是全球最大的電腦硬件生產基地,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的配套率為95% ,換句話說,除了個別的零部件(CPU)外,這里全部都生產,相關企業總數達到 4100 家,“幾乎匯集了全球90% 以上的計算機及周邊產品生產廠家”,“東莞堵車、全球漲價”。與此相似,惠州年產激光頭占世界總量的 36% 以上,光驅占全球產能30% 。中山則是世界最大的打印機生產基地。經濟專家告訴我們,類似的“中國制造”,國際資本至少剝了我們三層皮:技術專利費、材料設備銷售利潤和產品銷售超額利潤。
這樣的現實是不能承受的。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線”是必由之路,但在現階段可能是難題。
創新的多個維度
通過產業升級來實現經濟的自主性,途徑只有創新。有企業通過自己的實踐認識到創新的價值,東莞大朗鎮的安康兄弟公司就是一例。這家企業將加工環節中的絕大部分轉移給其他企業做,專注于設計和銷售。他們每天推出20多個新款,并在北京、廣州、香港、美國、英國等地設置了銷售點!拔覀円捳Z權,反過來告訴客人:我們公司產品是自己設計的,你看上了,我們的產品就值這個錢!逼髽I負責人倪國勇說。
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倪國勇教師出身,湖北人。1996年創業,縫紉機從一兩臺變成了一百多臺,但不賺錢,變現時投資130 多萬的工廠只賣了 13.5萬。
2004年5月,倪國勇卷土重來,在大朗設立安康兄弟公司。這次想依靠“產供銷一條龍”,5個月之后,投入的 300 多萬幾乎虧盡。生產是不能再做下去了。
現在的企業是啞鈴式的,但他自稱“摸著石頭過河,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對創新,許多企業還是心存顧慮!皠撔率钦宜,不創新是等死。”這種句式最早出現于上世紀 80 年代末山東一家國有企業的廠長之口:“技改是找死,不技改是等死!蓖瑯拥倪壿嫭F在被廣泛運用:“ 借錢”、“ 轉型”、“升級” 。 或許背后是企業經營者對市場難以把握的迷惘心理。
“你說創新,我自己加強了管理,提高利潤,算不算創新啊?”一位業者這樣問;蛟S他問的是“只有技術創新算創新嗎”。
“品牌”是市場經濟時代的圖騰、創新成果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也是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的主要目標之一。 一家著名的“ 貼牌” 制鞋企業主說,要自己創品牌,是“很漫長的啦”。而亞洲鞋業協會調查統計的數據顯示,廣東大約上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倒閉或遷移。
“制度重于技術!庇腥艘弥洕鷮W家吳敬璉的觀點。還有專家解釋:“在現有體制下,企業創新或許要比不創新走更多的彎路,付出更大的代價,企業當然不愿意。”
一個方向,多個維度,這本身是一種進步,但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這些意見的背景和所體現的矛盾,那是問題的核心。
“東莞模式”及其北漸
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的時候,都不能回避一點:廣東作為先行者,為中國的開放和改革提供了很多經驗,所以對廣東的觀察才有現實的意義。
所謂的“東莞模式”,簡而言之是“臺灣研發、香港訂單、內地民工、本地場地”的結合。在廣東,有人認為東莞模式只是區域性的,是珠三角幾種模式之一;有人認為它有代表性。
不管如何討論,這種模式都曾經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第一,我們需要贊賞的是當地的機遇意識:因為深圳的產業升級,東莞因區位優勢而成為最優的選擇;第二,有廣大的經濟腹地、從某種意義上是無限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的供應。上世紀90年代初,有臺資企業遷入時,他們支付單個工人的工資只相當于在臺灣的1/7 ,企業利潤率提高5% 。而且由于大陸幅員廣大,這種差別依然支持著許多地區的發展,現在在廣東有相當多來自內地的招商團隊。
這種模式被歸結為“前店后廠”,但“店”是香港人的,技術來自臺灣,這樣的“廠”,市場價值大打折扣。
全球化背景下,企業是無國界的,從這個意義上,任何一地都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企業主是有國界的,就在廣州,有大型合資企業的個別車間,中方生產廠長是不能進的。
這種增長帶來什么?專家最近對東莞一個鎮進行調查,該鎮戶籍人口 3.5 萬,常住人口 60萬,去年的GDP是60 個億,按照戶籍人口算,將近人均20萬,按常住人口算只有人均1萬元。當地媒體報道說,自 1989年,廣東省經濟總量躍升全國首位,此后一直牢居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但過去十年間,每新增一個勞動力新創造的GDP是12萬元,大大低于江蘇和浙江。
東莞市一位領導將面臨的困境歸結為“雙邊緣化”和兩個“兩難”!半p邊緣化”,一是企業不具有自主技術、產權、 品牌,在國內產業分工當中被邊緣化;二是在全球分工當中,由于處于制造業的低端,就是加工裝配這一部分,所以實際在國際分工我們也處于邊緣化。
“兩難”,是對地方政府來說的,因為資源約束,按照過去的路子繼續走下去,肯定難;如果“騰籠換鳥”,從思路上說好像過得去,但是這樣做也覺得難。對加工貿易企業來說,一方面繼續發展下去預計這個難度會越來越大。搬出去,搬到別的地方去覺得又有風險,也難。
這是一個拐點。但不能忽視的是,這種模式在 GDP 導向的驅動下、在“招商引資”的渠道中,已經擴展到長三角并繼續向北。
當地一位經濟研究者表示:“我們原先自我陶醉的‘加工制造業中心’可能根本就是一種幻覺:由于產品設計、專利、研發、品牌、營銷、物流、售后服務等環節掌握在歐美客戶手里,每10 美元售價的產品可能只有不到1美元是歸中國的制造商!
這樣的現狀,又何嘗不是給“世界工廠”的設想提出了新的課題。即使我們不把加工貿易為主的“東莞模式”當成主體,甚至否定這一模式的存在,但是在跨國資本并購為主導的全球化趨勢下,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一致的。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中國女鞋市場的獨特創新之道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