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政府望皮革等產業群轉移出珠三角
即使飽受金融海嘯襲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立場一直相當堅定,繼續執行產業提升政策,中小企業存亡、大批農民工失業等考量屈居其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上周更高調批評倒閉的中小企業是“落后的生產力,被市場所淘汰”,他認為面對經濟困難關鍵要有信心,政府不能挽救落后生產力。
汪洋日前明確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希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制造環節轉移出珠三角,比如家具制造、皮革制造、小五金制造、服裝鞋帽制造等八大勞動密集型行業,它們占用了廣東土地的25%,但只貢獻了8%的生產總值。
“我們希望它們轉移到廣東的東西兩翼和山區,有政策去引導,但是,我們也不反對他們走出廣東、甚至走出國門,這是我們的基本態度。”汪洋指出,當年香港把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廣東,現在輪到廣東希望將它們轉移。
汪洋接任廣東省委書記后的政治理念一直是要廣東叫板新加坡,最終超越新加坡,而要達到這個目的,產業提升勢在必行。問題是,他的強硬立場迫使很多企業倒閉、農民工失業,造成了中國媒體近日所報道的“農民工返鄉潮”。而農民工回到家鄉后,當地政府又沒有幫助他們就業的能力。
面對中央的壓力,廣東至今雖然沒有明言反對,但卻表現得相當不以為然。網絡評論員朱廓亮日前在網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指出,溫家寶要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當天,廣東省委省政府竟然沒有任何貫徹響應之類的表態,甚至各報的社論、評論也都反常地一字不提支持中小企業問題。下午出版的《羊城晚報》的新聞頭條則是《胡錦濤出席世界經濟峰會》,其次是《汪洋黃華華會見李榮融歡迎大型央企來粵投資布點》,第三條才是《溫家寶給珠三角打氣》。
廣東產業提升政策不讓步
朱廓亮認為,《羊城晚報》作為廣東省委機關報之一,這樣的新聞排列方式顯示:廣東省委省政府不完全同意“溫論”,仍然會按既定方針辦,優先歡迎大型央企來粵投資布點。
其他種種“跡象”也顯示,廣東的產業提升政策目前不會讓步: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局長劉煥泉日前披露全省今年1月至9月的企業關閉總數只有7148家,沒有外界“5萬多家企業陷入倒閉潮”的傳言那么嚴重;“南方網”的“南方時評”昨天刊登了一篇《勿讓虛夸的企業‘倒閉潮’攪亂人心》的評論;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在前天召開的全省農民工工作座談會上堅持,當前廣東省農民工就業形勢基本穩定,沒有出現“企業倒閉潮”或“農民工返鄉潮”。
面對金融海嘯的襲擊,中央已決心采取各種補救措施,并且以經濟穩定、社會穩定為首務,不惜阻止緩不濟急的改革,不過,在珠三角掙扎求存的中小企業,要從各種中央補救政策中獲利,或許還得等廣東省委省政府改變立場,允許產業提升政策暫時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