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塊狀經濟催生皮革 經編行業指數
燈箱布4.2元/平方米,PVC膜8000元/噸……盯著中國經編信息網上的價格指數,海寧順龍染整有限公司分管銷售的副總經理方明喜不自禁,“基礎價格一經網上發布,不再讓人霧里看花了,與客人談起生意來也就特順了。”
“價格指數上周一首次發布后,經編產品銷售額迅速得到提升。”昨天,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信息技術中心主任胡一帆告訴記者,該指數的發布有可能使經編企業走出無序競爭、迎來良性發展。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會長沈順年說,該指數的發布奠定了馬橋在經編行業的地位,有望對經編市場的價格與發展走勢起到風向標的作用。海寧的“經編指數”,是繼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柯橋“中國紡織品指數”、余姚“中國塑料價格指數”之后,浙江縣(市)發布的又一個重量級“指數”。
“經編指數”背后的產業發展
海寧馬橋經編生產總量已占全行業的20%左右,其產品價格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正越來越大地影響著全國經編產品的價格。
而在國內,由于生產經編的中小企業缺少市場信息引導,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一直無法避免,嚴重危害這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基于這一考量,在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的支持下,海寧中國經編針織科技工業園管委會于本月10日首次推出海寧“經編指數”,當即受到了園區內所有經編企業的歡迎。
“以前接單由于信息不對稱,總會有買家來壓價。心里沒底,能賣25元的產品常常20元左右就出手。”一家經編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經編指數’直觀、及時地反映了經編產品的供銷價格,有助于我們爭取定價權。”
胡一帆告訴記者,海寧“經編指數”體系包括產品指數和企業50指數兩個指數。前者以海寧的服用(裝飾用)和產業用兩大類經編產品為研究對象,半個月為一周期,對在300多家企業中選出的10家典型企業進行價格以及相關數據的分析,得出價格指數圖。后者主要針對馬橋區域內300多家經編企業的銷售情況,在分析每月前50名企業的銷售額、銷售額漲落以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更全面顯示經編市場的實際走勢。
海寧經編產業園區辦公室副主任樊海雄認為,“經編指數”這一價格指導體系的出臺,使經編企業有了切實的“市場溫度計”,有助于企業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檔次。
在金融危機影響日盛的背景下,海寧“經編指數”的適時誕生,將有利于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行業指數背后的話語權
“行業指數既能贏得話語權,又能產生光環效應。”市經貿委副主任包毓瓊說,支撐行業指數的背后,則要求企業不斷地提升產業層次,在做大做強這一產業的同時,還要做出特色來。
以“嘉興指數”聞名全球的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就起到了這樣的一種引領作用。這家國內最大的繭絲綢專業市場,目前參與交易的國內企業已達到1000余家,全國絲綢百強企業大多是其客戶,它每日的交易價格信息已成為國內外繭絲綢行情風向標。據介紹,這個3年前交易額就已突破200多億元的專業市場,已成為世界繭絲綢行業產銷調節及物流調度中心、價格發布和行情信息中心。
“話語權其實就是定價權,這種權力不是爭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嘉興學院副教授孔國保說,定價權是企業能對產品價格的制定擁有主動權,改變該產品的價格。
已經擁有特色塊狀經濟優勢的嘉興,無疑應該在定價權上有更大的作為。
行業指數背后的區域經濟
特色塊狀經濟的崛起是嘉興經濟起飛的標志,更是嘉興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希望。像海寧的皮革、家紡,濮院、洪合的羊毛衫,嘉善的紐扣、木業等,都應該通過產業提升來謀求自身的話語權。
同樣在海寧,另一行業指數——海寧皮革指數,也已在醞釀當中。一個縣級市擁有兩個行業經濟指數,這在國內并不多見。
海寧市副市長施震東表示,經編與皮革是海寧的兩大支柱產業,指數的發布是海寧在這兩個行業經濟領域發展相對成熟的標志。他坦言,海寧的“經編指數”與即將推出的“皮革指數”,只有科學地采集、分析,才能準確地把海寧這兩個行業的經濟優勢傳遞到全國,引領行業發展。
成熟的市場指數,國內甚至國際行業里將會對其產生信任感,有利于塑造區域經濟品牌,也將會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促進產業向該地轉移。但是行業指數是否能夠發揮作用,還要看當地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占有率。
無論是繭絲綢的“嘉興指數”,還是海寧的“經編指數”,都是在產業具備一定規模和檔次之后,才取得了行業指數發布權。循著這條發展路徑,業已發展成熟的嘉興特色塊狀經濟,應謀求更多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