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考驗企業能否靈活調整抗風險能力
11月6日,第10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閉幕。盡管延長了會期,但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額仍比上屆下降了17.5%,這是近五年來廣交會成交額的首次下降。廣交會素有“外貿風向標”和“晴雨表”之稱,有2萬多家出口企業匯聚在這里尋找出口機會,這些參展企業是全國外貿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成交下降,訂單減少,廣交會這個“晴雨表”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外貿難以避免金融海嘯的沖擊。然而,315.5億美元的總成交額仍顯示著希望——廣交會上,在那些抱怨訂單減少的企業展位旁邊,鄰家企業的生意仍做得風生水起。
“中國制造”進入最困難的一年
本屆廣交會,到會客商少了,成交也明顯下滑。據廣交會主辦方的統計,截至11月5日,到會境外采購商累計17.5萬人,出口成交額累計315.5億美元,比上屆下降17.5%,比去年秋交會下降15.8%。這是最近五年來,廣交會出口成交額的首次下降。
據商務部在本屆廣交會上的問卷分析顯示,72.4%的參展企業認為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是影響成交的主要因素;59.2%的參展企業認為長期訂單減少,訂單期限變得更短;75.7%的參展企業反映單筆訂單金額也在下降。
對于未來的發展趨勢,接受采訪的多數參展企業認為,今年剩下的幾個月生產訂單是早前就訂下的,今年出口保持基本平穩的可能性較大,最感到迷茫的是明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美崑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出口形勢不會發生太大的逆轉,全年保持在20%以上的出口增速還是有希望的。第四季度即使低于預期,也不會低太多。不過,明年行情如何,就很難說了。”
在本屆廣交會上,占我國外貿出口大頭的機電產品成交也有所下滑。本屆廣交會一期機電產品成交額比上屆同期下降12.9%。海爾冰箱產品本部海外部部長李洪明也肯定了外貿壓力。他認為,中國家電出口困難已經出現,海爾的冰柜、冰箱出口量較2007年同期已下滑了15%,出口值增速放緩至10%,部分產品甚至出現了虧損。
基于對市場前景的普遍擔憂,廣交會到會海外客商表現出謹慎態度。來自英國的玩具商人喬霍蘭德告訴記者,“我每年在中國的采購額是20萬美元,但明年的采購計劃現在還很難確定,要先看看即將來臨的圣誕節消費再說,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的圣誕節消費可能會很艱難。”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亦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國內的消費從5月份開始往下走,消費需求減弱,但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周期應在半年之后,預計中國今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的出口可能會下降得較為明顯。而預計明年歐洲市場也不景氣,這使中國外貿寒意更濃。
事實上,全球性經濟放緩對中國外貿的影響自今年上半年已開始顯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幅為22.3%,較上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
風險之中強者越強
盡管整體訂單下降,但一些企業則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而紡織服裝、鞋、玩具等一般性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形勢則不容樂觀。
在廣交會上,不少企業已開始積極備戰過冬。“只要挺過去就有賺大錢的機會”,廣東日晨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表示,這是因為像彩電等行業,中國具有龐大的生產能力以及成熟的配套產業,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而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因此只要市場復蘇,那么訂單就仍然屬于那些在這場金融海嘯中生存下來的中國企業。
為了生存下來,廣東絲綢集團副總經理王勇力表示,公司現在的基本策略是保市場、保客戶,同時轉變增長方式,不再是從數量中要利潤,而是向品牌、向技術要利潤。據他介紹,有品牌、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比貼牌產品的利潤要高出50%。而缺乏品牌的中小企業則選擇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分散風險。事實上,通過開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能夠幫助彌補對歐美市場出口減少的部分。
統計數據也表明這一點,1~9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而對東盟的出口則同比增長28.9%。隨著歐美市場萎縮,以南美、中東、俄羅斯、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已逐漸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新方向。
此外,堅持自主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也讓企業增加了抵御寒冬的能力。在廣東新寶電器展位上,前來洽談的采購商絡繹不絕。其董事長郭建綱介紹,這主要是由于其產品有“特色”,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而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則來自于產品的創新。
政企合力迎擊“寒冬”
在廣交會期間,我國上調了包括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家具在內的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約占中國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8%,并于11月1日開始實施。這直接提振了外貿企業信心。深圳斯達高公司董事長詹培明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國家調高出口退稅率直接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緩解了企業出口壓力,有利于企業發展。
同時,商務部等部門還發布《出口鞋類質量安全實用手冊》,并免費派發給參展鞋企,對企業出口如何規避技術性壁壘進行指導,努力幫扶企業出口。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專題調研時也表示,將進一步推動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力度保障外貿穩定發展。據悉,國家還將在進出口管理、通關便利化、進出口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出口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 上一篇:中國出口貿易前景將持續趨弱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