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鞋欲集群強攻內銷市場
外銷市場“腸梗阻”,內銷市場不通暢,這就是成都鞋產業的現實難題。
面對日趨嚴峻的國際金融危機,成都鞋業在以質量力保外銷市場的前提下,正主攻品牌打通內銷渠道,他們也期待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疏通和整合,促進鞋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昨(17)日,西部鞋都董事長彭軍說,在沿海同行轉戰內銷市場的形勢下,川鞋出擊慢了就危險了。與此同時,四川省家具進出口商會秘書長榮煜偉指出,川企更應吸取單兵作戰的教訓,盡早組成產業集群開拓內銷市場。
期待墻內花也香
內銷市場有多大?四川依白蘭鞋業董事長吳德慶認為,是歐美市場的總和;且5年內中等收入群體將與歐美相當。
西部鞋都董事長彭軍表示,廣闊的內銷市場不僅是目前最好的“避風港”,國家出臺的十項措施也將極大刺激內需。據悉,成都市經委已開始引導企業全面加速本土鞋企進入全國商場的步伐。
業內普遍認為,解決“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問題是當前關鍵所在。
14日,記者在卡美多鞋業生產車間看到成百上千雙正在加工的玖熙涼鞋。該公司董事長助理劉鷹表示,由于品質有保障,該廠明年夏季的外單已基本飽和。對于內銷市場,該公司卻用了11年來積累。“品牌要在消費者中達到一定認知度需要漫長的過程”。
艾民兒鞋業曾希望通過成都高端賣場打入本土中產群體,但由于本土的品牌認知度不夠,商場不接招。該公司董事長劉瓊英表示,川鞋品質可比肩世界名牌,期待墻內花也香,但這并非一企之力所能及,“政府能否搭臺?”
集群出擊快速占口岸
據悉,成都市政府正在醞釀成立鞋企行業協會。一方面,搭建企業與政府的對話橋梁,以期實現“1+1+1>3”的乘數效益;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協會整合產業資源,以產業集群強勢出擊。
四川家具行業集群出擊內銷市場的經驗就值得借鑒。
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四川家具先在西博會收獲了180億元“打捆”大單;13日,90多家企業又集體在武漢中國家具CBD簽了5萬多平方米賣場。在家具行業,誰先占口岸誰就擁有地方銷售權。
四川家具進出口商會秘書長榮煜偉表示,在9月前,不少企業向他“求”訂單,現在是他們生產都忙不贏。為何?
他說,在市場普遍下行的形勢下,誰占領了越多口岸,誰就先贏得市場商機。如何做到先人一步?該行業改變了過去單兵作戰和“坐商”的銷售思維,由省商務廳搭臺,該商會迅速組織會員企業開展“四川家具中國行”活動,以產業集群方式大力宣傳、強勢談判。
無論是借西博會“引進來”;還是集體包機“走出去”,強大產業鏈都在當地引起轟動效應。榮說,他們將以一個月走兩個城市、15周走完20個城市,新簽50萬平方米的速度推動,“尋找市場結構性短缺,看哪些城市供應薄弱,就往哪走。”
搭建產業鏈核心平臺
彭軍表示,在“以產帶銷”的市場經濟下,貿易終端是產業鏈的核心部分,這正是川鞋產業鏈中缺失的環節——雖然武侯區每天有1000多家企業產鞋,老百姓卻找不到地方買鞋。他說:“缺少銷售平臺,內銷如何做起來?”
云集國內知名鞋業品牌的浙江,就很注重銷售平臺的作用。輻射長三角地區的海寧皮革城就是依托當地產業鏈建起來的,每年貿易額達數百億元。
據悉,成都市將通過工業旅游的方式拉動內銷,采購者可在產業集群基地看生產過程,通過女鞋歷史文化館縱向了解文化,最后到直銷基地進行體驗式購買。該市將以政府牽頭、專業營運商運作的方式在武侯區建“中國女鞋之都直銷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