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或變“雙轉移”良機
金融危機下,資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從成本上而言,正是投資基建的大好時機。第五屆“山洽會”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家出臺大量利好政策的背景下舉辦,其中蘊藏的發展機遇,早已被山區及東西兩翼的地市盯上。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專場推介會上,湛江、茂名、肇慶、云浮、河源、潮州六市的市長副市長們同臺競技,“落力”秀出自家市的投資賣點,有打“港口牌”的,有打“生態牌”的……好不熱鬧。
粵西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千萬噸鋼鐵項目
可使湛江GDP翻兩番
已舉辦過四屆的“山洽會”首次開到了粵西,對于東道主湛江而言機遇難得。省長黃華華指出,作為粵西經濟大市的湛江,要以“山洽會”為契機,努力打造粵西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在湛江市市長阮日生看來,廣東正構建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這對湛江來說是十分難得的機遇。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以湛江為中心的粵西城鎮群中心,形成沿海經濟新的增長帶。省政府也出臺規劃,計劃在湛江投資的項目達75項,總投資2165億,重點發展湛江臨港石化、鋼鐵、電力工業。
另一個發展機遇是國家實施能源安全的戰略布局。湛江是目前我國經馬六甲海峽石油運輸通道上的兩個直接到岸的港口之一,距離亞太、中東、非洲、南美等地區的石油輸出國最近,石油儲運最便捷、成本最低,并可輻射對燃料油需求量大的華南、西南地區。目前,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已落戶湛江。
一個最新的機遇是,1000萬噸的大型鋼鐵項目將落戶湛江。該市市長阮日生透露,該項目已經國務院批準同意開展前期工作。湛江鋼鐵基地項目選址東海島,基地建設規模為年產鐵920萬噸,鋼1000萬噸,鋼材940萬噸,計劃投資690億元,預計2011年底建成投產。
“項目投產后,將以1:5的投資拉動刺激湛江經濟增長,形成完整的鋼鐵工業產業鏈,可使湛江的GDP翻兩番。”阮日生表示,這樣的話,“湛江在未來3至5年內將可成為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
阮日生還特別強調了湛江市的投資軟環境。為了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湛江將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588項減少到280項,承諾將辦事時限大幅壓縮64%,重大投資項目實行項目審批代理制。
在推進“雙轉移”戰略方面,目前湛江已有佛山順德(廉江)、深圳龍崗(吳川)、廣州(湛江)三個產業轉移工業園。1000萬噸的鋼鐵項目,就將落在廣州(湛江)園。湛江市已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項目135個,總投資170.5億,以鋼鐵和石化配套為主。
茂名則主推自己的石化產業優勢。有“南方油城”之稱的茂名,是我國最大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之一。擁有百萬噸乙烯年產量的茂名石化公司則是全國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
副市長黃心強表示,可利用茂名石化公司提供的200多種化工原料和公用工程余量,通過招商引資,大幅擴展石化產業鏈,開拓市場短缺的石油化工深加工產品。他還重點推介了茂名北山嶺港區30萬噸級深水港公用設施工程、北山嶺港區鐵路支線、羅非魚切片加工等幾個項目。
金融危機或成承接“轉移”良機
原材料成本回落
吸納內銷企業機遇
河源市市長劉小華在推介會上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他笑稱是“河源水好”的緣故。推介會上,劉小華大打“生態牌”,稱河源擁有“一流水質、一流空氣、一流森林”。
劉小華進一步提出,要在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將河源的生態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河源要借“山洽會”和“雙轉移”之機,打造六大基地:手機生產基地、高端制造業基地、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和泛珠三角商貿物流基地。
劉小華還算了筆成本轉移賬:香港龍記集團曾對其在河源和珠三角的兩個廠的運營成本進行了比較,同樣一家企業,在河源的投資比在珠三角投資成本節省了34%。
對于金融危機,劉小華認為這對欠發達地區承接轉移“雖有消極影響,但因勢利導,也可變為一次良機”。他分析道:一是隨金融危機帶來的資源、原材料價格回落,生產和基建的成本大幅降低,是大規模投資交通、環保項目的大好時機;二是在承接轉移產業的時候,可以有選擇性的調整產品銷售方向,鼓勵主攻內銷市場的產業轉移進來,更好地與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相結合。
肇慶市的主推項目是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副市長關鵬形容肇慶的區位優勢為:珠三角產業向西江流域強力擴張的“前沿陣地”;西部資源向珠三角加速流動的“橋頭堡”。
云浮市常務副市長郭漢毅則提出,云浮要利用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趨勢,結合本市產業與資源優勢,打造一批重量級的產業集群,比如石材、不銹鋼制品、硫化工、水泥和電力。云浮的目標是,使這五大產業的年產值分別達到100億元以上。
潮州市常務副市長方利旭表示,潮州將在在深圳南山(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基礎上,增加整合潮州經濟開發區徑南產業轉移園、潮州港經濟開發區兩個工業園區,形成“一園三區”格局,形成以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五金、包裝印刷、鞋業、水族器材為支柱產業的特色工業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