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布局洗牌 東莞鞋業基地風險猶存
產業布局面臨洗牌,以批發市場和寫字樓集群著稱的東莞商業地產同樣面臨變局。
據了解,擁有30年制鞋發展歷史的東莞厚街鎮,匯聚了臺灣、溫州和本土的鞋業、手袋業等皮革制品生產企業近1150家,從業人員超15萬人,其中臺資、港資等外資企業約500家。2007年厚街鎮產鞋量達到6億雙,年產值近21億美金,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但如今,東莞鞋業總部基地面臨著資金和商家兩方面的巨大壓力。
而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就面臨這樣的形勢。該項目位于東莞市厚街鎮高新技術科技園湖景大道旁,總占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8億元。一期工程計劃于2009年開工。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鞋業產業綜合服務基地,預計總投資將超過1.6億美元。其旗下設有十大中心建筑,構建成核心功能體系。據項目運營商東莞市華瑞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黃海濤介紹,整個項目投資10多億元。
“一期項目約20萬平方米,明年上半年順利動工的話,大概明年底或者后年上半年就可完工。首先動工的是國際皮革鞋材交易中心和國際成品鞋展示采購中心,寫字樓隨后。”項目負責人之一楊發智說。楊還提到,政府在這個項目上投入很大,在政策上給予有力的支持,如項目運作,技術創新等方面,力求建設一個科技平臺,增強行業上的競爭力。
在10月31日舉辦的2008世界鞋業發展論壇上,不少業內人士提出質疑:珠三角產業轉移,給小企業主帶來的巨大壓力如何消解?東莞在厚街已經開發了濠畔、遠東兩家鞋業市場,再加上40多萬平方米的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競爭將會十分激烈。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小企業都在盡量減少投資,鞋業基地的招商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需要政府支持。
“經濟危機只是暫時的,只是三兩年的問題,最多5年。目前國內都在進行產業的轉型,貿易加工也一樣。鞋業基地在招商方面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于淑華說,“經濟低迷的時候,更容易實現產業的轉型。”
中國輕工業工藝品進出口商會鞋類分會秘書長王穎認為,產業轉移是一種趨勢,東莞應該在維持原有規模的基礎上,從制造業集中轉化成商業、服務業集中的地區。一個新的產業基地,往往需要相關優惠政策的扶持和配套大環境的培育,所以鞋業基地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