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拖累鞋業出口 未來中國鞋一半將內銷

華爾街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業影響不大,但中國制鞋業對歐美市場依存度高,金融危機也必將通過國際消費市場的傳導作用影響到中國制鞋業出口。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協會名譽會長徐永
對于有實力的企業來說,逐漸從加工貿易出口形式,轉變為以一般貿易為主的出口形式,是實現升級的出路之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
近期出現了個別港資企業的倒閉消息,但港企見慣風浪。我們鼓勵港資企業增強危機管理意識,發展新興市場。
———香港貿易發展局制造業拓展總監周瑞生
本報訊 (記者 陳偉華)受全球經濟形勢拖累,從東莞、廣東到整個中國,鞋業正處在寒冬邊緣。企業怎樣安然“過冬”?昨日,“2008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在東莞厚街的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開幕。與會的聯合國顧問FerencSchmél稱,中國鞋業目前過分依賴美國,未來應該有50%的鞋出現在中國自己的鞋柜上。
中等鞋企面臨倒閉潮
東莞生產了世界1/10的鞋子,被譽為“世界鞋都”。但如今,危機已來到身邊。
“金融危機波及到每一個人。現在的顧客從買‘想要的’,變成了只買‘需要的’。”全球最大鞋商之一美國布朗鞋業總裁兼首席運營官DianeM.Sullivan女士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布朗鞋業已在東莞投資創辦東莞利威鞋業有限公司作為遠東區總部,年營業額超19億美元。身處全球市場,布朗鞋業顯然無法逃過金融危機的襲擊。
“中國鞋業發展20多年來,從未經歷現在的困境。有些小企業停產、倒閉;大部分中等企業裁員、縮減規模控制風險。如果這種形勢持續到年底,將會有一批中等規模企業面臨倒閉。”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穎介紹說,東莞、惠州等地近1000家鞋廠及相關配套企業,或主動歇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遷;今年2月以來,溫州鞋業協會對371家制鞋企業進行調查,未開工企業32家,已關停52家,欠債外逃14家,占調查企業的34.1%;福建莆田地區有近百家企業倒閉。全國大的制鞋基地無不被席卷,王穎認為,中國制鞋業進入了嚴冬。
“中國過分依賴美國”
昨日,參加論壇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高級工業發展部前主管、現任顧問FerencSchmél,提供了一份數據。他總結說,在制鞋行業,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印度,而不是越南。越南產量雖有很快增長,但無法與中國抗衡。而印度則不同,印度出口的市場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中國香港、西班牙等。“而中國恰好相反,過度依賴美國以及其它西方市場。”
“未來中國制造的50%的鞋子,將會出現在自己的國內市場。”FerencSchmél認為,最終中國還是要靠內銷。不過他提醒,企業向內陸地區轉移,必須考慮到其他成本的提高,即基礎設施的成本和物流的成本。
金融危“機”要靠政府撬動
自來危機中都是倒下一批,崛起一批。企業到底是避“危”還是去尋“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說,全球金融風暴后,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說應抓住機會,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這個觀點是有一定合理性。但個人認為,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首先要生存,其次再發展。面臨全球競爭時,這個機遇非常難得。如果失去這個市場,重新進入門檻很高。我認為這是一個契機,但政府需幫企業渡難關。”
東莞市副市長鄧志廣當場表態,市政府已明確將厚街作為家具和鞋業產業升級試點鎮,將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導。東莞政府將“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引導和幫助東莞鞋業應對挑戰。”
■相關新聞
粵玩具出口企業9個月減1391家
本報訊 (記者 商琦 通訊員 李志軍)記者昨日從海關獲悉,今年前9個月,廣東玩具出口企業從去年的3582家銳減至目前的2191家,足足減少了四成。
據介紹,美國和歐盟仍是主要出口市場。1—9月,廣東省對美國出口玩具18.6億美元,下降2.5%;對歐盟出口11.1億美元,增長20.3%,歐美市場占出口總量的六成多;同期,對香港出口大幅下降了13.9%,出口值僅4.1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