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不走阿迪路
相對于阿迪達斯,在面對成本上升問題時耐克的回應非常有技巧,“中國的投資和生產都將維持現有水平。”美國時間10月28日,耐克發言人艾琳·達布森否認了從中國撤資計劃。
事端緣起今年7月,阿迪達斯總裁向媒體表示,中國工資水平由政府確定,現已逐漸升高,“目前阿迪在華生產占總產量一半,以后將逐步減少”。
耐克在全球也奉行輕資產戰略,生產銷售兩端均由代工廠和渠道完成,會否有相似打算隨即成為業界關注焦點。近日,耐克回應時表示,“在中國投資和生產都將維持現有水平。”至于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及原材料成本上升,達布森稱將致力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控制生產成本。
記者昨日則從一本地耐克代工廠獲悉,今年以來隨著匯率波動、勞動力和成本增長,耐克采購價亦有相應提高,不過并不能抵消所有增長。“耐克在談及未來發展細節時,會談到許多產業升級問題,目的是從其他方面控制成本,風險共擔。”該企業相關人士表示。
然而,耐克的回應僅保證在華投資和生產總量不會減少,并沒有提及隨著公司發展,會否進一步在中國增產。目前業界盛傳的模式是,東南亞人力成本更低,耐克和阿迪達斯會逐漸在這些地區增產。廣東鞋業商會副秘書長楊葉林認為,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綜合優勢依然明顯,其中政局穩定是一大因素。據越南勞動榮軍社會部統計,1995年至2008年初,越南發生罷工事件共2300起。今年頭4個月,自發性罷工仍不斷增加,次數為295起,其中部分便涉及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代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