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收縮在華生產增量
目前無工廠撤離中國情況,但部分代工廠的訂單已減少;相比生產基地功能,中國將成為其更關鍵的消費市場
面對日前諸多媒體報道的“撤離”傳聞,阿迪達斯中國區公關經理李聆向《財經》記者聲稱,阿迪達斯沒有任何將工廠撤離中國的計劃。但她同時也承認,雖然絕對值不會減少,但“中國制造”在全球所占的百分比可能會在未來有所下降。
根據阿迪達斯的官方介紹,目前阿迪達斯全球50%的產品在中國制造,全國各地有264家工廠為阿迪達斯加工產品,工作人員總數達30萬人。
雖然阿迪達斯方一再向《財經》記者強調,“中國制造”絕不會在絕對數值上下降,然而,相比阿迪達斯每年不斷增長的銷售量和全球市場擴張步伐,其在中國的產能增量將不斷收縮已成現實。
李聆承認,基于阿迪達斯集團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高速發展,中國制造在全球所占的百分比可能會在未來有所下降。
由于中國生產成本的急劇上升,阿迪達斯以及其他知名運動品牌均在收縮中國產能比例。江浙一帶制造業更是因為歐美消費需求緊縮,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原因而受損嚴重,出口型生產企業紛紛面臨停產或減產困境。
阿迪達斯在中國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蘇州,已有多家代加工生產企業都面臨此問題。蘇州一家國有銀行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蘇州紡織業受沖擊最大,關停者不在少數。企業訂單不足,不少企業也不敢輕易開工。此類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尤其是出口型代加工企業。
蘇州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說,蘇州代加工生產企業普遍缺乏議價能力,在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客戶訂單流失嚴重,“阿迪達斯的訂單確實減少了”。
浙江一家服裝出口企業負責人則表示,服裝業原材料的成本主要包括面輔料和印染成本,今年以來就上漲超過10%。但與客戶協議漲價的空間卻已很小。經常漲價已引起客戶反感,因而不斷損失訂單。
據悉,中國制鞋業的整體成本上升了20%以上。而新《勞動法》的執行,需要多投入的成本又增加5%,凈利潤更是壓縮30%。
在此背景下,很多國際大品牌都有意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南亞等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地區,比如巴基斯坦、印度等國。但是,由于勞動力培訓、生產配套設施等相關諸多因素,要在短期內轉移并不現實,采取逐漸收縮和轉移的過渡方式不失為更為妥當的做法。而且,中國這一巨大消費市場的全球戰略地位,這些全球大品牌也不會貿然將生產撤離中國。
在阿迪達斯看來,中國也確實已經成為比制造基地更為重要和關鍵的戰略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市場對阿迪達斯來說越來越重要,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會讓消費者擁有更強的購買力,阿迪達斯的消費人群將進一步擴大。”李聆稱。
據介紹,2007年底,阿迪達斯在全國的零售店接近4000家。在2010年前,阿迪達斯還將計劃在中國進一步加大市場投資,零售店預計將超過6000家。
“阿迪達斯有信心在2010年完成在華實現10億歐元的銷售額目標。”李聆表示。
- 上一篇:彪馬:菁英思路決定品牌出路
- 下一篇: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