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樂觀應對變化
無論阿迪達斯是否承認,與其相關的很多事物都在發生變化:一些代工廠們正在抱怨利潤越來越低,因為成本越來越高;顧客們開始注意商品的價簽,他們轉向買些便宜的衣服鞋襪。面對這些不利消息,這家二戰后起家的體育用品巨頭仍然保持樂觀態度。
最近,阿迪達斯又收購了北美高爾夫名牌Ashworth這家體質不錯的公司,以增加阿迪達斯在高爾夫球市場的份額,這是整個體育產業中的利潤最高的“貴族產業”。
通過整合銳步,阿迪達斯減少了獨立制造伙伴的數量、更加集中的采購為阿迪達斯爭得了更高的議價權,并降低了管理檢驗的成本。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和南加州的中央配送中心,也有望盡快代替現存的阿迪達斯和銳步倉庫,使供貨系統更加靈敏。一個細節是,阿迪達斯的決策者不再將所有樣品拿在手中仔細端詳,一些產品直接運用虛擬技術進行評判。
令廣告公司慶幸的是,這位大客戶并沒有減少自己的宣傳費用,2007年市場營銷運營預算占銷售額的比例提高了0.5%,達到13.4%(2006年為12.9%)。在2008奧運之年中,這個數量現在看來,只會上升,不會減少。
不久前,阿迪達斯工廠撤出中國的傳言,讓中國制造的概念再次緊張。但阿迪達斯的CEO澄清道:“中國市場對阿迪達斯來說仍然重要”。一串數字可以說明這并不是客套:阿迪達斯在中國有264家產品供應商,2007年阿迪達斯在中國的采購總量中,鞋類約占49%,服裝32%,其他配件占65%;到2010年,阿迪達斯將在中國擁有6300家店,2008年將新開1135家零售店;2008年上半年,中國區的增長達到60%,預計年營銷額超過10億美元。
中國市場的穩定關系全局,特別是在北美市場銷售額下降的今天,這個道理阿迪達斯清楚,它的對手耐克也了然于心。奧運之年,這對冤家為“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頭銜爭得不可開交,從簽約明星、廣告版面到草根活動、鋪設店面,幾乎每個環節都有交鋒。
盡管兩家都自稱 “中國排名第一”,但是至今沒有一個權威數字證明,到底誰才是王者。不過重要的是,兩家都在酣戰中齊頭并進,銷售額屢創新高,并成為在這一冬天中支撐靚麗財報的重要因素。
近日,阿迪達斯大中華區市場營銷副總裁畢寶元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公司將會密切監控市場的變化,但是目前不存在任何削減成本、削減投資的計劃。當然以后在市場營銷、品牌建設方面的錢,阿迪達斯會盡可能花得更聰明一些。
經濟觀察報:現在評價奧運會上的巨大付出,是否值得?
畢寶元:我們很滿意這個效果。
從品牌來說,回報很大,奧運會是阿迪最大的展示平臺,奧運之前,阿迪達斯有個長達10個月的宣傳活動,這是阿迪在單個國家單次宣傳之最。一共有1500萬人參與這些活動(不包括在店中消費的人),在網上交換卡片的人有1000萬人。據第三方調查結構的數據,奧運期間,阿迪的知名度提升24%。
上半年中國區的銷售增長是60%,8月份,阿迪的業務量增長也是非常快的,特許商品銷量可觀。
經濟觀察報:全球經濟下行,阿迪達斯如何面對越來越節省的消費者?
畢寶元:這是全球市場都面臨的問題,有的市場比較嚴重一些,有的市場沒有那么大,中國的市場情況非常好。
阿迪達斯整個資產組合的搭配比較合理,包含各種體育競技項目的產品,休閑產品如銳步和高爾夫,在整個過程中就沒有受到影響。從財務角度,現金流不存在問題,上周剛剛收購了美國的高爾夫高端產品Ashworth。
整個大的氣候會影響到每個行業,全球經濟變化會影響每個企業。我們會密切監控市場,但是目前不存在任何削減成本、削減投資的計劃。當然以后在市場營銷、品牌建設方面的錢可能會花得更聰明一點。
經濟觀察報:阿迪達斯對中國的三、四級城市,甚至城鎮是否有拓展興趣?
畢寶元:其實阿迪達斯在不是重點城市的地區,有非常多的收入來自三線以下的城市,4000多家店分布在450個城市,可見在不關注的城市里有非常強大的分銷網絡的,這些需求也很旺盛。
經濟觀察報:中國、印度、日本在阿迪達斯的全球戰略中各自處于什么定位?
畢寶元:無論是從購買力還是規模的角度,日本和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印度目前比較小,但發展的潛力很大,以后也是重要市場。印度增長的絕對數字比中國可能大一些,但基數比較小,所以阿迪達斯的主要精力還是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