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五種充電信號,你有嗎?
跡象一對所從事的職業感到倦怠
richard在大學學習的時候,并不太熱愛自己的金融專業,但畢業時沒有改行的機會,還是進了一家外資銀行。“我總是不太安心工作,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沒什么意思,幻想著有一天可以做記者、主持人或者律師,而不是整天面對著不屬于自己的金錢。幾年間,我曾報名參加北京廣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的函授,還復習了一段時間想考律師資格證。”
其實,richard所在外資銀行的環境很好,是很多人眼中高收入的理想職業。面對著很多碩士博士都在競爭一個外資銀行的職位,現在richard才感到自己實在有必要充電了。“我正準備在職申請國際金融碩士學位,對此,我的上司非常支持,畢竟是我的專業。既然決定在這一行走下去,就不能落伍。腳踏實地去做,應該不會有錯。”
跡象二職業生涯正處在“停滯”期
李娜是一個著名服裝品牌的銷售經理,主管北方區的業務已經有3年時間。這個在別人看來令人羨慕的職位,卻讓她在一夜之間就做出辭職的決定。“我感覺我的職業生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停滯狀態,總是在做著以前做過的事情,重復多于創新,而且以我目前的職位,也很難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為了。”
把拳頭收回來,以積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擊。李娜這樣解釋她辭職的原因。研究生畢業的她放棄了優厚的待遇、良好的事業基礎,這一舉動令周圍許多人不解。而她卻說,在職場上工作了幾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拳手,現在是停下來調整自我的時候了。“我已經決定到法國繼續讀我的服裝設計專業,對于今后的工作,我并不擔心,選擇辭職就是因為有這份自信。”
人在其職業的某個階段會出現所謂的“停滯”期,這種情況是一個信號,一旦出現說明你需要充電了。
跡象三知識更新時代引出危機意識
在IT行業工作近5年的叢岳坦言:“找到工作就一勞永逸的體制已成為歷史,我一直都處在一種與最新科技知識賽跑的狀態。信息時代的知道呈膨脹性擴展趨勢,剛剛掌握的資訊,也許過兩天就已經過時了,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很容易被淘汰。”曾經在一年里,我換過六次工作,身心俱疲。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這不過是我的大驚小怪,可后來情況越來越嚴重,我逐漸有了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還跑去看過心理醫生。最終一位學長的話讓我茅塞頓開,他說‘未來職場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因為工作和學習;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可不想成為后一種人。”
去年小叢自掏腰包參加了幾期美國專家舉辦的IT行業培訓,雖然花費很高,可學習下來,感覺心里踏實,永遠處于危機感的心理有所緩解。
“在職充電”是防止“人才貶值”的一種好方法,要讓自己“不貶值”,那就需要不斷地“充電”。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人們常說的:你永遠不能休息,否則,你就會永遠休息。
跡象四過于順利也不是好事
安菲是一家貿易公司的財務總監,主管著公司上下的所有會計核算工作,也算得上是一個握著全公司錢袋子的風云人物。從大學畢業到現在,8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沒有那一紙“注冊會計師”的證書,可工作起來,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因為我感覺完全能夠勝任工作,領導也比較器重我。說實話,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能‘站住腳’更難。我沒必要為了去考一個證書,而耽誤我每天的工作,那樣的話我的老板也會對我有看法的。我的很多同學上班后不斷考各種證書,參加各種學習班,希望能往更大的公司‘跳’,甚至請了假去學習,結果影響了工作業績,得到的是與能力不相匹配的待遇。”
也許安菲的話從目前的角度看的確是正確的,可如果把它放在一個大的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中分析,就站不住腳了。實施技能儲備,使價值“保鮮”是關鍵。假如有一天安菲所處的環境發生改變,她可能就會措手不及了。
跡象五有“跳槽”的念想
小米從外語學院畢業后就在一家國際航運公司里給英國籍首席代表做秘書,一待就是兩年,這期間她接觸到一些國內和國際大的企業咨詢機構,在他們給小米所在的外國公司做中國市場整體戰略規劃的時候,小米逐漸認識到咨詢行業無限廣闊的前景,這使她開始有意識地收集這方面的信息和資料,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我的專業是英語,除了能像外國人那樣正常地說英語之外,今天看來并沒有任何特長可言。于是,在這家海運公司工作了兩年之后,我申請了美國哥倫比亞的MBA,我想學成之后可以到一家跨國咨詢公司里去工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們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當然,這是有代價的,從一個傳統行業跳到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里,惟一能夠達成目的做法就是充電。”
- 上一篇:5大因素 找到職場理想職位
- 下一篇:4招破解職場女性的“27歲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