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才匱乏難題亟待破解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大決策,描繪了新階段農村發展美好藍圖。貫徹新三中全會精神,貴在落實,重在破解難題。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靠政策、靠科技、靠人才。沒有一大批建設新農村的帶頭人,沒有一大批農業科技人才,沒有數以億計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推進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是不可能的。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每7000畝土地只有1名農技人員,每7000頭牲畜只有1名獸醫,每萬畝森林僅有0.53名林業技術人員,農業科技人員在總人口的比例為萬分之一。農村缺醫少藥、醫療設備落后,基礎教育薄弱。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總體較低。人才問題成為制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瓶頸”和“短板”。
老少山邊窮地區農村人才缺乏問題更為突出。幾年前,我到粵東一個邊遠山區扶貧。當時,這個村有433戶,村民2029人,8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小孩留守。3名支委、村委都年近7旬,都是“老掉牙”的人。鎮干部戲稱“3個支委4個牙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20多年,全村僅有2人入黨。村支部27名黨員,平均年齡62歲。黨在這些地方的基層組織后繼乏人。近幾年來,盡管上級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時至今日,總體上收效不大。支委們雖有較高的覺悟和奉獻精神,但由于支委和黨員年齡老化,精力有限,文化程度偏低,觀念陳舊,吸納新信息的能力不強,難以帶領群眾建設新農村。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鄉收入差距很大,農村生活和工作條件比較艱苦。不僅城里人大多不愿意到農村去,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大中專畢業生也往往不愿回到農村工作。農村人才奇缺,而為數不多的農林牧類大中專畢業生卻就業最難。全國兩億多農民進城務工,使得農村人才奇缺現象雪上加霜。農村改革發展,迫切需要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破解農村人才匱乏難題,一要堅持正確導向,建立充滿活力的人才管理機制,扭轉農村留不住人才的被動局面;二要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科技、醫務、文化、教育等各類人才深入基層,扎根農村;三要著力拓寬農村基層干部來源,把農村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四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醫療、文化公共服務事業,豐富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破解農村人才匱乏難題,一方面,要發揮農民在建設新農村中的主體作用,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培養造就鄉村本土人才。另一方面,要通過國家的政策扶持、人才支持和資金傾斜,開創農村人才工作新局面。
- 上一篇:房海山:中國動漫產業崛起關鍵在人才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