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東莞企業工資最高可漲21%
記者昨日從東莞市勞動局獲悉,2008年東莞企業工資指導線將按照“廣東省200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通知”(下稱“通知”)執行,根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18日發布的“通知”,東莞企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為15%,上線(警戒線)為21%,下線為5.5%,也就是說,企業工資最高增幅可為21%。工資水平偏低的生產一線職工是提升的重點。
增長標準:
虧損企業可按下線增長
記者了解到,2008省企業工資指導線是根據國家有關企業工資分配的政策和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測,結合經濟發展、物價水平、就業等因素等劃定的。東莞市勞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莞將按照省里的通知執行。
按照哪種標準上調工資,通知有具體要求,其中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上年人均工資為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80%以上2倍以內的,工資增長幅度可按基準線確定;上年度人均工資為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倍以上的,工資增長幅度應低于基準線;人均工資低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80%的,可在基準線與上線之間的幅度內確定。
經濟效益好、支付能力強的競爭性企業,可按上線確定職工人均工資的增長。生產經營尚屬正常、但經濟效益增長緩慢的企業,可按不低于下線的標準安排職工工資增長。經濟效益下降幅度較大或虧損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同意,可以按下線安排職工工資增長,但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能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而對于生產一線職工“通知”專門進行了照顧,“對工資水平低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或兩年以上不增長以及工資增長緩慢的生產一線職工,要予以傾斜”。生產一線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不增長的企業,經營者工資不得增長。
專業人士:
漲工資與否市場說了算
據了解,去年和前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上線一樣,2007年東莞的企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為10.3%,上線為15%,下線為2%,而2006年基準線11% ,上線15% , 下線為3%。今年的基準線一下子達到了前兩年的上線,最高漲幅達到了21%。
厚街勞務大市場營銷總監黃京認為,企業工資指導線基準線達到15%,上線為21%是這幾年都比較少見的,“可能是基于物價上漲等因素,不過因為企業成本上升,如果執行的話,工資指導線會成為某些企業的障礙,然而對于能夠堅持到現在的企業而言,由于新的一輪訂單已經拿到了,他們往往把物價上漲以及工資上漲等因素考慮進去了,實際上一些企業已經上調了工資”。
在他看來,“政府的指導線年年都會出臺,但具體的執行起來情況就比較難說了,畢竟指導線沒有強制性。”企業漲工資與否更多的是一種市場行為,“招不到人了,企業自然會上漲工資。”企業工資指導線,主要起個參考作用。
企業:
成本太高 指導線難以執行
聽到企業工資指導線出臺,東莞一服裝企業的黎總說,“現在生意這么難做,原材料、人工成本都那么高,工資要漲上去,太困難了”。他的服裝廠有兩百多號員工,這一年來一直在“苦熬”,“我的企業壓力太大了”,他說,“我不準備執行,如果真要強制執行,只有不做生意了。”
而厚街一家鞋企負責人柏總也很無奈,“其實我們的工資已經開得比較高了,現在的人工成本比以前高了好多,一般人都看到工資漲了一點,他們沒有留意到每一個環節的人工成本都在上升,如鞋底、鞋面各個環節累計到一雙鞋出廠,利潤已經縮水得厲害了,工廠的壓力大啊!企業工資指導價現在我根本顧不上。”
員工:
指導線無強制性實際效果不大
“如果能夠漲工資那肯定最好不過了,現在到外面去吃個像樣點的盒飯就要10元,物價那么貴,再不漲工資都不敢到外面去玩了。”綠洲鞋廠的阿波聽說企業工資指導線工資最高漲幅為21%的時候激動了一下,不過得知這并不像最低工資有強制性的時候他就泄氣了,“這個還不是工廠說了算啊”。
而曾在橫瀝一紙質品制造廠搞人事的小楊則比較冷靜,“企業工資指導價是起一個指導作用,參考參考,讓自己心里有個底,同時以后有機會的話可以和廠方就漲工資的問題進行‘談判’。”她話鋒一轉,“不過誰愿意在這件事情上和廠里面爭論呢?”
相關鏈接:
不漲工資可要求“集體協商”
據介紹,工資指導線是政府宏觀調控工資總量,調節工資分配關系、規劃工資水平增長,指導企業工資分配所采用的一種制度。工資指導線采用貨幣平均工資增長幅度的形式,包括工資增長基準線、上線、下線。政府通過制定和發布工資指導線,指導各行業、企業勞資集體協商,為企業自主確定工資水平提供依據,引導企業在發展生產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適度增加工資,建立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從一些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來看,工資指導線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政府間接調控和指導企業工資水平和工資總量合理增長的主要方式。
記者了解到,企業工資指導線不具有強制力,當地的工資指導線發布后,如果企業不按指導線增加工資,職工或工會可以通過集體協商制度,向企業經營者提出漲工資的合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