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鞋戰“翻盤”期待鞋企抱團應對

據福建省鞋帽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潘仰錚透露,兩年的反傾銷措施,加上成本上升,競爭激烈,中國鞋類行業經受了痛苦進程,也蒙受了巨大損失。圖為某鞋類銷售賣場的展示柜。 本報記者 王 越/攝
2006年10月7日起,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為期2年16.5%的反傾銷稅。在國內皮鞋業眼看即將得到喘息的時刻,歐盟卻再揮反傾銷大棒。然而,在這場耗時兩年、涉案金額高達7億美元的“中歐鞋戰”遠未終結的時候,浙江、廣東、福建三地的中國鞋企的反應卻莫衷一是。
意料之中,預期之外。
2006年10月7日起,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為期2年16.5%的反傾銷稅。在國內皮鞋業眼看即將得到喘息的時刻,歐盟卻再揮反傾銷大棒,表示將對中國以及越南產皮鞋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日落復審”。這意味著,歐盟對中國皮鞋16.5%的反傾銷稅將可能延長。
然而,在這場耗時兩年、涉案金額高達7億美元的“中歐鞋戰”遠未終結的時候,在政府機構、協會多方努力協調、結盟應對的當下,浙江、廣東、福建三地的中國鞋企的反應卻莫衷一是,有企業積極響應,卻也有不少企業冷漠離場。
三地協會結盟協調
現在企業已經進入“日落復審”階段,這既是個挑戰也是個機遇,企業應積極聯合起來,參加反傾銷“日落復審”應訴。
10月8日,浙江溫州;10月9日,廣東中山;10月10日,福建泉州。
國家商務部、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皮革協會。
這基本上可視作上述部委、協會三天“捆綁”在一起進行密集商會的日程表,而其商會的主題只有一個,“歐盟中國皮鞋反傾銷‘日落復審’協調會”。
“今天這條戰線上的重要人員基本都已出席。”10月8日,在溫州的協調會一開始,組織者便笑稱。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謝榕芳說,“我們的目標是,將反傾銷的最新情況介紹給大家,同時希望有更多的鞋企參與到反傾銷中去。”
溫州制革協會的反應不可謂不積極,協調會召開僅僅是在歐盟宣布“日落復審”決定后的第4天。而接下來的兩天,幾乎同樣一幕的鞋企動員應對大會在中山、泉州出現。
在廣東的鞋業反傾銷協調會上,“廣東鞋業反傾銷聯盟”正式啟動,廣東鞋業反傾銷聯盟會長吳振昌呼吁廣東鞋企積極應對此次“日落復審”,并于10月18日前將表示抗議的抽樣調查表匯集到律師手中,以便集體應訴!
溫州市鞋革協會秘書長謝榕芳認為,溫州鞋企必須積極主動聯合起來,為企業爭取明天:“這次復審對溫州鞋企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不能錯過,錯過會后悔!”據悉,溫州大部分鞋企在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的呼吁下正在積極準備抽樣表材料。
而在此之前,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商務部更是在第一時間表明了態度。商務部新聞發言人3日發表談話指出,中方對歐盟對中國皮鞋發起反傾銷“日落復審”調查表示遺憾,中國政府反對歐方以任何形式延長該措施。
此次對于歐盟再揮反傾銷大棒,商務部公平貿易處有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現在企業已經進入“日落復審”階段,這既是個挑戰也是個機遇,企業應積極聯合起來,參加反傾銷“日落復審”應訴。
“反傾銷的案子比較緊,10月5日說,15天之內要給歐盟答復,我們的涉案企業遍布廣東、浙江、福建三省,這樣短的時間里要協調好企業,留給我們的時間很短。”謝榕芳說,在抽樣階段,作為組織者的協會將為參與企業免費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兩年前,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率67家企業應訴,謝榕芳承諾,這次將進一步幫助說服企業參與,更會派人下去協助企業填表,宣傳當前形勢,幫助企業一起把表填好。
鞋企應對冷熱不均
與中小企業“莫不關心”截然不同的是,以奧康集團為代表的國內大型制鞋企業卻顯得格外“積極”,甚至啟動了“兩線作戰”計劃。
盡管和原審相比,此番“日落復審”的程序已簡化很多,商務部和各大協會也一致認為企業集體行動應對歐盟的日落復審可以給歐盟更大壓力,對抗辯整體有利。但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國大小鞋企對此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大企業認為受影響不大,小企業則無能為力。
而據記者了解,持相近態度的溫州鞋企、珠三角制鞋企業還有很多,盡管三地協會都召開協調會,甚至專門發出通知鼓勵企業積極應訴,但究竟有多少企業會參與到抗辯申訴調查中來,各大協會目前也并沒有清晰的答案。
這些對反傾銷應訴反應冷淡的企業都為中小鞋企,出口訂單量似乎成為企業判斷是否參與應訴的理由。廣州一鞋企營銷部負責人表示,“沒有考慮參加歐盟反傾銷應訴,因為對我們企業沒有多大影響。出口歐盟占我們產品市場份額不到10%,盡管2006年歐盟征收了反傾銷稅,但是企業出口的價格相應抬高,沒有多大影響。”
在廣州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林秘書長同樣沒有聽到企業有什么反映。“無論是兩年前被裁征反傾銷稅,還是現在的‘日落復審’,南海制鞋企業都對反傾銷這樣的國際大形勢很冷淡,不知情也不愿意參與。”據其介紹,“南海的鞋業企業一般都是中小企業,不像東莞、惠州的大企業。這邊多是100人左右的小廠,一般是接外單做貼牌生產,再交由貿易公司負責出口,對反傾銷這樣的國際大形勢他們也沒能力關注。”
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林秘書長介紹,其實這幾年南海本地的中小鞋企內外交困,經營比較困難,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上漲。許多貼牌企業無視反傾銷,殊不知這才是導致成本上漲的關鍵因素。
而目前,更多企業也在尋思靠抬高出口價格來彌補對歐盟出口量減少的損失。這也成為目前國內鞋企對反傾銷應訴不夠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此,業內人士也表示了擔憂,“漲價是有限度的,如果超過了市場承受的范圍,到時這個市場很可能就流失掉了。且佛山的鞋企基本都是貼牌生產,在國際市場上仍以價格低廉取勝,假如失去便宜這塊招牌,小企業恐怕就無的放矢了。”
與中小企業“莫不關心”截然不同的是,以奧康集團為代表的國內大型制鞋企業卻顯得格外“積極”,甚至啟動了“兩線作戰”計劃:一方面,積極準備抽樣表材料,聯合國內其他鞋企集體應對“日落復審”。另一方面,由2006年開始,奧康等五家中國鞋企向歐盟法院發起反傾銷訴訟,期望通過企業的法律行為來維系自身利益。奧康集團宣傳部王海龍透露,“目前,起訴官司經過兩年的法庭書面答辯后即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進入口頭答辯程序,到時,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會過去,而口頭答辯完后,很快就會有裁決了。”
針對奧康等鞋企的行為,奧康訴訟歐盟的代理律師,同時也是此次中國鞋企應對日落復審的中方律師主要代表蒲凌塵認為,奧康作為品牌鞋企站出來并且實施“兩線”計劃屬于積極的應對方式,值得國內鞋企學習。蒲凌塵認為,如果集體抗訴勝利,反傾銷稅取消,奧康等鞋企可以繼續與歐盟法院的官司,讓歐盟做出道歉,也可以撤銷官司;假如做最壞的打算,集體應訴失敗,那么奧康等企業與歐盟的官司可以繼續打下去,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據福建省鞋帽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潘仰錚透露,兩年的反傾銷措施,加上成本上升,競爭激烈,中國鞋類行業經受了痛苦進程,也蒙受了巨大損失。
中國鞋企勝算幾何
眼下,“日落復審”中國鞋企的應訴抗辯究竟能有多大勝算成為企業急于求得答案的問題。而對此,業內也是莫衷一是。
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坦言,這次“日落復審”充滿變數,因為目前就歐盟鞋反傾銷案來看,歐盟的做法變幻莫測。不過,不應訴的企業肯定形勢不妙,因為不應訴的話,只能被視為“不合作企業”,在復審結果不利時,將遭到最嚴重的懲罰性關稅。陳立鵬稱,兩年前廣東7家主要鞋企發起的應對歐盟反傾銷聯盟依然存在,這次也仍然會以聯盟的姿態共同出擊。
據了解,此次中國鞋企應對主要將以“徹底取消反傾銷稅”為目的,“打無損害抗辯”為立足點。針對這次企業要集體行動應對歐盟的日落復審,業內人士認為,涉案企業集體行動,可以做到思路統一,在氣勢上也會給歐盟更大的壓力,對抗辯整體有利。
而在積極應對的鞋企看來,這次復審中國鞋企本身擁有不少有利因素。
奧康集團的代理律師蒲凌塵日前已從比利時趕回國內。據他介紹,在9月17日歐盟進行的一次非法律性約束力的一宗投票中,27個歐盟成員國中有15個國家反對延長反傾銷措施。“這表明希望取消反傾銷關稅的歐洲國家占多數。而歐盟內部產業也有某種程度上的分歧,很多歐盟皮鞋進口商、在華投資跨國企業,在當前的經濟不景氣環境下,他們也希望歐盟盡快取消針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的高關稅。此外歐洲消費者為降低消費成本,也表示不希望歐盟維持對中國和越南皮鞋的反傾銷關稅。”
溫州皮革協會介紹,海關數據顯示,受歐盟反傾銷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浙江皮鞋出口量下降了22%,出口總額則下降12%。此組數字表明,中國鞋出口的單價是在上漲的,但上漲的部分又因受到不斷上漲的成本的影響而抵消。這說明中國鞋的出口正在日益下降,而價格趨向穩定,對歐盟的沖擊壓力也下降了。
今年9月,在浙江省外經貿廳的統一組織下,作為皮鞋重要出口基地的溫州,派出了“游說團”,代表溫州鞋業向歐盟誠懇闡述希望到期終止反傾銷措施的主張和理由。盡管此舉最終沒有制止歐盟委員會的決定,但從案件來說,中國鞋業的準備比上一次更充分,和一些歐盟官員進行了磋商,跟一些歐洲進口商也有互動,另外還有越南的同盟軍。
富貴鳥、莆田三路鞋業代表向本報記者表示,歐盟制鞋業處于全球供應鏈的高端,在設計、管理、質量控制和技術創新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其產品占據著國際高端市場。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從歐盟,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進口的皮鞋一直呈明顯上升的態勢,不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著名品牌與中國企業的合作發展順利,為中國的高端消費市場提供了優質產品,這也說明歐盟的制鞋業是具有競爭優勢的,沒有必要繼續使用貿易摩擦的手段。
“中國鞋企再不還手也許就支撐不住了。”謝榕芳說,這次復審直接影響中國鞋企是否將繼續受制于歐盟反傾銷措施,是企業和產品重新回到國外市場的重要手段,也是打破反傾銷裁定的轉折關鍵。“前年歐盟開始征收反傾銷稅的時候,好多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尋找其他國外市場,甚至一度暫停生產和出口,損失巨大。”
數據顯示,溫州制鞋企業近兩年來在歐盟的反傾銷措施中“受災”嚴重。今年1~6月,溫州鞋出口歐盟僅增長14.4%,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同樣,佛山鞋業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受到歐盟反傾銷案影響的情況下,佛山對歐盟出口皮鞋的數量減少了13.3%。福建省的損失也尤為慘重,據福州海關統計,2007年福建省對歐盟皮面鞋出口0.3億雙,同比下降27.1%,2008年上半年皮面鞋出口0.1億雙,同比下降30.4%。
“關于日落復審,行業內常笑說是‘永遠日不落’,但我們這次的目標就是把它打落下來。”謝榕芳說。
■對 話
日落復審是中國鞋企
目前惟一“翻盤機會”
10月9日,由中國皮革協會和廣東中山市鞋業商會發起,與廣東鞋企共商應對歐盟反傾銷“日落復審”的協調會在中山召開。此次中國鞋企應對“日落復審”的中方律師主要代表,在業界有著“中國反傾銷第一律師”之稱的蒲凌塵應邀赴會,中國商報記者日前電話聯系到蒲凌塵,就目前業界關注的“日落復審”走向做出其專業的解讀。
蒲凌塵自1992年起主要代理過40多起反傾銷案件,是為中國企業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和無損害結果結案最多的律師。他在歐盟反傾銷法實踐中,成為第一個突破歐盟“分別裁決”的律師。在歐盟修改法規后,又作為第一個突破“市場經濟”的律師,從中國企業在反傾銷案中最早全面成功的案例——云南馬龍黃磷反傾銷案,到廣為人知的中國入世后第一樁反傾銷案——溫州打火機反傾銷案,他相繼為諸多企業贏得“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待遇。
中國商報:您有反傾銷方面的豐富經驗,怎樣看待歐盟鞋業反傾銷案?
蒲凌塵:鞋產業屬于歐盟的“敏感產業”,一直是歐盟關注并保護的產業。從保障措施到配額,再到采取反傾銷措施,歐盟對鞋業的保護力度從沒放松過。2005年歐盟委員會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中國企業在應訴上有點倉促,各自為政,缺乏有力的協調。
中國商報:這次歐盟提出的“日落復審”中國鞋企應該怎樣應對?
蒲凌塵:中國鞋企首先應該積極參與,然后,在法律問題上我們應該穩健,把最不利的情況分析出來,作最壞的準備,爭取最佳的結果。
中國商報:有些企業對日落復審不抱希望,您怎么看?
蒲凌塵:日落復審是中國鞋企的翻牌機會,惟一的機會,不抱希望等于放棄機會,回避現實。而法律卻不是可以回避掉的。我有三個忠告,首先企業要積極應對,選擇最佳法律途徑,重新洗牌有時是由外部力量導致;其次,贏得一塊市場,等于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維護一塊市場,等于實現“無形資產”的價值;最后,成功的競爭靠的是謀略與法律意識的有機結合。中國企業必須明白,我們不是為哪一家企業爭取抗辯,我們是為整個中國制鞋行業抗辯。
中國商報:目前您所了解的中國鞋企在應對反傾銷中的表現如何?
蒲凌塵:目前日落復審的程序剛開始,企業的行動剛剛有所開始,但還不能做出整體判斷,但我發現浙江溫州、廣東中山多數鞋企應對比較積極,但仍有少數鞋企過于看重企業自身利弊得失,過分悲觀。這種心態不夠好,少數鞋企仍然以中國人、中國企業慣有的思維方式來判斷國際貿易糾紛。在處理國際糾紛問題上,作為企業的決策者應該把眼光放得更寬些,要脫離自己現有的文化社會環境來看待國際糾紛。所謂游戲規則就是了解國際的慣例和法則。總體感覺,在和國際貿易的規則沖撞中,中國企業現在走出去的還是產品,競爭理念、意識還有待加強。
中國商報:能否對接下來的日落復審的勝算做出預測?
蒲凌塵:法律訴訟充滿變數,目前我不能做出任何結果的判斷,我只能說,今年9月17日,逾半數歐盟成員國投票贊成取消對中國和越南皮鞋征收的緊急進口關稅的方式只是一次非正式投票,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我只能說這代表一個很好的信號,我們將聯合歐盟的進口商、零售商極力游說投贊成票的成員國堅持到最后。目前中國鞋企所做的努力并不充足,鞋企應該積極參加這場角力,才能增加抗辯氣勢。
■鏈 接
日落復審
根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反傾銷協議》與各國反傾銷實踐,對已產生法律效力的反傾銷必須進行行政復審,“日落復審”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審查程序。
所謂“日落復審”,就是在征收產品反傾銷稅5年期滿進行的行政復審,又稱期滿復審。“日落復審”將決定反傾銷是繼續生效、延伸和提高稅率,還是終止。因此,積極參與反傾銷“日落復審”,是企業和產品重新回到國外市場的重要手段,是打破反傾銷裁定的轉折關鍵。現在,WTO成員國一般都建立了反傾銷行政復審制度,歐盟早在1994年就在反傾銷法案中制定了“日落復審”條款,美國在《烏拉圭回合協議法》中明確了日落復審的法律地位,建立起了強制性反傾銷期滿復審制度。對于已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我國企業來說,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日落復審”更加顯得迫切和重要。











